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绩效管理《P中国行政管理 相关人员的责任。从务实的角度来看,绩效评估结果国来看,国务院的行政规章应该确定以下几个制度 与财政预算紧密结合还为时过早,但财政支出绩效评综合部门的战略规划制度;具体部门的绩效计划和审 估的开展将大大加快这一进程 核制度;绩效信息获取和认定制度;定期绩效报告制 五、建立绩效评估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之间的联度;绩效评估的结果有效运用制度;绩效评估工作的 领导和推进制度等。如果国务院的行政规章规定政 在绩效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学习借鉴、实践府及其部门必须明确说明其职能和职责,并且必须制 探索一些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比如目标管理、全定出它的战略规划和绩效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估指标, 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平衡计分卡管理等,形成一套明确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制定较为详细的绩效计划和 増强政府管理、促进组织协同的内在机制,使管理的评估路径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制度,将大大推进政府绩 主体和管理方式发生转变,从重视绩效指标罗列到重效评估工作的开展。有了以上制度约束和指导,各级 视流程优化转变,更加注重指标设置的内在逻辑关政府及其部门必然会对自己的职能和使命进行分析 系,强化均衡、协调、统筹的理念;从追求过程控制到和评价,必然会对他们的工作和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注重结果、兼顾过程转变,更加注重服务对象满意度;因为他们已经置于上级和社会各界监督之下,大家可 从强调绩效考核向强调绩效改善转变,更加注重绩效以根据政府及其部门自身的报告对他们进行评估,很 提升,而不再单纯就考核而考核;从引入单一管理技容易发现问题。行政规章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 术向实施对机关的综合治理转变,更加注重管理技术个行动指南。为了实现绩效目标必然要建立自己的 的综合运用。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结合行政传统和绩效评估和管理制度,各地政府和部门结合区域特点 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和做法,制定出相应的和职能使命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便更为科学完整的 行动计划和方案,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治资源,五年发展规划),依托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便更为切实 完成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逐步实现战略目标,完成可行的年度绩效计划),根据自身职责和绩效目标确 组织的职能和使命。 定一个个工作项目,然后根据项目可能的进展和效果 六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和推进策略 确定考评指标。与此同时确定某一机构或部门来审 绩效评估和管理不仅是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也定这些目标、指标和项目的设定和开展是否科学有 是人民群众和各种政治组织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效,是否切实可行,用以修正自身确定目标、指标和工 务、监督政府的需要,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实现其价作事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各地的 值和使命,在当前中国更有特别意义。加强政府绩效机构编制委员会联合科硏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专家学 评估,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推行行政问责者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制的重要前提,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也 建立与政府绩效评估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一方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绩效面,要对被评估对象建立约束机制。针对实践中被 评估有利于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机制,有利评估对象出现的不想为、不愿为、不真为及可能出 于改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现的各种不利于绩效评估正常开展的问题,建章立 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所以一定要搞。但是绩效制,建立相配套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 评估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即使在绩效管理非常流对评估主体建立约束机制。针对当前存在采集指标 行的美国,这项工作进展也不容易,美国有些政府部数据把关不严,可能存在不真实隐患;年终量化评 门和公务员也不愿进行绩效评估,缘何?这是自己革估公开不及时,存在人为操作搞平衡空间;被评估 自己的命,给自己上紧箍咒。没有动力机制,这项工单位对评估结果提出质疑,缺乏救济程序等问题 作推进很难,即使起步也可能夭折,更不可能长久。要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如运用网络软 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认识其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自件的特定程序来保证采集评估数据的规范和真实性 觉性,鼓励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创新固然重要,但制度等,提高评估的技术含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保障更具有根本性。 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采集和报告制度。绩效信 制定相关的行政规章。为政府绩效评估立法现息是绩效评估中的难点和重点,绩效信息的获取和 在时机还不成熟,制定相应的行政规章来指导全国政认定要充分发挥编制部门、人事部门、监察部门、 府部门开展绩效评估应该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从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统计部门、督察部门等相关 2007年第10期总第268期 g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绩效管理 2007年第 10期 总第 268期 41 相关人员的责任。从务实的角度来看 ,绩效评估结果 与财政预算紧密结合还为时过早 ,但财政支出绩效评 估的开展将大大加快这一进程。 五、建立绩效评估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之间的联 结 在绩效评估和管理过程中 ,应该学习借鉴、实践 探索一些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比如目标管理、全 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平衡计分卡管理等 ,形成一套 增强政府管理、促进组织协同的内在机制 ,使管理的 主体和管理方式发生转变 ,从重视绩效指标罗列到重 视流程优化转变 ,更加注重指标设置的内在逻辑关 系 ,强化均衡、协调、统筹的理念 ;从追求过程控制到 注重结果、兼顾过程转变 ,更加注重服务对象满意度 ; 从强调绩效考核向强调绩效改善转变 ,更加注重绩效 提升 ,而不再单纯就考核而考核 ;从引入单一管理技 术向实施对机关的综合治理转变 ,更加注重管理技术 的综合运用。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 ,结合行政传统和 文化 ,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和做法 ,制定出相应的 行动计划和方案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治资源 , 完成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 ,逐步实现战略目标 ,完成 组织的职能和使命。 六、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和推进策略 绩效评估和管理不仅是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 ,也 是人民群众和各种政治组织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务、监督政府的需要 ,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实现其价 值和使命 ,在当前中国更有特别意义。加强政府绩效 评估 ,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是推行行政问责 制的重要前提 ,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 ,也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绩效 评估有利于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机制 ,有利 于改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 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所以一定要搞。但是绩效 评估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 ,即使在绩效管理非常流 行的美国 ,这项工作进展也不容易 ,美国有些政府部 门和公务员也不愿进行绩效评估 ,缘何 ? 这是自己革 自己的命 ,给自己上紧箍咒。没有动力机制 ,这项工 作推进很难 ,即使起步也可能夭折 ,更不可能长久。 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认识其重要性 ,增强使命感和自 觉性 ,鼓励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创新固然重要 ,但制度 保障更具有根本性。 制定相关的行政规章。为政府绩效评估立法现 在时机还不成熟 ,制定相应的行政规章来指导全国政 府部门开展绩效评估应该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从全 国来看 ,国务院的行政规章应该确定以下几个制度 : 综合部门的战略规划制度 ;具体部门的绩效计划和审 核制度 ;绩效信息获取和认定制度 ;定期绩效报告制 度 ;绩效评估的结果有效运用制度 ;绩效评估工作的 领导和推进制度等。如果国务院的行政规章规定政 府及其部门必须明确说明其职能和职责 ,并且必须制 定出它的战略规划和绩效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估指标 , 明确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制定较为详细的绩效计划和 评估路径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制度 ,将大大推进政府绩 效评估工作的开展。有了以上制度约束和指导 ,各级 政府及其部门必然会对自己的职能和使命进行分析 和评价 ,必然会对他们的工作和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 因为他们已经置于上级和社会各界监督之下 ,大家可 以根据政府及其部门自身的报告对他们进行评估 ,很 容易发现问题。行政规章既是一种制度安排 ,也是一 个行动指南。为了实现绩效目标必然要建立自己的 绩效评估和管理制度 ,各地政府和部门结合区域特点 和职能使命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更为科学完整的 五年发展规划 ) ,依托每年政府工作报告 (更为切实 可行的年度绩效计划 ) ,根据自身职责和绩效目标确 定一个个工作项目 ,然后根据项目可能的进展和效果 确定考评指标。与此同时确定某一机构或部门来审 定这些目标、指标和项目的设定和开展是否科学有 效 ,是否切实可行 ,用以修正自身确定目标、指标和工 作事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各地的 机构编制委员会联合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专家学 者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与政府绩效评估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一方 面 , 要对被评估对象建立约束机制。针对实践中被 评估对象出现的不想为、不愿为、不真为及可能出 现的各种不利于绩效评估正常开展的问题 , 建章立 制 , 建立相配套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 , 要 对评估主体建立约束机制。针对当前存在采集指标 数据把关不严 , 可能存在不真实隐患 ; 年终量化评 估公开不及时 , 存在人为操作搞平衡空间 ; 被评估 单位对评估结果提出质疑 , 缺乏救济程序等问题 , 要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 , 如运用网络软 件的特定程序来保证采集评估数据的规范和真实性 等 , 提高评估的技术含量 ,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采集和报告制度。绩效信 息是绩效评估中的难点和重点 , 绩效信息的获取和 认定要充分发挥编制部门、人事部门、监察部门、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统计部门、督察部门等相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