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了能更好地继往开来和推陈出新,就必须深入史书古籍全面梳理和熟悉易学发展的脉络,分清主次,辨 其源流,明其本末,识其枝干,搞清楚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主要易学思想、流派、人物、著作、影响等 等。对一些重点研究的对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此外,熟练运用古 代汉语中的训诂、音韵、文字、版本、目录、考证、校勘、类书等方法,对易学古籍的研究尤为必要 熟悉了解《正统道藏》、《中国丛书综录》、《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以及历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 等保留至今的易学古籍资料,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二十世纪以来海内外易学界的新观点、新材料,尤 其是陆续出土的几种简帛残本《周易》及其研究成果,也要全面了解。可以说,想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研 究好易学,此“三熟”是必要的,不可或缺。 2、思可创新。任何研究都希望能取得创新的成果,而要有所创新离不开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 对于易学研究,除了思考所研究的具体问题以外,还必须强调经常“三思”:思索宇宙秘密、思虑人类 前途、思考人生意义。因为,易学从根本上是要思考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而人类的存在离不开 地球与日月星辰在宇宙中的运行承载,离不开人与人在社会中的彼此联系,离不开每一个体在生活中的 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思考与宇宙、人类、人生相关的重大问题,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易学的思 想意义。尤其是伴随着其他学科对宇宙、人类、人生的研究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只有对此密切关注, 同步思考,才能及时跟易学思想结合起来,去粗存精,解疑祛魅,从而积极推动学科的硏究进程。可以 说,想从经典文本或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益的感悟,此“三思”是必要的,不可须臾离也 3、比才知道。任何研究都要对相关方面进行比较,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任 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研究者只有通过仔细权衡比较,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真相,才能真正知道事物发展 的规律。同样,在易学硏究中,学会运用比较的手段来鉴别材料、辨别是非、取舍优劣是很重要的。除 了对具体研究材料的比较外,还应该凡事学会“三比”比类阴阳悬殊、比较古今异同、比对内外差别 易学原理具体表现为阴阳学说,而阴爻阳爻两种符号的象征意义,只有理解比类的思维才能明白,所以 应该经常培养敏感细密的比类思维,才能更细致入微地洞察阴与阳两种现象的变化规律。而在现实中 时间维度上的古今向度所体现的人事历史的差异性,空间维度上的地域广度所体现出的人事现象的差异 性,往往容易被个人所处时代和地域的事相遮蔽或掩盖,所以必须打开视野,借助史料,通过实证,也 可加以合理的推测和想象,让彼此得以充分的比较,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只有学会比较,学会换位思 考,在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中学与西学、内心与外物等等对立面产生冲突时,才能巧妙地化 解,使之趋于平衡与和谐。必须要注意,比较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比较来区分是非、大小、高低、优劣 对错等矛盾对立面的差别,而是为了便于更全面知道事实的真相,得以除却在相对的主观的狭隘的视野 中比较事物的偏颇心理。众所皆知,比较是需要参照物和标准的,否则不可能找到可比性。而参照物是 相对的,标准也是主观的,那么比较出来的结论也肯定是不可靠的。因此,我们强调所作比较,不是为 了比较出两者孰好孰坏的判断和结论,而是为了比较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色,然后根据变化中的实际 情况择善而从,各取所需,各为所用。一般来说,在比较中不宜提倡“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只有在 具体的功利性选择时,比较才沦为下结论的有利手段,而使其结论都具有主观倾向性。可以说,想在具 体的易学研究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三比”不啻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也不可滥用。 4、明以安心。任何研究应该都是有直接目的的,否则就无须考虑方法问题,因为没有直接目的的 研究一开始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易学研究,应该尽可能地做到“三明”明确研究目的、明晓学 术意义、明辨易象数理。这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考验的是人的心智和信念。诚然,对于人类的各种 研究从根本上说,很难明确得出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使是个体,也很难想到一个持久不变的根本目的。 何况个体自身条件,还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客观的天生的局限性。人类世界客观存在的无目的性或多目 的性,成为研究者难以扫除的心理障碍,也因此让人不得不陷于迷茫胡乱、无可奈何的状态。为了应对 的障碍而导致的意乱心迷和无所适从,一开始就应该有相对明确的目的性,尽快使之朝向真理坚守的 位置,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安心地选择和运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不断地为达到理想目的 而竭尽所能。而要找定并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最好是远大的理想的根本目的,不要在乎能否实现),先 进一步或退一步来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再从实际出发迈向锁定的目的地,有利于明晓学术存在和研究 的各种意义,以便使研究的直接目的得以明确,并有足够信心保证其走向正确。此外,对于易学思想本 身的认识能否明辨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如何才能透过《周易》的文、辞、象、卦、爻等现象明辨其中的 数理联系,用以体悟宇宙、自然、人生的奥妙,尽知周天世界简易、变易、不易的道理,而达乐天知命、 与时偕行、吉无不利的境界。就如同在光明的道路上可以放心行走一样,在研究过程中也要努力做一个 “明人”,才能做到心安理得,淡定从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知难而上,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一蹴 而就——即通过自己执着的不懈追求获得易学研究的心法,悟之践之,言之行之,传之变之,使易学的 传承与思维的创新水乳交融,使研究的成果与心灵的参透完美结合。可以说,要想依靠易学研究实现更 有意义的理想目标,此“三明”务必要了然于心,并付之生活实践。3 了能更好地继往开来和推陈出新,就必须深入史书古籍全面梳理和熟悉易学发展的脉络,分清主次,辨 其源流,明其本末,识其枝干,搞清楚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主要易学思想、流派、人物、著作、影响等 等。对一些重点研究的对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此外,熟练运用古 代汉语中的训诂、音韵、文字、版本、目录、考证、校勘、类书等方法,对易学古籍的研究尤为必要; 熟悉了解《正统道藏》、《中国丛书综录》、《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以及历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 等保留至今的易学古籍资料,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二十世纪以来海内外易学界的新观点、新材料,尤 其是陆续出土的几种简帛残本《周易》及其研究成果,也要全面了解。可以说,想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研 究好易学,此“三熟”是必要的,不可或缺。 2、思可创新。任何研究都希望能取得创新的成果,而要有所创新离不开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 对于易学研究,除了思考所研究的具体问题以外,还必须强调经常“三思”:思索宇宙秘密、思虑人类 前途、思考人生意义。因为,易学从根本上是要思考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而人类的存在离不开 地球与日月星辰在宇宙中的运行承载,离不开人与人在社会中的彼此联系,离不开每一个体在生活中的 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思考与宇宙、人类、人生相关的重大问题,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易学的思 想意义。尤其是伴随着其他学科对宇宙、人类、人生的研究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只有对此密切关注, 同步思考,才能及时跟易学思想结合起来,去粗存精,解疑祛魅,从而积极推动学科的研究进程。可以 说,想从经典文本或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益的感悟,此“三思”是必要的,不可须臾离也。 3、比才知道。任何研究都要对相关方面进行比较,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任 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研究者只有通过仔细权衡比较,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真相,才能真正知道事物发展 的规律。同样,在易学研究中,学会运用比较的手段来鉴别材料、辨别是非、取舍优劣是很重要的。除 了对具体研究材料的比较外,还应该凡事学会“三比”:比类阴阳悬殊、比较古今异同、比对内外差别。 易学原理具体表现为阴阳学说,而阴爻阳爻两种符号的象征意义,只有理解比类的思维才能明白,所以 应该经常培养敏感细密的比类思维,才能更细致入微地洞察阴与阳两种现象的变化规律。而在现实中, 时间维度上的古今向度所体现的人事历史的差异性,空间维度上的地域广度所体现出的人事现象的差异 性,往往容易被个人所处时代和地域的事相遮蔽或掩盖,所以必须打开视野,借助史料,通过实证,也 可加以合理的推测和想象,让彼此得以充分的比较,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只有学会比较,学会换位思 考,在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中学与西学、内心与外物等等对立面产生冲突时,才能巧妙地化 解,使之趋于平衡与和谐。必须要注意,比较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比较来区分是非、大小、高低、优劣、 对错等矛盾对立面的差别,而是为了便于更全面知道事实的真相,得以除却在相对的主观的狭隘的视野 中比较事物的偏颇心理。众所皆知,比较是需要参照物和标准的,否则不可能找到可比性。而参照物是 相对的,标准也是主观的,那么比较出来的结论也肯定是不可靠的。因此,我们强调所作比较,不是为 了比较出两者孰好孰坏的判断和结论,而是为了比较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色,然后根据变化中的实际 情况择善而从,各取所需,各为所用。一般来说,在比较中不宜提倡“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只有在 具体的功利性选择时,比较才沦为下结论的有利手段,而使其结论都具有主观倾向性。可以说,想在具 体的易学研究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三比”不啻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也不可滥用。 4、明以安心。任何研究应该都是有直接目的的,否则就无须考虑方法问题,因为没有直接目的的 研究一开始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易学研究,应该尽可能地做到“三明”:明确研究目的、明晓学 术意义、明辨易象数理。这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考验的是人的心智和信念。诚然,对于人类的各种 研究从根本上说,很难明确得出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使是个体,也很难想到一个持久不变的根本目的。 何况个体自身条件,还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客观的天生的局限性。人类世界客观存在的无目的性或多目 的性,成为研究者难以扫除的心理障碍,也因此让人不得不陷于迷茫胡乱、无可奈何的状态。为了应对 目的障碍而导致的意乱心迷和无所适从,一开始就应该有相对明确的目的性,尽快使之朝向真理坚守的 位置,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安心地选择和运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不断地为达到理想目的 而竭尽所能。而要找定并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最好是远大的理想的根本目的,不要在乎能否实现),先 进一步或退一步来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再从实际出发迈向锁定的目的地,有利于明晓学术存在和研究 的各种意义,以便使研究的直接目的得以明确,并有足够信心保证其走向正确。此外,对于易学思想本 身的认识能否明辨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如何才能透过《周易》的文、辞、象、卦、爻等现象明辨其中的 数理联系,用以体悟宇宙、自然、人生的奥妙,尽知周天世界简易、变易、不易的道理,而达乐天知命、 与时偕行、吉无不利的境界。就如同在光明的道路上可以放心行走一样,在研究过程中也要努力做一个 “明人”,才能做到心安理得,淡定从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知难而上,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一蹴 而就——即通过自己执着的不懈追求获得易学研究的心法,悟之践之,言之行之,传之变之,使易学的 传承与思维的创新水乳交融,使研究的成果与心灵的参透完美结合。可以说,要想依靠易学研究实现更 有意义的理想目标,此“三明”务必要了然于心,并付之生活实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