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lmol/ L NaOH水溶液.(调节碱性); 2.0.1mol/LK[Fe(CN)6]水溶液 深红色单斜晶体赤血盐 称取32.925gK3[Fe(CN)。]配成1000m1容量瓶。易分解放于棕色容量瓶中避光保存。 基准物可直接配制 3.0.4%的亚硝酰铁氰化钠Na2[Fe(CN)5(№O)]·2H0水溶液。棕色瓶保存。 4gNa2[Fe(CN)。(NO)]·2H20→1000ml。 不稳定,在中水中逐渐变为绿色,现用现配。有毒,使用时小心 四、操作 四层沙布过滤灰液 1.粗滴定 50mIH,0 5ml0.1mol/NaH(20ml三角瓶→K[Fe(CN)d滴定→淡黄→读取V 10或25m1试液 lml指示剂 深紫色 2.精确滴定 50m煮沸过的H2O(赶走CO2) 5m1 0. Imol/LNaOH K[Fe(CN)6]快速滴定到(V1-0.5)ml 10或25m1试液 +1m1指示剂→继续用K[Fe(CN)6]滴定 到淡黄色。 精确滴走两次:V2、V3 注意 终点应仔细观察,第二、三终点不能以第一瓶为参照。滴定应迅速,测试液不能长 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2.指示剂即使在散射光的照射也能分解,所以应现配现用,且有毒,小心使用 加液次序采用水、NaOH、试液,减少S2损失,但平行实验加液次序应一致。 五、计算 (M×V) Na2S(g/L) 78.0 根据化学反应式可知 Na2S 2K3[Fe(CN)6] OH S NaK, [Fe(CN)a1 1 mol Na S 2mol K3[Fe(CN)6] 六、讨论 1.介质选择。为什么选碱性介质?(四点理由) (1)S/S2电对在碱性介质中电位低,S2易被氧化即还原能力强。 Es-=0.48V (2)S2+[Fe(CN)6]→S↓+[Fe(CN)。] 能斯特方程 0.059 [S2] 对反应越有利 [S2]↓E↑对反应越都不利。 在酸性介质中S2+2H [S2]↓不利于反应,且H2S有毒。 (3)S2极易水解S2+H0 HS OH Kh=K/Ka2=10/(7.1×1053)=1.41 很大 加碱抑制水解S2]↑E↓有利于反应1.0.1mol/L NaOH 水溶液.(调节碱性); 2.0.1mol/L K3[Fe(CN)6]水溶液 深红色单斜晶体赤血盐 称取 32.925g K3[Fe(CN)6]配成 1000ml 容量瓶。易分解放于棕色容量瓶中避光保存。 基准物可直接配制。 3.0.4%的亚硝酰铁氰化钠 Na2 [Fe(CN)5(NO)]·2H2O 水溶液。棕色瓶保存。 4g Na2 [Fe(CN)5(NO)]·2H2O → 1000ml。 不稳定,在中水中逐渐变为绿色,现用现配。有毒,使用时小心。 四、操作 四层沙布过滤灰液 1.粗滴定 50mlH2O 5ml 0.1mol/LNaOH 250ml 三角瓶→ K3[Fe(CN)6]滴定→淡黄→读取 V1 10 或 25ml 试液 1ml 指示剂 深紫色 2.精确滴定 50ml 煮沸过的 H2O(赶走 CO2) 5ml 0.1mol/LNaOH → K3[Fe(CN)6]快速滴定到(V1-0.5) ml 10 或 25ml 试液 +1ml 指示剂→继续用 K3[Fe(CN)6]滴定 到淡黄色。 精确滴走两次:V2、V3 注意: 1.终点应仔细观察,第二、三终点不能以第一瓶为参照。滴定应迅速,测试液不能长 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2.指示剂即使在散射光的照射也能分解,所以应现配现用,且有毒,小心使用。 3.加液次序采用水、NaOH、试液,减少 S 2-损失,但平行实验加液次序应一致。 五、计算 (M×V)Fe3+ Na2S(g/L)= —————— ×78.05 2 ×V 试 根据化学反应式可知: Na2S + 2K3[Fe(CN)6] OH- S↓ + NaK3[Fe(CN)6] 1mol Na2S 2mol K3[Fe(CN)6] 六、讨论 1.介质选择。为什么选碱性介质?(四点理由) (1)S/S2-电对在碱性介质中电位低, S 2-易被氧化即还原能力强。 E 0 S/S2- =-0.48V (2)S 2- + [Fe(CN)6] 3+ → S ↓ + [Fe(CN)6] 4+ 能斯特方程: 0.059 [S ] E = E0 + ————lg ——— n [ S2- ] [ S2- ]↑ E ↓ 对反应越有利; [ S2- ]↓ E ↑ 对反应越都不利。 在酸性介质中 S 2- + 2H+ H2S ↑ [S2- ] ↓不利于反应,且 H2S 有毒。 (3)S 2- 极易水解 S 2- + H2O HS- + OH- Kh=KW/Ka2=10-14/(7.1×10-15)=1.41 很大 加碱抑制水解 [S2- ]↑ E↓ 有利于反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