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支配两宋三百多年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宋代理学是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 哲学中而形成的一个新儒家学派。宋代士大夫以思辨义理见长,思想论争活跃,这是促 使理学产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理学家们都自认为古代圣贤所传的安身立命之本,他 们积极地著书立说,排斥异己。如在北宋,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人的新学、旧学 之争,而旧学内容也有苏轼为首的蜀学和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间的斗争。在南宋,有朱 熹与叶适、陈亮之争。理学家们虽然诸多观点不同并相互论争,然而对从孔孟以来历代 儒家所倡导的纲常名教,则是一致强调和维护的。如张载强调谱系、世族和宗法,设法 抬高“族权”,程颐主张寡妇不应再嫁,即使贫穷无依,也应为亡夫守节,“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像这样一些名教思想,到元明清时代已经成为官方教条,理学思想也成为 了元明清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很大 理学思想在宋代没有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虽然如此,但对宋代士大夫的思想及宋代 文学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很多人文学家,他们也是大思想家,热衷于讲道论学。 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人。相传程颐曾来过重庆北泉讲学。这种讲学论辩 之风使提宋人的卫道意识加强,在宋士大夫当中,卫道论辨之风大长,许多宋人的文集 当中,都能找到论学文章,而且,这种议论之风,还往往渗透到诗歌中去,使宋诗理趣 味,议论味大大加强。 2、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儒、释、道思想发展到了宋代,均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儒家思想开始由两汉至唐 的经学训诂转为了经学义理的阐释,结合佛道两家的的修养观点和思维方式,理学家们 开创了重性命义理之学的理学。释家思想也从晚唐后同的天佛政策中解放出来,宋朝对 佛教采取了鼓励、保护措施,使得僧尼数量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又重新开始,并 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继之而起的是佛教思想开始流行,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非 常流行。禅宗在推广自己的同时,也在主动吸收本土文化的儒道两家思想,如禅宗就曾 吸纳儒家孝道,仁义忠孝等思想,力图使禅宗本土化,适应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这样 使得中国士大夫在接受禅宗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道家思想在此期也颇为流行,宋初 几代皇帝曾提昌道教,使道家思想风靡一时,老庄思想的清寂无为和禅宗随缘任运,妄 念俱灰等相融合,使得道家思想在中国士大夫中也广为流行 在宋代,三家思想终于找到了思想理论的契合点,这就是:儒释道三种思想都从注 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开始在思想层面有机融合。这种三教合一的思潮也对 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学术的繁荣 除理学繁荣外,宋代的史学、文艺学等也十分发达。史学方面,象欧阳修等人的《新 唐书》、《新五代史》等断代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郑樵的《通志》等都是开创性的史学巨著。文艺学则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发凡,较 为著名的有叶梦得的《石林诗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黄辙《蛩溪诗话》、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严羽《沧浪诗话》、李清照《词论》等等。而且,很多的文学大家 也是文艺批评家,象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支配两宋三百多年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宋代理学是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 哲学中而形成的一个新儒家学派。宋代士大夫以思辨义理见长,思想论争活跃,这是促 使理学产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理学家们都自认为古代圣贤所传的安身立命之本,他 们积极地著书立说,排斥异己。如在北宋,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人的新学、旧学 之争,而旧学内容也有苏轼为首的蜀学和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间的斗争。在南宋,有朱 熹与叶适、陈亮之争。理学家们虽然诸多观点不同并相互论争,然而对从孔孟以来历代 儒家所倡导的纲常名教,则是一致强调和维护的。如张载强调谱系、世族和宗法,设法 抬高“族权”,程颐主张寡妇不应再嫁,即使贫穷无依,也应为亡夫守节,“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像这样一些名教思想,到元明清时代已经成为官方教条,理学思想也成为 了元明清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很大。 理学思想在宋代没有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虽然如此,但对宋代士大夫的思想及宋代 文学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很多人文学家,他们也是大思想家,热衷于讲道论学。 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人。相传程颐曾来过重庆北泉讲学。这种讲学论辩 之风使提宋人的卫道意识加强,在宋士大夫当中,卫道论辨之风大长,许多宋人的文集 当中,都能找到论学文章,而且,这种议论之风,还往往渗透到诗歌中去,使宋诗理趣 味,议论味大大加强。 2、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儒、释、道思想发展到了宋代,均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儒家思想开始由两汉至唐 的经学训诂转为了经学义理的阐释,结合佛道两家的的修养观点和思维方式,理学家们 开创了重性命义理之学的理学。释家思想也从晚唐后同的天佛政策中解放出来,宋朝对 佛教采取了鼓励、保护措施,使得僧尼数量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又重新开始,并 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继之而起的是佛教思想开始流行,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非 常流行。禅宗在推广自己的同时,也在主动吸收本土文化的儒道两家思想,如禅宗就曾 吸纳儒家孝道,仁义忠孝等思想,力图使禅宗本土化,适应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这样, 使得中国士大夫在接受禅宗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道家思想在此期也颇为流行,宋初 几代皇帝曾提昌道教,使道家思想风靡一时,老庄思想的清寂无为和禅宗随缘任运,妄 念俱灰等相融合,使得道家思想在中国士大夫中也广为流行。 在宋代,三家思想终于找到了思想理论的契合点,这就是:儒释道三种思想都从注 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开始在思想层面有机融合。这种三教合一的思潮也对 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学术的繁荣 除理学繁荣外,宋代的史学、文艺学等也十分发达。史学方面,象欧阳修等人的《新 唐书》、《新五代史》等断代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郑樵的《通志》等都是开创性的史学巨著。文艺学则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发凡,较 为著名的有叶梦得的《石林诗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黄辙《蛩溪诗话》、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严羽《沧浪诗话》、李清照《词论》等等。而且,很多的文学大家, 也是文艺批评家,象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