《水产利用化学》P56 表Ⅱ,它的第一限制 Aa 大多是含硫 Aa,少数是 Val( 氨酸)。 鱼类 Pr 消化率达 97%—99%,lys 含量特别高,可以和第一限制为 lys 的食品互补食用,有 效地改善食物蛋白的营养。 第四节 鱼贝类的脂质 一、鱼贝类的脂质含量 影响鱼贝类的脂质含量的因素较多,如环境条件、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 影响而变动。(渔场、渔讯)含量 0.2—20%。 根据鱼体中脂的含量可将鱼分为: 少脂<1%,中脂 1—5%,多脂 5—10%,高脂>10%。 口语中一般分为低脂<5%,高脂>5%。低脂性鱼类:淡水鱼、鲷科、石首料等;高脂(洄 游性鱼类):带、鲅、鲐、金枪、鳗等。 据季节分;春、秋。 据生殖季节:产卵前(含高脂)、产卵后(含低脂)。 粗脂+H2O————常数 鱼料之间脂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贮芷脂质含量的差异所致。 二、脂质的功能 热源必需的营养,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保温、绝热作用)缓冲、浮力获得。 贝类脂质的特点:低温下具有流动性,并富含 n-3 条多为饱和脂肪酸和非甘油三酯等。 三、脂质成分的分类和结构 鱼贝类脂质大致可分为非极性脂质(nonpolar lipid)和极性脂质(polar lipid)or 贮芷脂质(depot lipid)和组织脂质(tissue lipid)or 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鱼类脂质: 1、非极性脂质:①中性脂质:脂肪酸和醇类组成的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 酯)有时也包括烃类。②衍生脂质:脂质分解时产生的脂溶性衍生化合物(脂肪酸、多无醇、 烃类、固醇、脂溶性 )。 2、极性脂质(复合脂质):磷脂、糖脂质、磷酸脂、硫脂。 据功能分;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积累脂肪: 主要由甘油三酸脂组成,营养状态良好时大量地积累在皮下组织,内脏各 个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肠腺之间,运动时成为能量来源。 组织脂肪: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分布于 cell 的膜和颗粒体中,且维持生命不可 缺少的成分, 营养状况较差,也不会被消耗掉而保持一定水平。 四、脂质的组成及分布 1、甘油三酯: 是积蓄脂肪的主要成分,营养状态良好时,沙丁鱼、 鲭、鲣等积存在皮下组织,鳕、 鲨、乌贼等积存在内脏各器官,特别是在肝脏中含量多处于饥饿状态时,甘油三酯作为能源 而被子消耗而减少。 甘油三酯是甘油与 3 分子的脂肪酸(fatty acid)酯链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当结合的《水产利用化学》P56 表Ⅱ,它的第一限制 Aa 大多是含硫 Aa,少数是 Val( 氨酸)。 鱼类 Pr 消化率达 97%—99%,lys 含量特别高,可以和第一限制为 lys 的食品互补食用,有 效地改善食物蛋白的营养。 第四节 鱼贝类的脂质 一、鱼贝类的脂质含量 影响鱼贝类的脂质含量的因素较多,如环境条件、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 影响而变动。(渔场、渔讯)含量 0.2—20%。 根据鱼体中脂的含量可将鱼分为: 少脂<1%,中脂 1—5%,多脂 5—10%,高脂>10%。 口语中一般分为低脂<5%,高脂>5%。低脂性鱼类:淡水鱼、鲷科、石首料等;高脂(洄 游性鱼类):带、鲅、鲐、金枪、鳗等。 据季节分;春、秋。 据生殖季节:产卵前(含高脂)、产卵后(含低脂)。 粗脂+H2O————常数 鱼料之间脂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贮芷脂质含量的差异所致。 二、脂质的功能 热源必需的营养,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保温、绝热作用)缓冲、浮力获得。 贝类脂质的特点:低温下具有流动性,并富含 n-3 条多为饱和脂肪酸和非甘油三酯等。 三、脂质成分的分类和结构 鱼贝类脂质大致可分为非极性脂质(nonpolar lipid)和极性脂质(polar lipid)or 贮芷脂质(depot lipid)和组织脂质(tissue lipid)or 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鱼类脂质: 1、非极性脂质:①中性脂质:脂肪酸和醇类组成的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 酯)有时也包括烃类。②衍生脂质:脂质分解时产生的脂溶性衍生化合物(脂肪酸、多无醇、 烃类、固醇、脂溶性 )。 2、极性脂质(复合脂质):磷脂、糖脂质、磷酸脂、硫脂。 据功能分;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积累脂肪: 主要由甘油三酸脂组成,营养状态良好时大量地积累在皮下组织,内脏各 个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肠腺之间,运动时成为能量来源。 组织脂肪: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分布于 cell 的膜和颗粒体中,且维持生命不可 缺少的成分, 营养状况较差,也不会被消耗掉而保持一定水平。 四、脂质的组成及分布 1、甘油三酯: 是积蓄脂肪的主要成分,营养状态良好时,沙丁鱼、 鲭、鲣等积存在皮下组织,鳕、 鲨、乌贼等积存在内脏各器官,特别是在肝脏中含量多处于饥饿状态时,甘油三酯作为能源 而被子消耗而减少。 甘油三酯是甘油与 3 分子的脂肪酸(fatty acid)酯链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当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