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郑华:从美国解密档案看中美《上海公报》的谈判 五、结语 从1971年10月基辛格的“波罗二号”行动,到1972年1月黑格访华,再到2月尼克松访华,《公 报》一直是双方孜孜以求,苦苦追寻的一份标志性文件。旷日持久的策划,针锋相对、锱铢必争的 谈判无不显示了双方对《公报》的高度重视。 《上海公报》的发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并对未来的世界格局的转变产生长远影响。 “同志加兄弟”的中苏同盟因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而彻底宣告分裂,而中美关系解冻,与苏 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最大敌人一中国改善关系,则是美国人所奉行的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收益 的“三角战略”的有效实施。先访华、再访苏,以及中美《上海公报》的发布无疑对苏联产生巨大 震撼效应,从而为尼克松同年五月访问莫斯科做出了良好的铺垫,“中国牌”能使尼克松在对苏限 制战略性武器的谈判中拥有更多主动。另一方面,尼克松访华的另一初衷就是希望中国领导人能介 入美国与越南的停战谈判,劝说北越领导人重返巴黎谈判。尽管中方领导人虽曾多次明确表示不会 介入,但《上海公报》的发表对北越领导人心理上产生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北越领导人面对尼克 松先访华、再访苏的举动,会产生一些猜忌,迫于大国关系改善的压力,北越亦会重返巴黎谈判。 美方虽然在台湾问题的表述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但其宏观战略上的所得远远高于期微观对华谈判的 所失,有效地实施了对苏“缓和”(détente)战略。更何况,在表述“承认”这层含义时,美国是 “打了折扣”的,并未使用外交文件中惯用的“recognize”,仅使用了“acknowledge”。 《上海公报》的发表亦将中国外交带出低谷。日本和联邦德国先后在当年内同中国建交,英 国、荷兰同中国的关系由代办级升为大使级。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和《上海公报》 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应当看到,中美双方在签署《上海公报》时在一系 列的国际问题上存有严重的分歧,但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最终促成了《上海公报》的发表。尽管一 个《上海公报》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所确立的原则和精神在以后的《中美建交 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进一步得到确认和体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 政治基础。 注释: ①中国学者对中美关系解冻时期《上海公报》谈判的主要研究著作有: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一1972)》,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60一563页:苏格:《美因对华或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382-386页: 宫力:《跨越鸿沟:1969-1979中美关系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180页。由于中方核心档案尚未解 密,使得这些研究只能在宏观层面运作。有关中美关系解冻时期的因内外研究现状详见,郑华:《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年第6期,71一75页。 2 John H.Holdridge,Crossing the Divide: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Boston: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7,pp.67-68. 3 Memcon,Kissinger and Zhou,"Communique,"24 October 1971,10:28 a.m.-1:55 p.m.,Source:NPMP,NSC Files,Box 1034. 4 Memcon,Kissinger and Zhou,"Communique,"25 October 1971,10:12 11:00 a.m.,Source:NPMP,NSC Files,Box 1034. 3Memcon,Kissinger and Zhou,"Communique,Prisoners,Announcements of Trips,Technical Matters,"26 October 1971,5:30 -8:10 p.m.,Source:NPMP,NSC Files,Box 1034. 6 Memorandum of Kissinger and Chiao-Kuan hua,Feb.27,1972,11:30 am-1:55 pm,Source:HAK Files,Box 92,Folder 1. ⑦有关巴黎渠道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作用,详见郑华:《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黎渠道》,载《当代中国史研 究》,2008年,第4期。 105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105 五、结 语 从1971年10月基辛格的“波罗二号”行动,到1972年1月黑格访华,再到2月尼克松访华,《公 报》一直是双方孜孜以求,苦苦追寻的一份标志性文件。旷日持久的策划,针锋相对、锱铢必争的 谈判无不显示了双方对《公报》的高度重视。 《上海公报》的发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并对未来的世界格局的转变产生长远影响。 “同志加兄弟”的中苏同盟因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而彻底宣告分裂,而中美关系解冻,与苏 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最大敌人——中国改善关系,则是美国人所奉行的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收益 的“三角战略”的有效实施。先访华、再访苏,以及中美《上海公报》的发布无疑对苏联产生巨大 震撼效应,从而为尼克松同年五月访问莫斯科做出了良好的铺垫,“中国牌”能使尼克松在对苏限 制战略性武器的谈判中拥有更多主动。另一方面,尼克松访华的另一初衷就是希望中国领导人能介 入美国与越南的停战谈判,劝说北越领导人重返巴黎谈判。尽管中方领导人虽曾多次明确表示不会 介入,但《上海公报》的发表对北越领导人心理上产生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北越领导人面对尼克 松先访华、再访苏的举动,会产生一些猜忌,迫于大国关系改善的压力,北越亦会重返巴黎谈判。 美方虽然在台湾问题的表述上做出一定的让步,但其宏观战略上的所得远远高于期微观对华谈判的 所失,有效地实施了对苏“缓和”(détente)战略。更何况,在表述“承认”这层含义时,美国是 “打了折扣”的,并未使用外交文件中惯用的“recognize”,仅使用了“acknowledge”。 《上海公报》的发表亦将中国外交带出低谷。日本和联邦德国先后在当年内同中国建交,英 国、荷兰同中国的关系由代办级升为大使级。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和《上海公报》 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应当看到,中美双方在签署《上海公报》时在一系 列的国际问题上存有严重的分歧,但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最终促成了《上海公报》的发表。尽管一 个《上海公报》不可能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所确立的原则和精神在以后的《中美建交 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进一步得到确认和体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 政治基础。 注释: ① 中国学者对中美关系解冻时期《上海公报》谈判的主要研究著作有: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60-563页;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382-386页; 宫力:《跨越鸿沟:1969-1979中美关系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180页。由于中方核心档案尚未解 密,使得这些研究只能在宏观层面运作。有关中美关系解冻时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见,郑华:《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年第6期,71-75页。 ② John H. Holdridge, Crossing the Divide: 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Boston: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7, pp.67-68. ③ Memcon, Kissinger and Zhou, "Communique," 24 October 1971, 10:28 a.m. - 1:55 p.m., Source: NPMP, NSC Files, Box 1034. ④ Memcon, Kissinger and Zhou, "Communique," 25 October 1971, 10:12 - 11:00 a.m., Source: NPMP,NSC Files, Box 1034. ⑤ Memcon, Kissinger and Zhou, "Communique, Prisoners, Announcements of Trips, Technical Matters," 26 October 1971, 5:30 - 8:10 p.m., Source: NPMP, NSC Files, Box 1034. ⑥ Memorandum of Kissinger and Chiao-Kuan hua, Feb. 27, 1972, 11:30 am-1:55 pm,Source: HAK Files, Box 92, Folder 1. ⑦ 有关巴黎渠道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作用,详见郑华:《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黎渠道》,载《当代中国史研 究》,2008年,第4期。 郑 华:从美国解密档案看中美《上海公报》的谈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