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合。这大概也是《易传》非孔子本人所作,并且其成书在孔子之后的一个迹象,兹拈出以俟 高明。 四、关于“衰世之意”与“忧患”著书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于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发 愤著书”说的第一个根据,也就是在司马迁看来,第一个“发愤著书”的典型是“(周)文王拘 而演《周易》”。这个根据或典型的说法却肇自《易传》。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周易学 说啄辞下传》引“郑康成曰:‘据此言,以《易》是文王所作,断可知矣。”又,同书《易纲要》 引陈希古曰 孔子言易之兴当文王与纣之事,又言其衰世之意邪。六十四卦之,独爻辞 有文王与纣之事,是知爻辞亦文王作。若周公之时,不得为衰世 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后世多持怀疑态度,笔者也不敢苟同。即司马迁《史记啁本纪》虽然也 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美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但先后两以“盖”字发言, 是于文王演卦并非信之不疑,却在《太史公自序》中以其事打头,以《诗三百》收梢,论古之 经典,“大抵皆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实不过牵合以成其说,并且其最后结以“大抵”云云, 也并未把话说死,或者是故留余地。但是,后世王朝兴衰,文学蓬转,士人多厄,遂多以“发 愤”为创作特别是优秀之作的动因。如钟嵘《诗品》云:“使(李)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 此!”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云:“欢愉之辞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好也。”欧阳修《梅圣愈诗集 序》云:“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 则愈工。然则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如此等等,大都以抒发愤懑为文学创作的因 由和动力。明代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甚至断言“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把司马迁也并 不十分肯定的“发愤著书”之说推向了极端。这一世代相承愈演愈甚的现象表明,太史公 “发愤著书”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影响很大的创作与批评理论。因此,其作为第一证 据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肇自《易传》一事,也就值得研究者注意。 笔者认为,“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能成为“发愤著书”说的第一证据,固然因其事在 司马迁所举以为“发愤著书”诸例中发生最早,周文王在诸例所列作者中地位又最高,但 是,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理由,那就是《易传》特别标举了《易》有“衰世之意”,而《易》之作 者有“衰世”“忧患”之志。《易传啄辞下》说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又又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 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mp//www.cnki.ner合。这大概也是《易传》非孔子本人所作 ,并且其成书在孔子之后的一个迹象 ,兹拈出以俟 高明。 四、关于“衰世之意”与“忧患”著书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于后世影响深远。但是“, 发 愤著书”说的第一个根据 ,也就是在司马迁看来 ,第一个“发愤著书”的典型是“(周) 文王拘 而演《周易》”。这个根据或典型的说法却肇自《易传》。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周易学 说·系辞下传》引“郑康成曰‘: 据此言 ,以《易》是文王所作 ,断可知矣。’”又 ,同书《易纲要》 引陈希古曰 : 孔子言易之兴当文王与纣之事 ,又言其衰世之意邪。六十四卦之辞 ,独爻辞 有文王与纣之事 ,是知爻辞亦文王作。若周公之时 ,不得为衰世。 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后世多持怀疑态度 ,笔者也不敢苟同。即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虽然也 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 里 ,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但先后两以“盖”字发言 , 是于文王演卦并非信之不疑 ,却在《太史公自序》中以其事打头 ,以《诗三百》收梢 ,论古之 经典“, 大抵皆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实不过牵合以成其说 ,并且其最后结以“大抵”云云 , 也并未把话说死 ,或者是故留余地。但是 ,后世王朝兴衰 ,文学蓬转 ,士人多厄 ,遂多以“发 愤”为创作特别是优秀之作的动因。如钟嵘《诗品》云“: 使(李) 陵不遭辛苦 ,其文亦何能至 此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云“: 欢愉之辞难工 ,而愁苦之言易好也。”欧阳修《梅圣愈诗集 序》云“: 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 ? 盖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 , 则愈工。然则非诗能穷人 ,殆穷者而后工也。”如此等等 ,大都以抒发愤懑为文学创作的因 由和动力。明代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甚至断言“古之圣贤 ,不愤则不作矣”,把司马迁也并 不十分肯定的“发愤著书”之说推向了极端。这一世代相承愈演愈甚的现象表明 ,太史公 “发愤著书”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影响很大的创作与批评理论。因此 ,其作为第一证 据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肇自《易传》一事 ,也就值得研究者注意。 笔者认为“, 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能成为“发愤著书”说的第一证据 ,固然因其事在 司马迁所举以为“发愤著书”诸例中发生最早 ,周文王在诸例所列作者中地位又最高 ,但 是 ,除此之外 ,还有另外的理由 ,那就是《易传》特别标举了《易》有“衰世之意”,而《易》之作 者有“衰世”“忧患”之志。《易传·系辞下》说 : 其称名也 ,杂而不越。于稽其类 ,其衰世之意邪 ? 又 : 《易》之兴也 ,其于中古乎 ? 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 ? 又 : 《易》之兴也 ,其当殷之末世 ,周之盛德邪 ?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 是故其辞 26 孔子研究 2004 年第 6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