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问题,并取得了从海带中提取褐藻胶、甘露醇和碘的成功,为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建立我 国海带化工产业奠定了基础。 4、我国在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领域,一直以开发性研究为主,对基础性研究较为忽视。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方面落后于国外几十年。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品加工研究 所(英国)“Torry Research Station”,从 1928 年成立就着手开始鱼、贝、虾、藻类的基 础。 5、在水产食品和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实用性成果 a、先后开发了罐头(包括软罐头)、鱼糜制品、冷冻小包装、冷冻调理食品、鱼香肠、调味 干制品、熟食品和各种复配型食品(与其它食物混合加工)、各种风味小吃等; b、利用生物化学和酶化学技术从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废弃物中研制出一大批综合利用产品, 如水解鱼蛋白、蛋白胨、甲壳素、水产调味品、鱼油制品、水解珍珠液、中华鳖精、紫菜琼 胶、河豚毒素、海藻化工品等。在 1984 年和 1994 年召开的全国水产加工品展示交易会上, 曾分别展出了 2 800 种和 1 200 种各类水产加工食品。大部分综合利用研制成果也都已投入 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不少产品属于世界首创。 (二)发展趋势 (1)水产加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由于水产动植物生 长的水域环境,越来越受到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的影响,而污染物 往往通过食物链被水产动植物富集,从而影响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如一些贝类由于生长环境比较固定,又是滤食性生物,极易将水中的致病菌、病毒、石 油烃、农药、重金属和藻类毒素富集于体内,使消费者食用后引起中毒。为了保证水产品的 食用安全和质量,世界各国极为重视渔业环境的保护和监测、贝类的净化、有毒物质的检测 技术和有害物质残留量允许标准等的研究,欧、美、加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制订了有关的法规 和标准。 (2)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研究 首先是生物技术在水产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其次,将采用“高压技术”和“栅栏技术”, 研制不经高温杀菌而能较长时间保存的色、香、味俱佳的水产加工品。第三,采用化学或物 理方法相结合的新技术生产超细微粉末食品、“纸张食品”和“气体食品”等。 (3)水产品利用化学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向分子水平深入 目前大多集中研究鱼蛋白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和作用,通过这些研究会揭示 出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探明鱼油分子的立体构造和内部组合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鱼、贝、虾、 藻中某些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其化学结构等。 (4)海洋生物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生活在特定的三维流动空间,其生物体成分构成、生理活性与陆生生物有很 大的差异。因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与陆生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系统。近 30 年来,各国科学家加强对海洋微生物、海参类、海绵、芋螺、微藻等海洋生物进行研究, 期待从海洋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开发出不同于陆生生物的、具有特异、新颖、多样化的化学 结构新物质,用于防治人们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 目前已从海洋生物中发现 3 000 多种新的化学结构,其中 2 000 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发 表了数千篇论文,但完成的新药仅十几种。各国科学家对 21 世纪在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 物方面获得大的突破充满信心,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投入,期待获取巨大成果。 (5)水产食品的开发研究正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重点发展的食品是: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微波食品、保鲜食品、儿童食品、老年食 品、休闲食品、健康饮料和调味品。以便满足 21 世纪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层次多样化 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六、世界水产加工领域基础研究成果 70 年代日本取得三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①从研究各种鱼的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能中发现,底层鱼类蛋白质中的盐溶性蛋白质要高于中 上层鱼类,而盐溶性蛋白质加热凝固后具有明显的弹性。根据这个理论成果,日本率先利用 狭鳕生产出了各种鱼糜制品,后来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鱼糜生产的基础理论,化问题,并取得了从海带中提取褐藻胶、甘露醇和碘的成功,为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建立我 国海带化工产业奠定了基础。 4、我国在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领域,一直以开发性研究为主,对基础性研究较为忽视。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方面落后于国外几十年。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品加工研究 所(英国)“Torry Research Station”,从 1928 年成立就着手开始鱼、贝、虾、藻类的基 础。 5、在水产食品和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实用性成果 a、先后开发了罐头(包括软罐头)、鱼糜制品、冷冻小包装、冷冻调理食品、鱼香肠、调味 干制品、熟食品和各种复配型食品(与其它食物混合加工)、各种风味小吃等; b、利用生物化学和酶化学技术从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废弃物中研制出一大批综合利用产品, 如水解鱼蛋白、蛋白胨、甲壳素、水产调味品、鱼油制品、水解珍珠液、中华鳖精、紫菜琼 胶、河豚毒素、海藻化工品等。在 1984 年和 1994 年召开的全国水产加工品展示交易会上, 曾分别展出了 2 800 种和 1 200 种各类水产加工食品。大部分综合利用研制成果也都已投入 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不少产品属于世界首创。 (二)发展趋势 (1)水产加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由于水产动植物生 长的水域环境,越来越受到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的影响,而污染物 往往通过食物链被水产动植物富集,从而影响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如一些贝类由于生长环境比较固定,又是滤食性生物,极易将水中的致病菌、病毒、石 油烃、农药、重金属和藻类毒素富集于体内,使消费者食用后引起中毒。为了保证水产品的 食用安全和质量,世界各国极为重视渔业环境的保护和监测、贝类的净化、有毒物质的检测 技术和有害物质残留量允许标准等的研究,欧、美、加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制订了有关的法规 和标准。 (2)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研究 首先是生物技术在水产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其次,将采用“高压技术”和“栅栏技术”, 研制不经高温杀菌而能较长时间保存的色、香、味俱佳的水产加工品。第三,采用化学或物 理方法相结合的新技术生产超细微粉末食品、“纸张食品”和“气体食品”等。 (3)水产品利用化学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向分子水平深入 目前大多集中研究鱼蛋白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和作用,通过这些研究会揭示 出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探明鱼油分子的立体构造和内部组合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鱼、贝、虾、 藻中某些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其化学结构等。 (4)海洋生物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生活在特定的三维流动空间,其生物体成分构成、生理活性与陆生生物有很 大的差异。因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与陆生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系统。近 30 年来,各国科学家加强对海洋微生物、海参类、海绵、芋螺、微藻等海洋生物进行研究, 期待从海洋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开发出不同于陆生生物的、具有特异、新颖、多样化的化学 结构新物质,用于防治人们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 目前已从海洋生物中发现 3 000 多种新的化学结构,其中 2 000 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发 表了数千篇论文,但完成的新药仅十几种。各国科学家对 21 世纪在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 物方面获得大的突破充满信心,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投入,期待获取巨大成果。 (5)水产食品的开发研究正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重点发展的食品是: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微波食品、保鲜食品、儿童食品、老年食 品、休闲食品、健康饮料和调味品。以便满足 21 世纪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层次多样化 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六、世界水产加工领域基础研究成果 70 年代日本取得三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①从研究各种鱼的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能中发现,底层鱼类蛋白质中的盐溶性蛋白质要高于中 上层鱼类,而盐溶性蛋白质加热凝固后具有明显的弹性。根据这个理论成果,日本率先利用 狭鳕生产出了各种鱼糜制品,后来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鱼糜生产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