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外语教学》: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研究(苗菊、朱琳)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41KB,团购合买
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翻译思维能力,其前提是对翻译思维的研究认识。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思维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品质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最新实证翻译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翻译思维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教学需要重点培养译者优化的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能力,并提出教学建议作为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研究 《外语教学》2010年第1期作者:苗菊朱琳 摘要: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翻译思维能力,其前提是对翻译思维的研究认识。本 文借鉴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思维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翻译转换 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品质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最新实证翻译研宄的成果分析 了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翻译思维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岀翻译教学需要重点培养译 者优化的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能力,并提出教学建议作为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认知视角;翻译思维;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10)01-0098-0 1引言 随着翻译学科的建立和翻译人才紧缺的社会现实日益凸显,翻译教学研究日益受到广大 教师和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翻译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对翻译教学的 层次细化硏究,研究视角也从传统单一的经验性教学法硏究,到多元的理论化选题,并开始 关注翻译过程、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翻译教学跨学科研究方面 同语言学结合多,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等交叉研究少(郑晔、穆 雷2007:61)。 根据笔者对近年来翻译教学研究的关注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对学习者本身的关注 力度不够,尤其是对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翻译思维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硏究。翻译过程同 时也是译者复杂的思维过程 Shreve&K0by2003:xi; Dimitrova2005:2; Neubert1991:25) 而且“一个成熟和理想的译者,必定经历一个前期的思维训练阶段,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已有的理性思维模式时刻影响着这一进程”(屠国元、李志奇2007:16)。 从思维发展心理学来看,教育是思维发展中的主导性因素,实践是思维发展的直接基 础和源泉(朱智贤、林崇德1986:102)。所以译者的思维是可以在一定的教学环境里逐步优 化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前人关于翻 译思维的研究已有不少,归纳而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思维科学和翻译学 结合的宏观考虑(方梦之1992);2)从翻译过程的角度论述各种思维形式和特点(冯百才1994) 3)探讨语言思维差异并指导翻译实践(张光明2001;王秉钦1992:王玉章2001):4)翻译教 学中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安新奎2001:温建平2006:曾利沙2006)。 尽管前三个方面联系翻译教学的论述很少,但其研究成果对翻译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第 四方面现阶段只限于局部技术性的讨论,缺乏整体的指导理念和目标。笔者以为,各种层次 的翻译教学尽管各具特点,但都不应忽视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和目标,即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 何提高学习者的翻译思维能力。提髙翻译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监控 思维能力,而对翻译思维的研究认识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2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分析 2.1翻译的认知心理模型 思维属于认知活动。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因为它包括了感 觉、知觉和记忆等低级认知形式,同时又具备新的质,能完成低级认知形式所不能完成的任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研究 《外语教学》2010 年第 1 期 作者:苗 菊 朱 琳 摘要: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翻译思维能力,其前提是对翻译思维的研究认识。本 文借鉴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思维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翻译转换 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品质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最新实证翻译研究的成果分析 了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翻译思维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教学需要重点培养译 者优化的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能力,并提出教学建议作为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认知视角;翻译思维;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10)01-0098-06 1 引言 随着翻译学科的建立和翻译人才紧缺的社会现实日益凸显,翻译教学研究日益受到广大 教师和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翻译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对翻译教学的 层次细化研究,研究视角也从传统单一的经验性教学法研究,到多元的理论化选题,并开始 关注翻译过程、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翻译教学跨学科研究方面 同语言学结合多,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等交叉研究少(郑晔、穆 雷 2007:61)。 根据笔者对近年来翻译教学研究的关注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对学习者本身的关注 力度不够,尤其是对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翻译思维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研究。翻译过程同 时也是译者复杂的思维过程(Shreve&K0by 2003:xi;Dimitrova 2005:2;Neubert 1991:25), 而且“一个成熟和理想的译者,必定经历一个前期的思维训练阶段,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已有的理性思维模式时刻影响着这一进程”(屠国元、李志奇 2007:16)。 从思维发展心理学来看,教育是思维发展中的主导性因素,实践是思维发展的直接基 础和源泉(朱智贤、林崇德 1986:102)。所以译者的思维是可以在一定的教学环境里逐步优 化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前人关于翻 译思维的研究已有不少,归纳而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思维科学和翻译学 结合的宏观考虑(方梦之 1992);2)从翻译过程的角度论述各种思维形式和特点(冯百才 1994); 3)探讨语言思维差异并指导翻译实践(张光明 2001;王秉钦 1992;王玉章 2001);4)翻译教 学中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安新奎 2001;温建平 2006;曾利沙 2006)。 尽管前三个方面联系翻译教学的论述很少,但其研究成果对翻译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第 四方面现阶段只限于局部技术性的讨论,缺乏整体的指导理念和目标。笔者以为,各种层次 的翻译教学尽管各具特点,但都不应忽视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和目标,即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 何提高学习者的翻译思维能力。提高翻译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监控 思维能力,而对翻译思维的研究认识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2 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分析 2.1 翻译的认知心理模型 思维属于认知活动。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因为它包括了感 觉、知觉和记忆等低级认知形式,同时又具备新的质,能完成低级认知形式所不能完成的任

务:概括规律、推断未知(邵志芳2007:1)。现代思维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格式塔学派(思 维是“完形”的不断改组)、行为主义学派(思维是无声的语言,是行为)、信息加工学派(思 维是对信息的序列加工过程)和联结主义学派(思维是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并行处理) 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是信息加工学派和联结主义学派,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和思维心理学中 都彰显出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加 工( information processing)范式成为研究人类认知的最好方法。因而从信息加工模式来思考翻 译的认知或思维过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图1即为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图(刘绍 龙2007:7)。 图1中的双箭头表明了理解、生成与认知系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长时记忆和工作 记忆与表征之间存在同样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同上:4)。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以 认知系统为依托的从理解到生成的转换和构建过程,其中转化和构建构成了翻译认知过程不 同于一般认知过程的明显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COi- - tectonism)模式(又称人工神经网 络)盛行。与信息加工模式关注信息的序列处理不同,联结主义模式强调语言信息的并行处 理而非线性移动。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共有三层神经单元群: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其结构可定义为拓扑的,其实质是确定神经元之间的互联结构(同上:10)。联结主义模式下 的翻译认知过程如图2(同上:16)所示。 图2表明,翻译神经网络的层单元输出层、转换层、接收层)构成了信息加工流程。但 这种流程体现的是层级分工和层级交互同时作用的特点。三种不同的线条链接(虚线、细线、 宽线)反映了单元层之间的链接权重由小到大的变化差异,表明层级间的单元既有兴奋性的 链接,又有抑制性的链接。另外,同一般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一样,翻译过程的神经网络 结构也表现出分布表征、并行加工和单元互补的特点(同上:17-19) 22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 以上两种翻译认知心理模型作为两种不同的原型性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在 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思维过程。其实,国外一些学者如贝尔(Bell191:81)的翻译过程模 式、基拉里( Kiraly1997:156)的翻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模式,及丹克斯和格里芬( Danks& Griffin1997:174)的翻译过程模式和莫瑟尔(Moer- Mercer1997:180-81)的口译过程的信息 处理模式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原型性理论模式的细化发展(包括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分析翻 译的思维过程可得出如下翻译思维特征:首先,翻译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序列性。从源文信息 的输入开始(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单向序列),再 到译文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信息的序列处理过程。其次,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复杂思 维过程。从理解(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双向序列), 再到生成(译语合成)同时也是一个可逆过程,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交互思 维过程,尽管在不同阶段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均衡。国外已有学者( Buchweitze& Alves2006) 在实证研究中论证了翻译思维过程的反复性特征。此外,翻译思维在不同层级和单元交互作 用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兴奋性的链接),亦有消极的作用(抑制性的链接)。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对两种普遍心理模型模仿而成的这两种翻译思维模式也存在明显的 不足,即它难以淸晰地反映出双语转换不同于单语信息处理的独特性。尽管两种模式都有转 换一环,但图1并未明确是何种转换,图2只是认为是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转换。事实上“概 念”之说所指宽泛,对分析翻译思维益处不大。而翻译转换问题对翻译思维过程至关重要, 会影响到对翻译思维本质的理解

务:概括规律、推断未知(邵志芳 2007:1)。现代思维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格式塔学派(思 维是“完形”的不断改组)、行为主义学派(思维是无声的语言,是行为)、信息加工学派(思 维是对信息的序列加工过程)和联结主义学派(思维是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并行处理)。 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是信息加工学派和联结主义学派,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和思维心理学中 都彰显出重要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末,随着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加 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范式成为研究人类认知的最好方法。因而从信息加工模式来思考翻 译的认知或思维过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图 1 即为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图(刘绍 龙 2007:7)。 图 1 中的双箭头表明了理解、生成与认知系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长时记忆和工作 记忆与表征之间存在同样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同上:4)。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以 认知系统为依托的从理解到生成的转换和构建过程,其中转化和构建构成了翻译认知过程不 同于一般认知过程的明显特征。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COil—nectionism)模式(又称人工神经网 络)盛行。与信息加工模式关注信息的序列处理不同,联结主义模式强调语言信息的并行处 理而非线性移动。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共有三层神经单元群: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其结构可定义为拓扑的,其实质是确定神经元之间的互联结构(同上:10)。联结主义模式下 的翻译认知过程如图 2(同上:16)所示。 图 2 表明,翻译神经网络的层单元(输出层、转换层、接收层)构成了信息加工流程。但 这种流程体现的是层级分工和层级交互同时作用的特点。三种不同的线条链接(虚线、细线、 宽线)反映了单元层之间的链接权重由小到大的变化差异,表明层级间的单元既有兴奋性的 链接,又有抑制性的链接。另外,同一般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一样,翻译过程的神经网络 结构也表现出分布表征、并行加工和单元互补的特点(同上:17-19)。 2.2 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 以上两种翻译认知心理模型作为两种不同的原型性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在一 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思维过程。其实,国外一些学者如贝尔(Bell 1991:81)的翻译过程模 式、基拉里(Kiraly 1997:156)的翻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模式,及丹克斯和格里芬(Danks& Griffin1997:174)的翻译过程模式和莫瑟尔(Moser-Mercer 1997:180-81)的口译过程的信息 处理模式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原型性理论模式的细化发展(包括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分析翻 译的思维过程可得出如下翻译思维特征:首先,翻译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序列性。从源文信息 的输入开始(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单向序列),再 到译文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信息的序列处理过程。其次,翻译思维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复杂思 维过程。从理解(源语感知)到复杂的转换过程(长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表征双向序列), 再到生成(译语合成)同时也是一个可逆过程,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交互思 维过程,尽管在不同阶段这个过程的发生并不均衡。国外已有学者(Buchweitze&Alves 2006) 在实证研究中论证了翻译思维过程的反复性特征。此外,翻译思维在不同层级和单元交互作 用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兴奋性的链接),亦有消极的作用(抑制性的链接)。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对两种普遍心理模型模仿而成的这两种翻译思维模式也存在明显的 不足,即它难以清晰地反映出双语转换不同于单语信息处理的独特性。尽管两种模式都有转 换一环,但图 1 并未明确是何种转换,图 2 只是认为是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转换。事实上“概 念”之说所指宽泛,对分析翻译思维益处不大。而翻译转换问题对翻译思维过程至关重要, 会影响到对翻译思维本质的理解

在翻译转换思维方面,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格姆里奇( Gornmlich1997谈到了译者翻译 心理过程中同时存在与源语和译语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表现视角( representa- tional perspective)。他认为,“表现视角是语言当中反应出来的文化状况”(同上:62),它“属于影 响语言使用的文化情境中的一组基本因素,它和文本产生的基本认知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 (同上:65-66)。因此,“表现视角”实际上是指影响语言表达特点的文化情境及与之相连的 思维方式。他还认为,译者需要具备从语言L1到L2的典型的表现视角转换能力(同上:67) 这表明,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是与特定的文化情境分不开的 事实上,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密切相关性已经表明,与特定文化情境密切相关的思维方 式、特征和风格上的差异,成为语言差异的深层次、最具有支配性的初始因素。翻译转换过 程表层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深层的心理机制则是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因而,与单语信息处 理的思维过程不同,翻译思维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乃是双语交互思维。 综上所述,翻译思维过程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思维的序列性、反复性、神经单元交互影响 性及双语交互思维性。 3翻译思维的类型和译者的思维品质 3.1翻译思维的类型 国内学者如黄忠廉(2000:4)、王宏印2002:124-29、刘宓庆(2005:92)曾利沙(2006: 184)、徐丽娜(2006:6)、温建平(2006:9-10)等在翻译思维类型方面有过探讨,如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监测思维、预设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这些思维属于普遍思维类型。 翻译思维不但具有普遍类型特征,而且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独特性. 翻译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一种转换思维,各种思维形态始终围绕“转换”这一中心 问题展开。德国学者库斯莫尔( Kussmaul1995:52)对翻译转换中的创造性心理进行探讨,他 认为创造性心理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并不是少数天才头脑的专利,而是一种普遍的思维特征 而且库斯莫尔( Kussmaul200)借鉴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fig- ure-ground)、场景一框架 ( scene- frame)、原型和范畤( proto- type and category)等理论论述了创造性翻译转换过程的五 种心理类型,包括:范畴链接、提炼场景要素(即场景替换框架)丶扩展场景、框架替换场景、 设计新框架。这五种心理类型亦即五种不同的转换思维类型,指译者在翻译转换时考虑如何 使译文和原文对应的思维类型。此外,根据笔者的研究,翻译转化思维还有设计新场景、场 景对应、框架对应三种类型。综合起来,将翻译转换思维类型的内容分析如下表所示(表1) 翻译转换思维的多种类型表明,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寻求和原文不同程度对应的时候,由 于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需要不同的转换思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揭示的翻译转 换类型将语言和思维有机联系起来,有效解释了翻译语言转换的心理机制和思维类型 3.2译者的思维品质 思维类型体现出思维的普遍性特点,而思维品质则是思维个性差异的表现。思维品质是 思维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口。思维 理学认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朱智贤 林崇德1986:58494)。反映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上,各种思维品质亦具有具体的内涵(见表2) 对翻译思维类型和译者思维品质的清晰了解为我们下一步在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良好 的思维品质明确了方向。 4翻译初学者和成功译者思维结构的差异

在翻译转换思维方面,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格姆里奇(Gornmlich 1997)谈到了译者翻译 心理过程中同时存在与源语和译语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表现视角(representa-tional perspective)。他认为,“表现视角是语言当中反应出来的文化状况”(同上:62),它“属于影 响语言使用的文化情境中的一组基本因素,它和文本产生的基本认知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 (同上:65-66)。因此,“表现视角”实际上是指影响语言表达特点的文化情境及与之相连的 思维方式。他还认为,译者需要具备从语言 L1 到 L2 的典型的表现视角转换能力(同上:67)。 这表明,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是与特定的文化情境分不开的。 事实上,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密切相关性已经表明,与特定文化情境密切相关的思维方 式、特征和风格上的差异,成为语言差异的深层次、最具有支配性的初始因素。翻译转换过 程表层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深层的心理机制则是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因而,与单语信息处 理的思维过程不同,翻译思维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乃是双语交互思维。 综上所述,翻译思维过程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思维的序列性、反复性、神经单元交互影响 性及双语交互思维性。 3 翻译思维的类型和译者的思维品质 3.1 翻译思维的类型 国内学者如黄忠廉(2000:4)、王宏印(2002:124-29)、刘宓庆(2005:92)、曾利沙(2006: 184)、徐丽娜(2006:6)、温建平(2006:9-10)等在翻译思维类型方面有过探讨,如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监测思维、预设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这些思维属于普遍思维类型。 翻译思维不但具有普遍类型特征,而且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独特性。 翻译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一种转换思维,各种思维形态始终围绕“转换”这一中心 问题展开。德国学者库斯莫尔(Kussmaul 1995:52)对翻译转换中的创造性心理进行探讨,他 认为创造性心理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并不是少数天才头脑的专利,而是一种普遍的思维特征。 而且库斯莫尔(Kussmaul 2000)借鉴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fig-ure-ground)、场景一框架 (scene-frame)、原型和范畴(proto-type and category)等理论论述了创造性翻译转换过程的五 种心理类型,包括:范畴链接、提炼场景要素(即场景替换框架)、扩展场景、框架替换场景、 设计新框架。这五种心理类型亦即五种不同的转换思维类型,指译者在翻译转换时考虑如何 使译文和原文对应的思维类型。此外,根据笔者的研究,翻译转化思维还有设计新场景、场 景对应、框架对应三种类型。综合起来,将翻译转换思维类型的内容分析如下表所示(表 1): 翻译转换思维的多种类型表明,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寻求和原文不同程度对应的时候,由 于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需要不同的转换思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揭示的翻译转 换类型将语言和思维有机联系起来,有效解释了翻译语言转换的心理机制和思维类型。 3.2 译者的思维品质 思维类型体现出思维的普遍性特点,而思维品质则是思维个性差异的表现。思维品质是 思维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口。思维心 理学认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朱智贤、 林崇德 1986:584-94)。反映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上,各种思维品质亦具有具体的内涵(见表 2)。 对翻译思维类型和译者思维品质的清晰了解为我们下一步在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良好 的思维品质明确了方向。 4 翻译初学者和成功译者思维结构的差异

4.1译者思维结构的内容 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结构由以下六个因素组成:1)思维的目的:2)思维的过程;3)思 维的材料或结果;4)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5)思维的品质;6)思维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 因素。作为具体的思维活动,翻译思维的结构也可以此为参照来分析研究其独特的内容(见 表3) 表3对译者思维结构的细致分析,可以使学生和翻译教师对译者的思维结构形成清晰的 了解,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监测思维能力奠定思想基础。 42实证研究揭示出的思维结构差异 对初学者和熟练译者思维结构差异的进一步了解,会使翻译学习和教学具有针对性。在 思维结构的几方面中,最难了解的是思维过程。为此要借助当代实证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80年代中期至今,当代实证翻译研究借助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电脑软件技术(如有 声思维法一TAPs、电脑操作记录软件- Translog和屏幕录像软件- Camtasia Recorder),对译 者大脑“黑匣子”的不断探知,为我们了解翻译初学者和成功译者的思维过程的差异打开了 一扇窗 最新研究成果如巴西米纳斯联邦大学的阿尔维斯和欧普鲁雷图联邦大学的冈萨尔维斯 ( alves& gonsalves2.007)在关联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 者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建立了二者的翻译能力认知模型来表现其差异。他们发现熟练译者 的认知特征:1)具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能够将各层次的翻译任务和要求整合:2)将自己认 知系统的边缘层次和中心层次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其认知系统的功能:3)综合利用程序性 概念性和语境性信息:4)对自己决策的自信。 初学者表现出的认知特征:1)元认知能力较差,难以有效驾驭并监控翻译任务和过程: 2)语境信息利用不够,过分依赖词典意义;3)难以建立程序性、概念性和语境性信息相互联 结的桥梁;4)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互相干扰现象严重:5)在具体语境中对翻译单位的确定比较 模糊:6)对自己的决策不自信。 阿尔维斯( Alves2007:73)在另一项实证研究也发现,与初学者相比,熟练译者的元认 知能监控和评价译者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表现,并产生强化现有语境信息的元表征,从而能 用较少的认知努力产生相关度较大的语境效果。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雅各布森( Jakobsen2005)也通过实证研究调查熟练译者翻译过程中 知识处理( processingknowledge)的思维过程。他根据有声思维实验发现,熟练译者在翻译之 初会利用文本的主题知识确定知识范围,然后有条理地利用主题知识建立起解决模糊语义的 语义场景。接下来,他们还能有效利用各种翻译资源,提出多种翻译策略并对其进行甄选(同 另外,通过对翻译过程用时和停顿用时的监控发现,学生译者和熟练译者总体用时相差 不大,但在用时分布上相差很大:与学生译者相比,熟练译者初稿阶段用时较少,修订阶段 用时较多。翻译过程的开始阶段和最后修订阶段用时都比学生译者要多很多。因为开始阶段 熟练译者会有通观的考虑,而学生译者考虑较少;而且最后修订时的甄选思维过程要比学生 复杂得多 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关于翻译过程(包括口译和笔译)的实证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 容除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的认知差异之外,还有关于专业译者认知能力、翻译策略的硏究 ( Shreve2006; Ericsson202)和关于学生在专业培训后的翻译能力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S6 guinot191)等。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的认知思维过程和翻 译策略的差异。另外,熟练译者翻译思维结构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特征,除了以上提到的自

4.1 译者思维结构的内容 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结构由以下六个因素组成:1)思维的目的;2)思维的过程;3)思 维的材料或结果;4)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5)思维的品质;6)思维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 因素。作为具体的思维活动,翻译思维的结构也可以此为参照来分析研究其独特的内容(见 表 3) 表 3 对译者思维结构的细致分析,可以使学生和翻译教师对译者的思维结构形成清晰的 了解,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监测思维能力奠定思想基础。 4.2 实证研究揭示出的思维结构差异 对初学者和熟练译者思维结构差异的进一步了解,会使翻译学习和教学具有针对性。在 思维结构的几方面中,最难了解的是思维过程。为此要借助当代实证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 80 年代中期至今,当代实证翻译研究借助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电脑软件技术(如有 声思维法-TAPs、电脑操作记录软件-Translog 和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Recorder),对译 者大脑“黑匣子”的不断探知,为我们了解翻译初学者和成功译者的思维过程的差异打开了 一扇窗。 最新研究成果如巴西米纳斯联邦大学的阿尔维斯和欧普鲁雷图联邦大学的冈萨尔维斯 (Alves&Gongalves2007)在关联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 者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建立了二者的翻译能力认知模型来表现其差异。他们发现熟练译者 的认知特征:1)具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能够将各层次的翻译任务和要求整合;2)将自己认 知系统的边缘层次和中心层次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其认知系统的功能;3)综合利用程序性、 概念性和语境性信息;4)对自己决策的自信。 初学者表现出的认知特征:1)元认知能力较差,难以有效驾驭并监控翻译任务和过程; 2)语境信息利用不够,过分依赖词典意义;3)难以建立程序性、概念性和语境性信息相互联 结的桥梁;4)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互相干扰现象严重;5)在具体语境中对翻译单位的确定比较 模糊;6)对自己的决策不自信。 阿尔维斯(Alves 2007:73)在另一项实证研究也发现,与初学者相比,熟练译者的元认 知能监控和评价译者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表现,并产生强化现有语境信息的元表征,从而能 用较少的认知努力产生相关度较大的语境效果。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雅各布森(Jakobsen 2005)也通过实证研究调查熟练译者翻译过程中 知识处理(processingknowledge)的思维过程。他根据有声思维实验发现,熟练译者在翻译之 初会利用文本的主题知识确定知识范围,然后有条理地利用主题知识建立起解决模糊语义的 语义场景。接下来,他们还能有效利用各种翻译资源,提出多种翻译策略并对其进行甄选(同 上:179)。 另外,通过对翻译过程用时和停顿用时的监控发现,学生译者和熟练译者总体用时相差 不大,但在用时分布上相差很大:与学生译者相比,熟练译者初稿阶段用时较少,修订阶段 用时较多。翻译过程的开始阶段和最后修订阶段用时都比学生译者要多很多。因为开始阶段 熟练译者会有通观的考虑,而学生译者考虑较少;而且最后修订时的甄选思维过程要比学生 复杂得多。 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关于翻译过程(包括口译和笔译)的实证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 容除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的认知差异之外,还有关于专业译者认知能力、翻译策略的研究 (Shreve 2006;Ericsson 2002)和关于学生在专业培训后的翻译能力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S6guinot1991)等。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的认知思维过程和翻 译策略的差异。另外,熟练译者翻译思维结构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特征,除了以上提到的自

信心外,熟练译者还表现出一定的敬业精神,如对翻译问题锲而不舍的求索、对原文和译文 读者的伦理责任等,这些认识为翻译教学指明了方向。 5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思维的独特个体,他们的思维特点既有共性,亦有个性。在翻译教学之初 应该对学生的翻译思维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借鉴实证翻译研究的方法,结合前面对 翻译思维品质和思维结构的硏究,自己设计问卷或开展实验硏究,对学生翻译思维进行调査 研究和描写分析,总结其特点,找出问题,使削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 对翻译思维过程、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品质和结构等问题的硏究,能对翻 译教学中培养译者思维能力起到有效的理论指导作用。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思维能力的主要 目标是培养译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并逐渐培养监控思维能力 5.1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指导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主要是指培养译者优化的翻译思维过程和优秀的翻译思维品 质。翻译思维过程的基本特征为:思维的序列性和反复性,神经单元交互影响性和双语(交 互)思维性 思维的序列性启发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按照翻译思维序列的规律去思考,如学 习熟练译者如何在翻译开始阶段对翻译活动进行通观考虑(如对主题范围、文本类型、委托 人要求、译文读者期待、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等的综合考量);学习他们如何在翻译的理解、 转换和生成三个环节优化思维模式(如三个环节的相互关联思维、翻译转换时优先考虑的 因素,避免语言之间的相互干扰等)。 思维的反复性决定了在翻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原文和译文(语言、结构、文体风格等)、 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反复进行比较斟酌,确定最佳的翻译方法 并使学生在这种反复思考中深刻体会翻译思维的复杂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品质 思维的神经网络交互影响性表明翻译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思维过程,要求译者综 合考虑程序性、陈述性知识和语境信息,调动各种思维形态来形成翻译策略,培养学生思维 的独创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预测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 极的神经网络联系(如对两种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联系,了解其异同),避免其消极 的方面(避免不同语言结构、思维方式的负迁移)。 翻译思维的双语(交互)思维性也决定了翻译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双语语言、文化和思维方 式的对比研究和学习,使学生对这些差异了然于胸,才能在翻译转换时达到思维的灵活性和 敏捷性。 52对翻译思维的认识指导监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译者对翻译思维的品质、类型、结构等形成清晰的认识,是翻译教学和译者自我提高的 重要基础。前面论述的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结构和品质等知识能够使译者形成 对翻译思维的元认知,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自觉调整自己的思路,逐渐形成监控思维能力,这 是翻译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翻译转换思维的八种类型启发我们,在翻译教学中,不能只强调翻译对等,而要让学生 理解对等概念的复杂性不是简单的字当句对可以涵盖的。教师应该精选典型翻译实例,将翻 译转换思维的各种类型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得到体会,逐渐强化思维转换能力 翻译思维的结构分析和翻译初学者同熟练译者思维结构的差异,说明在翻译教学中应该 让学生重点了解翻译思维结构中的材料、过程、结果、元认知特点等内容,以及和熟练译者

信心外,熟练译者还表现出一定的敬业精神,如对翻译问题锲而不舍的求索、对原文和译文 读者的伦理责任等,这些认识为翻译教学指明了方向。 5 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思维的独特个体,他们的思维特点既有共性,亦有个性。在翻译教学之初, 应该对学生的翻译思维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借鉴实证翻译研究的方法,结合前面对 翻译思维品质和思维结构的研究,自己设计问卷或开展实验研究,对学生翻译思维进行调查 研究和描写分析,总结其特点,找出问题,使削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 对翻译思维过程、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品质和结构等问题的研究,能对翻 译教学中培养译者思维能力起到有效的理论指导作用。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思维能力的主要 目标是培养译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并逐渐培养监控思维能力。 5.1 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指导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主要是指培养译者优化的翻译思维过程和优秀的翻译思维品 质。翻译思维过程的基本特征为:思维的序列性和反复性,神经单元交互影响性和双语(交 互)思维性。 思维的序列性启发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按照翻译思维序列的规律去思考,如学 习熟练译者如何在翻译开始阶段对翻译活动进行通观考虑(如对主题范围、文本类型、委托 人要求、译文读者期待、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等的综合考量);学习他们如何在翻译的理解、 转换和生成三个环节优化思维模式等(如三个环节的相互关联思维、翻译转换时优先考虑的 因素,避免语言之间的相互干扰等)。 思维的反复性决定了在翻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原文和译文(语言、结构、文体风格等)、 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反复进行比较斟酌,确定最佳的翻译方法, 并使学生在这种反复思考中深刻体会翻译思维的复杂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品质。 思维的神经网络交互影响性表明翻译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思维过程,要求译者综 合考虑程序性、陈述性知识和语境信息,调动各种思维形态来形成翻译策略,培养学生思维 的独创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预测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 极的神经网络联系(如对两种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联系,了解其异同),避免其消极 的方面(避免不同语言结构、思维方式的负迁移)。 翻译思维的双语(交互)思维性也决定了翻译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双语语言、文化和思维方 式的对比研究和学习,使学生对这些差异了然于胸,才能在翻译转换时达到思维的灵活性和 敏捷性。 5.2 对翻译思维的认识指导监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译者对翻译思维的品质、类型、结构等形成清晰的认识,是翻译教学和译者自我提高的 重要基础。前面论述的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结构和品质等知识能够使译者形成 对翻译思维的元认知,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自觉调整自己的思路,逐渐形成监控思维能力,这 是翻译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翻译转换思维的八种类型启发我们,在翻译教学中,不能只强调翻译对等,而要让学生 理解对等概念的复杂性不是简单的字当句对可以涵盖的。教师应该精选典型翻译实例,将翻 译转换思维的各种类型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得到体会,逐渐强化思维转换能力。 翻译思维的结构分析和翻译初学者同熟练译者思维结构的差异,说明在翻译教学中应该 让学生重点了解翻译思维结构中的材料、过程、结果、元认知特点等内容,以及和熟练译者

之间的思维结构差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维发展过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培养。 在教学研究中,柯林娜( Colina2003:5)认为,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必须的和 可行的。翻译研究将理论翻译研究和描述翻译研究的成果转化成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论, 然后使教学人员利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论去创造具体的教学法。因此,在翻译思维能力培养方 面,翻译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可以整合对翻译思维过程起指导作用的理论,使译者从宏观上 指导翻译的思维过程。如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注重翻译目的和译本的功能,分析不同 文本类型的功能,其文献性翻译( 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性翻译(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之分类以及在不同的翻译类型、翻译目的和翻译过程的侧重点之间相关联的思想 (Nord2001:47-51),使学生在理解某一类翻译中首先思考的问题。 任何翻译理论都是对翻译活动的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认识和概括,有其特定适用范围 的有效性,所以可以从各种理论中提炼出一定的思想方法,从而有利于形成对翻译思维过程 的元认知监控和思路调整 6结语 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思维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 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结构和品质及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思维结构的差异等 系列翻译思维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为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良好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 能力提供参考。 科学的思想需要化为具体的行动,翻译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广大教师和学者设计有针 对性的教学计划,创造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可以把翻译实证研究的有声思维法转化为教 学方法,演示有声思维,供学生观摩和学习:也可以将思维心理学中关于思维训练的一些常 用方法,如集思广益训练法、生疑提问训练法等贯彻到翻译教学的设计中去。要使学生对翻 译思维的特点和自己思维方面的差距有清楚的认识;使学生以良好的思维习惯解决实际的翻 译问题,这是两个重要的原则

之间的思维结构差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维发展过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培养。 在教学研究中,柯林娜(Colina 2003:5)认为,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必须的和 可行的。翻译研究将理论翻译研究和描述翻译研究的成果转化成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论, 然后使教学人员利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论去创造具体的教学法。因此,在翻译思维能力培养方 面,翻译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可以整合对翻译思维过程起指导作用的理论,使译者从宏观上 指导翻译的思维过程。如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注重翻译目的和译本的功能,分析不同 文本类型的功能,其文献性翻译(doeumentary transla-tion) 和工具性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之分类以及在不同的翻译类型、翻译目的和翻译过程的侧重点之间相关联的思想 (Nord 2001:47-51),使学生在理解某一类翻译中首先思考的问题。 任何翻译理论都是对翻译活动的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认识和概括,有其特定适用范围 的有效性,所以可以从各种理论中提炼出一定的思想方法,从而有利于形成对翻译思维过程 的元认知监控和思路调整。 6 结语 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思维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 翻译转换思维的类型、翻译思维的结构和品质及翻译初学者和熟练译者思维结构的差异等一 系列翻译思维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为翻译教学中培养译者良好思维习惯和监控思维 能力提供参考。 科学的思想需要化为具体的行动,翻译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广大教师和学者设计有针 对性的教学计划,创造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可以把翻译实证研究的有声思维法转化为教 学方法,演示有声思维,供学生观摩和学习;也可以将思维心理学中关于思维训练的一些常 用方法,如集思广益训练法、生疑提问训练法等贯彻到翻译教学的设计中去。要使学生对翻 译思维的特点和自己思维方面的差距有清楚的认识;使学生以良好的思维习惯解决实际的翻 译问题,这是两个重要的原则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