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的; 该偷的理由: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性的人来说,人 的生命最可宝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 (2)公正团体法一重建学校的道德环境。科尔伯格梦想着能够创造一 种鼓励青少年同辈团体在各自水平上根据公平或公正的理想选择生活的学校 环境或气氛,这意味着要创立一种新的成人和青少年的关系--。 基于以上原则所建立的公正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民主的道德气氛、由大 家共同管理的场所。总之科尔伯格反对传统道德教育那种“美德袋”式的品德 教育方法,认为将预定的品格通过无生气的方式灌输给学生是错误的,也是注 定要失败的。 此外还有不少人批评这个模式忽视道德发展中的情感因素: 尽管遭到很多批评,但此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多没,可能 的借鉴作用。 第一,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6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国国情,但研 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第二,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 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我们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探索德育的多种 模式。道德理性的弘扬和发展有赖于道德主体性的发挥,他是在人的主体意识、 道德主体能力不断增强过程中得到弘扬和发展的。道德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主 客体之间的活动、交往和互动,离不开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正是在这种交 往和互动中,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他们感知道德、理解道德、反思道德, 他们发现道德、评价道德、钻研道德、实践道德,道德主体性由此得到不断地 发挥。鉴此,道德教育就必须切近受教育者的实际,贴近社会生活,使道德“真 实地”呈现出来,并成为“真实的”道德。 第三,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输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 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上受过教育 的人应该是道德理性得到弘扬和发展的人,他具有一定的道德敏感性,能够运 用自己的理性能力来进行道德判断,作出道德决定并付诸行动,可以提供给我 们有益的借鉴。在道德实践中,应该把受教育者视为具有道德理性潜力的人。 (二)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 认知不同,体谅模式(the consideration model)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