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发动机原理》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曹建明 (二)进气过程和气门叠开角 由于节流作用,缸内产生负压;(P-p)使新鲜介质进入缸内。 气阀叠开角:非增压:20°~60°CA。 太大(引起)→废气回流进气道。 太小→扫气作用不明显 增压:110°~140°CA。 进气管p↑,扫气明显,气阀叠开角可以增大很多。如6135 型高柴:非增压:40°,增压:124° 扫气的作用: 1清除废气,增加气缸内的新鲜充量 2降低排气温度 3降低热负荷最严重处(如气阀、活塞等)的温p 度 三换气损失 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如图:换气损失功-X+(Y+W),其中(W+Y) 为排气损失功,Ⅹ为进气损失功。 (一)排气损失功Y W是因排气门提前开启而损失的膨胀功, 称为自由排气损失。Y是活塞作用在废气上的推 出功,称为强制排气损失功。 排气提前角↑→w个,y↓ 综合效果,要求(Y+W)J,故(W+Y)有一个最佳值(W+Y)mn。对 排气提前角亦有一个最佳值,n个→(W+Y)m↑。 (二)进气损失功X 进气损失功小于排气损失功,即X<Y (三)泵气损失功(X+Y-D) 在实际示功图中,把(W+d)归到指示功中考虑。而把泵气损失功(Ⅹ+Y-d) 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2-2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一充气效率 (一)定义 为比较不同大小、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充气品质和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不受 气缸工作容积V的影响,引入充气效率7,的概念。 由于有进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进入气缸中的新鲜充量必然小于理论 上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二者之比称为充气效率y,即《发动机原理》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曹建明 ― 23 ― (二) 进气过程和气门叠开角 由于节流作用, 缸内产生负压;( p0 − p )使新鲜介质进入缸内。 气阀叠开角:非增压:20~60 CA。 太大(引起) → 废气回流进气道。 太小 → 扫气作用不明显。 增压:110~140CA。 进气管 p, 扫气明显, 气阀叠开角可以增大很多。如 6135 型高柴:非增压:40, 增压:124。 扫气的作用: 1 清除废气, 增加气缸内的新鲜充量。 2 降低排气温度。 3 降低热负荷最严重处(如气阀、活塞等)的温 度。 三 换气损失 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如图:换气损失功-X+(Y+W), 其中(W+Y) 为排气损失功,X 为进气损失功。 (一) 排气损失功 Y W 是因排气门提前开启而损失的膨胀功, 称为自由排气损失。Y 是活塞作用在废气上的推 出功, 称为强制排气损失功。 排气提前角→ W,Y 。 综合效果, 要求(Y+W), 故(W+Y)有一个最佳值(W+Y)min 。对应 排气提前角亦有一个最佳值, n → (W+Y)min 。 (二) 进气损失功 X 进气损失功小于排气损失功,即 X < Y (三) 泵气损失功 (X+Y-D) 在实际示功图中, 把(W+d)归到指示功中考虑。而把泵气损失功(X+Y-d) 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2-2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一 充气效率 (一) 定义 为比较不同大小、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充气品质和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 不受 气缸工作容积 Vh 的影响, 引入充气效率  v 的概念。 由于有进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进入气缸中的新鲜充量必然小于理论 上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二者之比称为充气效率  v , 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