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务:概括规律、推断未知(邵志芳2007:1)。现代思维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格式塔学派(思 维是“完形”的不断改组)、行为主义学派(思维是无声的语言,是行为)、信息加工学派(思 维是对信息的序列加工过程)和联结主义学派(思维是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并行处理) 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是信息加工学派和联结主义学派,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和思维心理学中 都彰显出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加 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范式成为研究人类认知的最好方法。因而从信息加工模式来思考翻 译的认知或思维过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图1即为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图(刘绍 龙2007:7)。 图1中的双箭头表明了理解、生成与认知系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长时记忆和工作 记忆与表征之间存在同样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同上:4)。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以 认知系统为依托的从理解到生成的转换和构建过程,其中转化和构建构成了翻译认知过程不 同于一般认知过程的明显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COi- - tectonism)模式(又称人工神经网 络)盛行。与信息加工模式关注信息的序列处理不同,联结主义模式强调语言信息的并行处 理而非线性移动。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共有三层神经单元群: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其结构可定义为拓扑的,其实质是确定神经元之间的互联结构(同上:10)。联结主义模式下 的翻译认知过程如图2(同上:16)所示。 图2表明,翻译神经网络的层单元输出层、转换层、接收层)构成了信息加工流程。但 这种流程体现的是层级分工和层级交互同时作用的特点。三种不同的线条链接(虚线、细线、 宽线)反映了单元层之间的链接权重由小到大的变化差异,表明层级间的单元既有兴奋性的 链接,又有抑制性的链接。另外,同一般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一样,翻译过程的神经网络 结构也表现出分布表征、并行加工和单元互补的特点(同上:17-19) 22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 以上两种翻译认知心理模型作为两种不同的原型性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在 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思维过程。其实,国外一些学者如贝尔(Bell191:81)的翻译过程模 式、基拉里( Kiraly1997:156)的翻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模式,及丹克斯和格里芬( Danks& Griffin1997:174)的翻译过程模式和莫瑟尔(Moer- Mercer1997:180-81)的口译过程的信息 处理模式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原型性理论模式的细化发展(包括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分析翻 译的思维过程可得出如下翻译思维特征:首先,翻译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序列性。从源文信息 的输入开始(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单向序列),再 到译文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信息的序列处理过程。其次,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复杂思 维过程。从理解(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双向序列), 再到生成(译语合成)同时也是一个可逆过程,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交互思 维过程,尽管在不同阶段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均衡。国外已有学者( Buchweitze& Alves2006) 在实证研究中论证了翻译思维过程的反复性特征。此外,翻译思维在不同层级和单元交互作 用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兴奋性的链接),亦有消极的作用(抑制性的链接)。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对两种普遍心理模型模仿而成的这两种翻译思维模式也存在明显的 不足,即它难以淸晰地反映出双语转换不同于单语信息处理的独特性。尽管两种模式都有转 换一环,但图1并未明确是何种转换,图2只是认为是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转换。事实上“概 念”之说所指宽泛,对分析翻译思维益处不大。而翻译转换问题对翻译思维过程至关重要, 会影响到对翻译思维本质的理解。务:概括规律、推断未知(邵志芳 2007:1)。现代思维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格式塔学派(思 维是“完形”的不断改组)、行为主义学派(思维是无声的语言,是行为)、信息加工学派(思 维是对信息的序列加工过程)和联结主义学派(思维是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并行处理)。 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是信息加工学派和联结主义学派,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和思维心理学中 都彰显出重要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末,随着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加 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范式成为研究人类认知的最好方法。因而从信息加工模式来思考翻 译的认知或思维过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图 1 即为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图(刘绍 龙 2007:7)。 图 1 中的双箭头表明了理解、生成与认知系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长时记忆和工作 记忆与表征之间存在同样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同上:4)。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以 认知系统为依托的从理解到生成的转换和构建过程,其中转化和构建构成了翻译认知过程不 同于一般认知过程的明显特征。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COil—nectionism)模式(又称人工神经网 络)盛行。与信息加工模式关注信息的序列处理不同,联结主义模式强调语言信息的并行处 理而非线性移动。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共有三层神经单元群: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其结构可定义为拓扑的,其实质是确定神经元之间的互联结构(同上:10)。联结主义模式下 的翻译认知过程如图 2(同上:16)所示。 图 2 表明,翻译神经网络的层单元(输出层、转换层、接收层)构成了信息加工流程。但 这种流程体现的是层级分工和层级交互同时作用的特点。三种不同的线条链接(虚线、细线、 宽线)反映了单元层之间的链接权重由小到大的变化差异,表明层级间的单元既有兴奋性的 链接,又有抑制性的链接。另外,同一般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一样,翻译过程的神经网络 结构也表现出分布表征、并行加工和单元互补的特点(同上:17-19)。 2.2 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 以上两种翻译认知心理模型作为两种不同的原型性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在一 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思维过程。其实,国外一些学者如贝尔(Bell 1991:81)的翻译过程模 式、基拉里(Kiraly 1997:156)的翻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模式,及丹克斯和格里芬(Danks& Griffin1997:174)的翻译过程模式和莫瑟尔(Moser-Mercer 1997:180-81)的口译过程的信息 处理模式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原型性理论模式的细化发展(包括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分析翻 译的思维过程可得出如下翻译思维特征:首先,翻译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序列性。从源文信息 的输入开始(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单向序列),再 到译文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信息的序列处理过程。其次,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复杂思 维过程。从理解(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双向序列), 再到生成(译语合成)同时也是一个可逆过程,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交互思 维过程,尽管在不同阶段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均衡。国外已有学者(Buchweitze&Alves 2006) 在实证研究中论证了翻译思维过程的反复性特征。此外,翻译思维在不同层级和单元交互作 用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兴奋性的链接),亦有消极的作用(抑制性的链接)。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对两种普遍心理模型模仿而成的这两种翻译思维模式也存在明显的 不足,即它难以清晰地反映出双语转换不同于单语信息处理的独特性。尽管两种模式都有转 换一环,但图 1 并未明确是何种转换,图 2 只是认为是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转换。事实上“概 念”之说所指宽泛,对分析翻译思维益处不大。而翻译转换问题对翻译思维过程至关重要, 会影响到对翻译思维本质的理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