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增言“皆八”。“所以,高氏之說,顯為蛇足。 中唐易家畢中和有“貞《屯》悔《豫》,變與定均也”說,俞志慧(1963-) 受其啟發,稱 本卦《屯》初爻、四爻、五爻為宜變之爻,二爻、三爻、上爻為不變之 爻,變而為《豫》卦,其中本卦宜變之爻與不變之爻各一半。當時“八”“半” 常通作,於是“皆半”書作“皆八 這一解釋,在這裡似乎說得過去,但放到“《艮》之八”、“《泰》之八”裡, 則扦格不通,因為“《艮》之八”、“《泰》之八”並沒有宜變之爻和不變之爻 各半的現象。因此,俞氏只好說二者沒有“皆”字,不宜與“貞《屯》悔《豫》 皆八”混為一談。這種辯解,捉襟現肘,說服力實在有限。 筆者認為“貞《屯》悔《豫》,皆八也”里的“八”字,仍當依《韓非子· 五蠹》篇和《說文》視為“背”,是反背、不順的意思。 筮史是以卦名解釋《屯》卦、《豫》卦之義。《彖傳》:“屯,剛柔始交而難 生。”《說文·屮部》:“屯,難也。象垇木之初生,屯然而難。”《經典釋文》: “屯,張倫反,難也。”孔穎達:“屯,難也。剛柔始交而難生,初相逢遇,故 云‘屯,難也’。”皆是以“屯”為“難”。“屯”義為“難”,故筮史以《屯》 卦卦名解釋《屯》卦之義,以為反背,出師不利,故說“不吉”。 《繫辭傳》說:“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韓康伯注:“取 其備豫。”所謂“重門擊柝”,是設置多重門禁而敲梆警戒;所謂“暴客”,就 是指外來的暴徒強寇。晉公子重耳想回晉國為君,筮得的《豫》卦卻有“重門擊 柝,以待暴客”之象,自然“不吉”,所以說“八”,也就是“背 為什麽筮史又說“閉而不通,爻無為也”呢?《豫》卦有“重門擊柝”之義, 故可以說“閉”。前進的路上是“屯難”,國人又“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屯》 卦、《豫》卦的卦名都有這樣的含義,晉公子重耳想回國為君,自然是無望了 所以說“不通”、“無為”。 筮得的《屯》卦卦義為“背”,而得到的之卦《豫》卦義也同樣是“背 兩者都是“背”。所以“皆八”,也就是“皆背”,都是不順。 三“得《泰》之八”解 《國語·晉語四》還有一段相關的記載: 董因迎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歲在大梁,將集 天行。元年始受,實沈之星也。實沈之墟,晉人是居,所以興也。今君當之, 無不濟矣。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大火,閎伯之星也,是謂大辰。辰以成善, 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記 嗣續其祖,如穀之滋,必有晉國。’臣 筮之,得《泰》晝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今及之 章秋農:《周易占筮學—一讀筮占技術研究》,第205頁,杭州:浙江古籍岀版社,1999年3月。 俞志慧:《〈國語·晉語四〉“貞屯悔豫皆八”為宜變之爻與不變之爻皆半說》,《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7 增言“皆八”。27所以,高氏之說,顯為蛇足。 中唐易家畢中和有“貞《屯》悔《豫》,變與定均也”說,俞志慧(1963-) 受其啟發,稱: 本卦《屯》初爻、四爻、五爻為宜變之爻,二爻、三爻、上爻為不變之 爻,變而為《豫》卦,其中本卦宜變之爻與不變之爻各一半。當時“八”“半” 常通作,於是“皆半”書作“皆八”。28 這一解釋,在這裡似乎說得過去,但放到“《艮》之八”、“《泰》之八”裡, 則扞格不通,因為“《艮》之八”、“《泰》之八”並沒有宜變之爻和不變之爻 各半的現象。因此,俞氏只好說二者沒有“皆”字,不宜與“貞《屯》悔《豫》 皆八”混為一談。這種辯解,捉襟現肘,說服力實在有限。 筆者認為“貞《屯》悔《豫》,皆八也”里的“八”字,仍當依《韓非子· 五蠹》篇和《說文》視為“背”,是反背、不順的意思。 筮史是以卦名解釋《屯》卦、《豫》卦之義。《彖傳》:“屯,剛柔始交而難 生。”《說文·屮部》:“屯,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經典釋文》: “屯,張倫反,難也。”孔穎達:“屯,難也。剛柔始交而難生,初相逢遇,故 云‘屯,難也’。”皆是以“屯”為“難”。“屯”義為“難”,故筮史以《屯》 卦卦名解釋《屯》卦之義,以為反背,出師不利,故說“不吉”。 《繋辭傳》說:“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韓康伯注:“取 其備豫。”所謂“重門擊柝”,是設置多重門禁而敲梆警戒;所謂“暴客”,就 是指外來的暴徒強寇。晉公子重耳想回晉國為君,筮得的《豫》卦卻有“重門擊 柝,以待暴客”之象,自然“不吉”,所以說“八”,也就是“背”。 為什麽筮史又說“閉而不通,爻無為也”呢?《豫》卦有“重門擊柝”之義, 故可以說“閉”。前進的路上是“屯難”,國人又“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屯》 卦、《豫》卦的卦名都有這樣的含義,晉公子重耳想回國為君,自然是無望了。 所以說“不通”、“無為”。 筮得的《屯》卦卦義為“背”,而得到的之卦《豫》卦義也同樣是“背”, 兩者都是“背”。所以“皆八”,也就是“皆背”,都是不順。 三 “得《泰》之八”解 《國語·晉語四》還有一段相關的記載: 董因迎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歲在大梁,將集 天行。元年始受,實沈之星也。實沈之墟,晉人是居,所以興也。今君當之, 無不濟矣。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辰以成善, 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記曰:‘嗣續其祖,如穀之滋,必有晉國。’臣 筮之,得《泰》 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今及之 27 章秋農:《周易占筮學——讀筮占技術研究》,第 205 頁,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年 3 月。 28 俞志慧:《〈國語·晉語四〉“貞屯悔豫皆八”為宜變之爻與不變之爻皆半說》,《中國哲學史》2007 年第 4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