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终日乾乾,行事也”释九三,以“或跃在渊,自试也"释九四,思孟的方法相近。下传之言伏羲神农皇帝之‘按往旧造说·亦 以“飞龙在天,上治也”释九五。然后从“时”的角度加以阐释:与苟子‘法后王’之旨相背,而与其评思孟为近。故著者以为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易经》十分重视“时",所谓“六位时《易传》之时代固可在秦汉之交,而作者的学派则为所谓俗 成(《乾·彖》)“时”的引入和运用是《易传》对《周易》的一大贡所有本而受而传之’者。"m 献。所以《文言》释《乾》卦的第三个方面便是从“时”的角度,下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认为,《易传》成书于战 文“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国,它以邹鲁文化为背景,接受了道家思想、管仲学派以及燕齐 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均从“时”文化,甚至法家思想的影响,但“其思想主流仍是儒家"sm。 释之。最后,是综合上述三点而论《乾》封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说:“从《易传》保留的不少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日'云云的言论,以及大部分内容所反映的浓厚的儒家思想 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似可以说明其作者当属孔门弟子们,而创作时代当在春秋、战 这是讲“初九潜龙勿用”。“隐而未见"言其德,“行而未成”国之间 而不“为”。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易传》的语言并不是简单的重磷(二道家学者所作。钱穆先生1928年夏在苏州青年学术 言其为,“弗用”言其时。强调初九处于“潜”时,当怀“隐”之德 会所作的演讲《易经研究》中提出10条证据,论证“十翼” 复,而是多层面的申说,是“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系辞非孔子所作。又从中抽绎出“道”、“天”、“鬼神”三个方面,比较 上》)的极好体现。至于其他各例涉及的不同篇章谈论同一问《论语》与《系辞》的不同,认为:“《系辞》里的道,明与《老》、 题,而且使用的相近语言,还可证明恰恰作者为同一人。《庄》的说法相合”,“再把《系辞》里单言“神”字的语意来看,多 似《老》、《庄》书里说的‘自然’"。在总结时,作者明确地说: 《易系》里的思想,大体上是远于《论语》而近于《老》、《庄》 的约有下面三条:(一)《系辞》言神言变化,相当于《老》《庄》言 主张《易传》非孔子作说者,又有不同的观点 自然言道;《论语》好言仁,只重人与人的相交,对于人类以外 (一)孔门弟子及儒家后学所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汉的自然界似少注意。(二)《系辞》言利害吉凶,《老》《庄》亦言 书艺文志辨伪》中认为《系辞》中有“子曰”之语,因而为孔子弟利害吉凶;孔子学说的对象为人群,故不敢言利而言义,《老》 子所作;《说卦》为汉时伪托;《序卦》、《杂卦》二篇为西汉刘歆《庄》学说的对象为自然,故不必言义而迳言利。(三)《系辞》 伪作,并在《七略》中写了今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话,又改《老子》均重因果观念;孔子贵知命,仅求活动于现有的状态之 窜《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晚而喜《易》诸语 下,《老子》、《易系》则于命的来源均有讨究,这显见是他们思 李镜池在《易传探源》中说 想的不同。所以《易系》里的哲学,是道家的自然哲学,他的宇宙 这七种十篇文章不是一个人作的,也不是一个时代的论可以说是唯气之一元论,或者说是法家的一元论。 产物……《易传》一共七种十篇文章,我把它们分为三组研尽管《周易》与《老子》、《庄子》一起,被晋代玄学家尊为 究 “三玄”,尽管玄学家王弼在《周易注》中曾多以道家观念、术语 第一组《彖传》与《象传〉——一有系统的较早的释“经”之为注,但在学术界正式提出《系辞》属道家书者,钱穆是第 传。其年代当在秦汉间;其著作当是齐鲁间底儒家者流。 人。这一思想在陈鼓应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第二组《系辞》与《文言》一汇集前人解经底残篇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叶,陈鼓应先生发表 苘,并加以新著的材料。年代当在史迁之后,昭、宣之前, 了一系列文章论证《易传》为道家系统著作。1996年,作者出 第三组《说卦》、《序卦》与《杂卦》——较晚的作品。在版《易传与道家思想》一书,全面论证了这一问题。作者认 昭、宣后。 为,《易传》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后,其时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郭沫若在《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中说 在《易传》中,体现其主体思想的是《彖传》、《系辞》、《象传》,其 我相信《说卦传》以下三篇(按:指《说卦》、《序卦》、《杂思维方式与哲学概念与道家思想“一一相应”,《系辞》主要部 卦》)应该是秦以前的作品。但是《彖》、《象》、《系辞》、《文言》,分的形而上学与宇宙论的主要概念太极、道、阴阳、精气均与 却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系辞》、《文言》三种是荀子的门道家有密切关系;《彖传》源于稷下道家,《系辞》源于黄老学 徒在秦的统治期间所写出来的东西。《象》是在《彖》之后,由别派;马王堆帛书《系辞》是最早的道家传本。 派的人所写出来的。N(s 三)成于众手,而孔子是其重要一员。在《易童子问》中, 在文中,郭氏论证《易经》的作者是与子思同时的楚地儒欧阳修对《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五种提出了 者駢臂子弓;认为《说卦》、《序卦》、《杂卦》三篇也是駢臂子弓疑问,但对《彖传》、《象传》两种的作者却未予质疑,而且明确 所著,以“说明自己的假定与理念的一种《传》样的东西”,是汲说:“彖者,圣人之言也。”“盖圣人取象,所以明卦也。”可见,欧 冢古书中“《卦下易经》的别一种记录”;认为《彖》《系辞》、《文阳修认为《彖传》、《象传》为孔子所作,而“《系辞》而下非圣人 言》三种的作者“一定是楚国的苟子门徒”;同意李镜池的观之作者”,“至于何谓’、子曰”者,讲师之言也;《说卦》、《杂 点,认为《象》是“齐鲁间的儒者”所作 卦》者,筮人之占也 外,侯外庐等先生认为《易传》应是曾子后学思孟学派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认为:“孔子曾用大功夫钻研卦辞 的作品,其说云:“荀子虽引易论易,而在荀子之著作中则没有爻辞,作为儒家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弟子。孔子讲说的记录及后 一丝一毫《易传》的方法论。因为·显微阐幽'(下传)、探赜索来传《易》的大师的补充,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从范著的 隐,钩深致远’(上传)的方法与苟子精神不合,反而与其所评论述看,他认为《象传》《象传》为孔子所作,体现“孔子哲学的 o199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以“终日乾乾,行事也”释九三,以“或跃在渊,自试也”释九四, 以“飞龙在天,上治也”释九五。 然后从“时”的角度加以阐释: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易经》十分重视“时”,所谓“六位时 成”(《乾·彖》)“时”的引入和运用是《易传》对《周易》的一大贡 献。所以《文言》释《乾》卦的第三个方面便是从“时”的角度,下 文“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 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均从“时” 释之。 最后,是综合上述三点而论《乾》卦: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 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这是讲“初九潜龙勿用”。“隐而未见”言其德,“行而未成” 言其为,“弗用”言其时。 强调初九处于“潜”时,当怀“隐”之德 而不“为”。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易传》的语言并不是简单的重 复,而是多层面的申说,是“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系辞 上》)的极好体现。 至于其他各例涉及的不同篇章谈论同一问 题,而且使用的相近语言,还可证明恰恰作者为同一人。 三 主张《易传》非孔子作说者,又有不同的观点。 (一)孔门弟子及儒家后学所作。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汉 书艺文志辨伪》中认为《系辞》中有“子曰”之语,因而为孔子弟 子所作;《说卦》为汉时伪托;《序卦》、《杂卦》二篇为西汉刘歆 伪作,并在《七略》中写了今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话,又改 窜《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晚而喜《易》”诸语。 李镜池在《易传探源》中说: 这 七 种 十 篇 文 章 不 是 一 个 人 作 的,也 不 是 一 个 时 代 的 产 物…… 《易 传》一 共 七 种 十 篇 文 章,我 把 它 们 分 为 三 组 研 究: 第一组 《彖传》与《象传》——有系统的较早的释“经”之 传。 其年代当在秦汉间;其著作当是齐鲁间底儒家者流。 第 二 组 《系 辞》与《文 言》——汇 集 前 人 解 经 底 残 篇 断 简,并加以新著的材料。 年代当在史迁之后,昭、宣之前。 第三组 《说卦》、《序卦》与《杂 卦》——较 晚的 作品。 在 昭、宣后。 [5] (P105) 郭沫若在《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中说: 我 相 信《说 卦 传》以 下 三 篇(按:指《说 卦》、《序 卦》、《杂 卦》)应该是秦以前的作品。 但是《彖》、《象》、《系辞》、《文言》, 却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系辞》、《文言》三种是荀子的门 徒在秦的统治期间所写出来的东西。《象》是在《彖》之后,由别 一派的人所写出来的。 [6] (P306) 在文中,郭氏论证《易经》的作者是与子思同时的楚地儒 者馯臂子弓;认为《说卦》、《序卦》、《杂卦》三篇也是馯臂子弓 所著,以“说明自己的假定与理念的一种《传》样的东西”,是汲 冢古书中“《卦下易经》的别一种记录”;认为《彖》、《系辞》、《文 言》三 种的 作 者“一 定 是 楚 国 的 荀 子 门 徒”;同 意 李 镜 池 的 观 点,认为《象》是“齐鲁间的儒者”所作。 另外,侯外庐等先生认为《易传》应是曾子后学思孟学派 的作品,其说云:“荀子虽引易论易,而在荀子之著作中则没有 一丝一毫《易传》的方法论。 因为‘显微阐幽’(下传)、‘探赜索 隐,钩深致远’(上传)的方法与荀子精神不合,反而与其所评 思孟的方法相近。 下传之言伏羲神农皇帝之‘按往旧造说’亦 与荀子‘法后王’之旨相背,而与其评思孟为近。 故著者以为, 《易传》之时代固可在秦汉之交,而作者的学派则为所谓俗儒 所有本而‘受而传之’者。 ”[7] (P288) 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认为,《易传》成书于战 国,它以邹鲁文化为背景,接受了道家思想、管仲学派以及燕齐 文化,甚至法家思想的影响,但“其思想主流仍是儒家”[8] (P658) 。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说:“从《易传》保留的不少‘子 曰’云云的言论,以及大部分内容所反映的浓厚的儒家思想, 似可以说明其作者当属孔门弟子们,而创作时代当在春秋、战 国之间。 ”[9](P9) (二)道家学者所作。 钱穆先生 1928 年夏在苏州青年学术 讲演会所作的演讲《易经研究》中提出 10 条证据,论证“十翼” 非孔子所作。又从中抽绎出“道”、“天”、“鬼神”三个方面,比较 《论 语》与《系 辞》的 不 同,认 为:“《系 辞》里 的 道,明 与《老》、 《庄》的说法相合”,“再把《系辞》里单言“神”字的语意来看,多 似《老》、《庄》书里说的‘自然’”。 在总结时,作者明确地说: 《易系》里的思想,大体上是远于《论语》而近于《老》、《庄》 的约有下面三条:(一)《系辞》言神言变化,相当于《老》《庄》言 自然言道;《论语》好言仁,只重人与人的相交,对于人类以外 的自然界似少注意。 (二)《系辞》言利害吉凶,《老》、《庄》亦言 利害吉凶;孔子学说的对象为人群,故不敢言利而言义,《老》、 《庄》学说的对象为自然,故不必言义而迳言利。 (三)《系辞》、 《老子》均重因果观念;孔子贵知命,仅求活动于现有的状态之 下,《老子》、《易系》则于命的来源均有讨究,这显见是他们思 想的不同。所以《易系》里的哲学,是道家的自然哲学,他的宇宙 论可以说是唯气之一元论,或者说是法家的一元论。 尽管《周 易》与《老 子》、《庄 子》一 起,被 晋 代 玄 学 家 尊 为 “三玄”,尽管玄学家王弼在《周易注》中曾多以道家观念、术语 为注,但在 学术 界正 式 提 出《系 辞》属 道 家 书 者,钱 穆 是 第 一 人。 这一思想在陈鼓应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中叶,陈鼓应先生发表 了一系列文章论证《易传》为道家系统著作。 1996 年,作者出 版《易传与道家 思想》一书,[10]全面论 证了 这一 问题。 作者 认 为,《易传》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后,其时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在《易传》中,体现其主体思想的是《彖传》、《系辞》、《象传》,其 思维方式与哲学概念与道家思想“一一相应”,《系辞》主要部 分的形而上学与宇宙论的主要概念太极、道、阴阳、精气均与 道家有密切关系;《彖传》 源于稷下道家,《系辞》 源于黄老学 派;马王堆帛书《系辞》是最早的道家传本。 (三)成于众手,而孔子是其重要一员。 在《易童子问》中, 欧阳修对《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五种提出了 疑问,但对《彖传》、《象传》两种的作者却未予质疑,而且明确 说:“彖者,圣人之言也。”“盖圣人取象,所以明卦也。”可见,欧 阳修认为《彖传》、《象传》为孔子所作,而“《系辞》而下非圣人 之作 者”,“至 于‘何 谓’、‘子 曰’者,讲 师 之 言 也;《说 卦》、《杂 卦》者,筮人之占也”。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认为:“孔子曾用大功夫钻研卦辞 爻辞,作为儒家的哲学思想传授给弟子。 孔子讲说的记录及后 来传《易》的大师的补充,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 从范著的 论述看,他认为《彖传》、《象传》为孔子所作,体现“孔子哲学的 6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