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电压越高,皮肤损伤越严重。电警棍触点紧贴皮肤,损伤较轻:若触点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放电产生电火花,则皮肤烧伤严重。根据电警棍电击侹 后衰竭,甚至死 (2)光镜观察:典型电流斑病灶中心表皮细胞融合变薄、致密,细胞间界限不清,染色深。热作用强时,中心部位表皮广泛坏死、脱落缺失,周围亻 具特征性的是表皮细胞发生极性化改变,以基底细胞层最明显。电击伤处特别是损伤中心基底层细胞及细胞核染色较深,纵向伸长或扭曲变形,排列紧密 为核流( streaming of nuclei)。皮脂腺、毛囊、汗腺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亦呈极性化,核变细长、深染,汘腺与毛细血管腔塌扁,甚至变成实体状细胞 细胞核伸长的现象并非电流印痕所特有,也可见于皮肤烧伤边缘部、皮肤钝器损伤处、皮肤干燥处以及由巴比妥类中毒或冻伤引起的水泡周围,不过变化 图15-2(三版教材图17-4) 图15-2电流斑 电流斑处表皮细胞融合变薄,细胞间界限不清,表皮角质层 细胞层及表皮下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形成;细胞极性化,纵向 长,呈栅栏状或伸长似钉样插入真皮中,皮肤附件亦呈极性 改变;真皮胶原纤维肿胀、融合或凝固性坏 图15-3(三版教材图17-5) 性化,细胞核染色较深 排列紧密,纵向伸长,呈栅栏状改变 除上述表皮改变外,角质层较厚处的皮肤电流斑在角质层内或电流斑边缘隆起部分表皮角质层内可见空泡形成,许多空泡汇集呈蜂窝状:有的角质层 质化,甚至凝固性坏死,局部染色呈嗜碱性。严重时,组织内可产生许多气泡,形成多数空隙或不连续的管状空泡以及具有炭化壁的管状电流通道。真庋 尸体检验时应全面完整地提取检材,包括典型电流斑和非典型皮肤电流损伤处,后者指疑为电流损伤而仅表现为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皮肤空泡等。 电警棍致皮肤电流损伤与上述一致,可表现为角质层脱落,颗粒细胞层坏死或剥脱,表皮及皮下可出现空泡。表皮细胞各层见极性化现象,胞体和核 皮血管内淤血或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可见出血。遺电警棍电击后数夭因其他原因死亡者,皮肤电流损伤处可有白细胞浸润,但细胞极化现象基本消失 3)透射电镜观察:电流斑中心部位的细胞碎裂,残存细胞的细胞质呈灰色均质状,其中张力细丝凝固,细胞器较难辨认,细胞核破碎,残存的核 察到被电子束穿透的空腔,此空腔常紧靠细胞核,其形成是由于细胞基质凝固和水分蒸发所致,即所谓的烹饪效应( cooking effect)。这些变化以及光镑 4)扫描电镜观察:电流斑处皮肤鱗状细胞排列松散,细胞碎裂、脱落,真皮内蜂巢样凹陷形成,底部沿电流经过处有多量细针孔状树枝形通道 30~100um,孔口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有的小孔穴壁光滑,有的为上皮细胞围叠而成,有的呈破裂的水泡样改变。电流所致的细胞灼伤,表现为鳞状上皮 小不一,多为1~2μm,形态为多角形或方形,大多呈密集分布。组织或细胞表面呈枯焦状龟裂。电流斑底部可见树枝状裂隙 图15-4(三版教材图17-6) 图15-4电流斑 扫描电镜下电流斑底部的小空穴(廖志钢供图) 皮肤金属化( electric metallization of skin)或称金属异物沉积,系因电极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或挥发而成,金属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于 材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金属元素有所损失,但其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接触不同的金属元素,皮肤可呈不同的颜色(金属颗粒量较大时),如 属化在高压电击时尤为明显,是证明电击伤和电流入口较特殊的征象。接触220V或低压交流电时,金属化现象往往需要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检出。当金属 (1)微量化学分析法:常用的有 Schaeffner法:滴6%硝酸溶液于电流斑上,3分钟后,再滴加等量的硝酸铜溶液,然后用浸有0.1%二硫代草酰胺纟 铁,则滤纸显青灰色:若含钴,显褐色:若含镍,显紫褐色。为显示铜,应减去硝酸铜溶液。此法也可用于冰冻切片上,以显示皮肤深部金属化。普鲁士 Ii皿银染硫化物法:适宜检查切片上是否存在金属并观察其沉淀部位及范围。此法需将组织固定于硫化氢酒精中,使金属成为硫化物沉淀,再将切丿 明显,电流通过处造成的小空泡邻近,金属沉积更明显 取尸体皮肤,用220V交流电制成实验性电击伤。然后用5‰α-亚硝基-1-萘酚丙酮溶液,喷于电击伤皮肤上。实验结果显示:铁丝导线电击伤者局部』 色。显色反应的机制为试剂与金属元素生成有色的络合物。金属不同,络合物的颜色亦各异 2)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检测法:应用附有X射线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镜,检查皮肤金属化,可测出皮肤上附着金属异物的分布和疏密程度,从而确 素,可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冲击物体表面后形成的扫描图象以及对同时出现的继发X射线的光谱进行分析来确定。通过能量-能谱测定 铁,对确定电极组成成分很有价值。可与发射光谱法或原子吸收法检查电极本身组分进行对比 图15-5(三版教材图17-8) 图15-5电流斑能谐测定 电流斑局部能谐测定面扫描,可见金属异物分布及疏密程度(廖 图15-6(三版教材图17-9) 图 流斑能谐测定 电流斑局部能谱测定点扫描,测岀铜、铁、锌等金属离子( (3)活化分析法:活化分析是通过中子活化法以显示各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其具体步骤是①先将稳定性同位素经过核反应转化为放射性同位素:②再 量半衰期)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此法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但实验要求和条件复杂 3.电烧伤( electric burns)多发生在接触高压电时。由于局部皮肤与高压电源之间可形成电弧、电火花或高温,加上衣服燃烧的火焰同时起作用 完全掩盖电流斑,且范围广泛,可累及整个肢体或引起更大面积的损伤。因死亡较快,电烧伤病变区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较分明,通常看不到一般烧 达骨质,同时可累及骨附近一定范围的脉管组织的电压越高,皮肤损伤越严重。电警棍触点紧贴皮肤,损伤较轻;若触点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放电产生电火花,则皮肤烧伤严重。根据电警棍电击健 奋而后衰竭,甚至死亡。 (2)光镜观察:典型电流斑病灶中心表皮细胞融合变薄、致密,细胞间界限不清,染色深。热作用强时,中心部位表皮广泛坏死、脱落缺失,周围保 具特征性的是表皮细胞发生极性化改变,以基底细胞层最明显。电击伤处特别是损伤中心基底层细胞及细胞核染色较深,纵向伸长或扭曲变形,排列紧密 为核流(streaming of nuclei)。皮脂腺、毛囊、汗腺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亦呈极性化,核变细长、深染,汗腺与毛细血管腔塌扁,甚至变成实体状细胞条 细胞核伸长的现象并非电流印痕所特有,也可见于皮肤烧伤边缘部、皮肤钝器损伤处、皮肤干燥处以及由巴比妥类中毒或冻伤引起的水泡周围,不过变化 图15-2 电流斑 电流斑处表皮细胞融合变薄,细胞间界限不清,表皮角质层 细胞层及表皮下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形成;细胞极性化,纵向 长,呈栅栏状或伸长似钉样插入真皮中,皮肤附件亦呈极性 改变;真皮胶原纤维肿胀、融合或凝固性坏死 图15-3电流斑 表皮细胞间界限不清,表皮细胞极性化,细胞核染色较深, 排列紧密,纵向伸长,呈栅栏状改变 除上述表皮改变外,角质层较厚处的皮肤电流斑在角质层内或电流斑边缘隆起部分表皮角质层内可见空泡形成,许多空泡汇集呈蜂窝状;有的角质层 质化,甚至凝固性坏死,局部染色呈嗜碱性。严重时,组织内可产生许多气泡,形成多数空隙或不连续的管状空泡以及具有炭化壁的管状电流通道。真皮 尸体检验时应全面完整地提取检材,包括典型电流斑和非典型皮肤电流损伤处,后者指疑为电流损伤而仅表现为表皮剥脱、皮下出血、皮肤空泡等。 电警棍致皮肤电流损伤与上述一致,可表现为角质层脱落,颗粒细胞层坏死或剥脱,表皮及皮下可出现空泡。表皮细胞各层见极性化现象,胞体和核 皮血管内淤血或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可见出血。遭电警棍电击后数天因其他原因死亡者,皮肤电流损伤处可有白细胞浸润,但细胞极化现象基本消失。 (3)透射电镜观察:电流斑中心部位的细胞碎裂,残存细胞的细胞质呈灰色均质状,其中张力细丝凝固,细胞器较难辨认,细胞核破碎,残存的核被 察到被电子束穿透的空腔,此空腔常紧靠细胞核,其形成是由于细胞基质凝固和水分蒸发所致,即所谓的烹饪效应(cooking effect)。这些变化以及光镜 (4)扫描电镜观察:电流斑处皮肤鳞状细胞排列松散,细胞碎裂、脱落,真皮内蜂巢样凹陷形成,底部沿电流经过处有多量细针孔状树枝形通道。电 30~100μm,孔口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有的小孔穴壁光滑,有的为上皮细胞围叠而成,有的呈破裂的水泡样改变。电流所致的细胞灼伤,表现为鳞状上皮 小不一,多为1~2μm,形态为多角形或方形,大多呈密集分布。组织或细胞表面呈枯焦状龟裂。电流斑底部可见树枝状裂隙。 图15-4 电流斑 扫描电镜下电流斑底部的小空穴(廖志钢供图) 2.皮肤金属化(electric metallization of skin) 或称金属异物沉积,系因电极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或挥发而成,金属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沉积于 材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金属元素有所损失,但其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接触不同的金属元素,皮肤可呈不同的颜色(金属颗粒量较大时),如 属化在高压电击时尤为明显,是证明电击伤和电流入口较特殊的征象。接触220V或低压交流电时,金属化现象往往需要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检出。当金属 (1)微量化学分析法:常用的有Schaeffner 法:滴6%硝酸溶液于电流斑上,3分钟后,再滴加等量的硝酸铜溶液,然后用浸有0.1%二硫代草酰胺的 铁,则滤纸显青灰色;若含钴,显褐色;若含镍,显紫褐色。为显示铜,应减去硝酸铜溶液。此法也可用于冰冻切片上,以显示皮肤深部金属化。普鲁士 Timm 银染硫化物法:适宜检查切片上是否存在金属并观察其沉淀部位及范围。此法需将组织固定于硫化氢酒精中,使金属成为硫化物沉淀,再将切片 明显,电流通过处造成的小空泡邻近,金属沉积更明显。 取尸体皮肤,用220V交流电制成实验性电击伤。然后用5‰α-亚硝基-1-萘酚丙酮溶液,喷于电击伤皮肤上。实验结果显示:铁丝导线电击伤者局部皮 色。显色反应的机制为试剂与金属元素生成有色的络合物。金属不同,络合物的颜色亦各异。 (2)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检测法:应用附有X射线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镜,检查皮肤金属化,可测出皮肤上附着金属异物的分布和疏密程度,从而确定 素,可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冲击物体表面后形成的扫描图象以及对同时出现的继发X射线的光谱进行分析来确定。通过能量-能谱测定 铁,对确定电极组成成分很有价值。可与发射光谱法或原子吸收法检查电极本身组分进行对比。 图15-5 电流斑能谱测定 电流斑局部能谱测定面扫描,可见金属异物分布及疏密程度(廖 图15-6 电流斑能谱测定 电流斑局部能谱测定点扫描,测出铜、铁、锌等金属离子(廖志 ⑶活化分析法:活化分析是通过中子活化法以显示各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其具体步骤是①先将稳定性同位素经过核反应转化为放射性同位素;②再 量半衰期)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此法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但实验要求和条件复杂。 3.电烧伤(electric burns) 多发生在接触高压电时。由于局部皮肤与高压电源之间可形成电弧、电火花或高温,加上衣服燃烧的火焰同时起作用 完全掩盖电流斑,且范围广泛,可累及整个肢体或引起更大面积的损伤。因死亡较快,电烧伤病变区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界限较分明,通常看不到一般烧 达骨质,同时可累及骨附近一定范围的脉管组织。 图15-2 (三版教材图17-4) 图15-3 (三版教材图17-5) 图15-4 (三版教材图17-6) 图15-5 (三版教材图17-8) 图15-6 (三版教材图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