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 限性。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 还有一些研究者在案例研究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提 Run Companies)一书中,通过深入对43家美国卓越企业 升研究层次用来构建新理论( Building theories from历时数年的案例调查,研究对象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 Case Study research)。因为案例研究方法一直是管理理售等诸多行业,包括国际商业机器(IBM)、通用电气 论建构的重要方法,“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等为特GE)惠普(HP)、宝洁(P&G)等大型跨国公司,以实际案 征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匾乏的领域里进行例为基础,结合大量事实、数据进行分析,捕捉到那些常 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1962年,艾尔弗雷德·D·钱常为传统管理学者所忽略,但却是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八 德勒(A.D. Chandler,Jr.)在其名著《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大要素(即: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 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 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主张美国企业 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应当从本国的实际中总结经验,卓越不仅是企业能研制 中,以杜邦( Dupont)、通用汽车(GM)、新泽西标准石油出新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本 ( Exxonmobil)公司等四家企业为主要案例研究对象,以案书在美国商界一片哀鸣声中破冰而出,大力宣扬美国企 例研究的方法集中对四家企业的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业的卓越之道,重拾了美国人的信心,因此成为美国商业 描述和个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案例分析其战略与的拯救者和商业史上的转折点,他本人也凭借此书从麦 结构的范式转变,阐述了20世纪前期美国大型企业从直肯锡( McKinsey)公司的普通职员一跃成为管理大师,被 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向多部门制组织结构转变的原因和过誉为“后现代企业之父”。 程,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结构追随战略”的结论,即扩张战 为了构建突显本国管理文化特色、具有更高内部效 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追随閏。在他之后,战略与结构度和外部效度的“本土”管理理论,有管理学者指出必须 之间的互动,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的永恒主题。 采取扎根理论( The Grounded Theory)来进行研究,这使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对得颇具研究本土特有现象、深入解释现象背后本质的案 美国经济形成了严重挑战。威廉·大内( William Ouchi)从例研究方法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叫。20世纪80 1973年开始深入日本企业,调査研究其经营管理的先进年代的许多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的研究结论发 经验,他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现,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重 进行比较研究,经过多年调查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管理经要因素之一,如主导性价值观、组织气候等。以沙因教授 验,于1981年在其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 Edgar h. Schein)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学派认为,这些研 本的挑战》( Theory Z: 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究观点均没有触及到文化的本质。他运用不同于主流研 he Japanese Challenge)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得究方法的案例研究手段,以其为之提供咨询服务的DEC 出了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比美国企业的效率更高,美和CGC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类似于心理医生对 国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特点,向日本企业学习并形成自己待病人的临床方法去研究组织文化,主张采用现场观察 的管理方式的结论。这本书在出版后风行美国,很多美现场访谈等咨询行业常用研究工具,率先提出了关于文 国企业纷纷学习效仿日本企业,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多种化本质的独到见解,并探讨了组织成长阶段和文化变革 原因,这种学习对包括在美日本企业中都没有取得成功 机制。这一见解集中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著作《组织文 在日本企业步步紧逼、美国企业节节败退的大背景化与领导》(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一书 下,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学习效仿的失败大大增强了美中。沙因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我们认识文化深层本质提 国管理学者研究总结本国知名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决供了工具,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变 心。彼得斯( Peters T.J.)和沃特曼( Waterman RF.)于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战略变革、组织结构调整。案例研 1982年在其著作《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究方法在沙因著作中更多的运用是在1999年,他与本尼 2009.1017限性[10]。 还有一些研究者在案例研究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提 升研究层次用来构建新理论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因为案例研究方法一直是管理理 论建构的重要方法[11],“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等为特 征的定性研究方法, 是在理论和文献匾乏的领域里进行 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12]。 1962 年,艾尔弗雷德·D·钱 德勒(A. D. Chandler,Jr.)在其名著《战略与结构:美国工 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 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 中,以 杜 邦(Dupont)、通 用 汽 车(GM)、新泽西标准石油 (Exxonmobil)公司等四家企业为主要案例研究对象,以案 例研究的方法集中对四家企业的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 描述和个案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案例分析其战略与 结构的范式转变,阐述了 20 世纪前期美国大型企业从直 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向多部门制组织结构转变的原因和过 程,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结构追随战略”的结论,即扩张战 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追随[13]。 在他之后,战略与结构 之间的互动,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的永恒主题。 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对 美国经济形成了严重挑战。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从 1973 年开始深入日本企业, 调查研究其经营管理的先进 经验,他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比较研究, 经过多年调查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管理经 验,于 1981 年在其著作《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 本的挑战》(Theory Z: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 Z 理论,得 出了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比美国企业的效率更高,美 国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特点, 向日本企业学习并形成自己 的管理方式的结论[14]。 这本书在出版后风行美国,很多美 国企业纷纷学习效仿日本企业, 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多种 原因,这种学习对包括在美日本企业中都没有取得成功。 在日本企业步步紧逼、 美国企业节节败退的大背景 下, 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学习效仿的失败大大增强了美 国管理学者研究总结本国知名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 决 心。 彼 得 斯(Peters T. J.)和 沃 特 曼(Waterman R.H.)于 1982 年在其著作《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 (In Search of Excellence: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 - Run Companies)一书中,通过深入对 43 家美国卓越企业 历时数年的案例调查,研究对象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 售等诸 多 行 业, 包括国际商业机器 (IBM)、 通 用 电 气 (GE)、惠普(HP)、宝洁(P&G)等大型跨国公司,以实际案 例为基础,结合大量事实、数据进行分析,捕捉到那些常 常为传统管理学者所忽略, 但却是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八 大要素(即: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 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15],主张美国企业 应当从本国的实际中总结经验, 卓越不仅是企业能研制 出新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这本 书在美国商界一片哀鸣声中破冰而出, 大力宣扬美国企 业的卓越之道,重拾了美国人的信心,因此成为美国商业 的拯救者和商业史上的转折点, 他本人也凭借此书从麦 肯锡(McKinsey)公司的普通职员一跃成为管理大师,被 誉为“后现代企业之父”。 为了构建突显本国管理文化特色、 具有更高内部效 度和外部效度的“本土”管理理论,有管理学者指出必须 采取扎根理论(The Grounded Theory)来进行研究,这使 得颇具研究本土特有现象、 深入解释现象背后本质的案 例研究方法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使用[16]。 20 世纪 80 年代的许多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的研究结论发 现, 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重 要因素之一,如主导性价值观、组织气候等。 以沙因教授 (Edgar H. Schein)为代表的定性研究学派认为,这些研 究观点均没有触及到文化的本质。 他运用不同于主流研 究方法的案例研究手段, 以其为之提供咨询服务的 DEC 和 CGC 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类似于心理医生对 待病人的临床方法去研究组织文化,主张采用现场观察、 现场访谈等咨询行业常用研究工具, 率先提出了关于文 化本质的独到见解, 并探讨了组织成长阶段和文化变革 机制。 这一见解集中体现在 1985 年出版的著作《组织文 化与领导》(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17]一书 中。 沙因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为我们认识文化深层本质提 供了工具, 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变 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战略变革、组织结构调整。 案例研 究方法在沙因著作中更多的运用是在 1999 年,他与本尼 2009.10 17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