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们就更应该将管理学生升 们当前社会的最大实际需要。)同样,学者林崇德 华为服务学生,更要在工作中秉承这种对人生人性 3年撰文指出:开展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的思想。 要重在指导,立足于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身 最后,高校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理念, 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 帮助大学生形成心理自愈力。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 性和实效性.「1 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 新时期充分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十分必要。 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 自我教育,简言之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它的基本结 性和活动能力,【J现在积极心理学通常把积极情绪 构是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自我三部 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其中首倡的是主观 分,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源 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对于本 泉和动力,[例可以通过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和举办专 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引 题讲座来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且在这些过程中,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可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应该多从正面做出积极解读以帮助大学生学会用 提高其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积极观点解释消极事件。积极心理学认为应该相信 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因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 每个人的心理自愈力的强大功能,应当以开放的、 成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4 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3.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人格培养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习积极心理学强调必须以研 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改 究人内心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因为只有内 进: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 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 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 才能被抑制。健全人格既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 得积极意义。「3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纲要》中提到 心理健康的良好外部表现形式,因此,大学生在适 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保证大学生心 应其社会角色的同时,更要注重自立、自信、自尊、 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举措收到实效呢?笔者认为首先 自强意识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 要打破消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 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 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引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 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 作中,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在重视适应性教育 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 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的教育。 质也就形成了,【g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 ,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力在积极人格理论的引导下,结合实际情况,转变 积极心理学矛头直指消极心理学,向统治了近 工作方式扩大教育领域,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积 一个世纪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提出质疑与挑战。积极 极心理学思想的教育方式去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 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 积极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从 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 而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积 4.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 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人类所具有的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 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良好的环 的人性化、科学化的和谐统一。作为教育者应该与 境适应性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7大学生远离 时俱进,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人性理念, 家庭而走上独立自理的生活方式,各种复杂的人际 改变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误区,对 关系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浮躁情绪,都极大地 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模式更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的状态。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大 正如有论者所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要求幸福的时 学生自卑、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成因、 代人类已不再需要用消极来时时对自己发出警告, 预防、消除等进行研究时,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而是需要用积极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和信心,这是我 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面加以宏观把握, 1994-2015 China Academie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nki.net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们就更应该将管理学生升 华为服务学生 , 更要在工作中秉承这种对人生人性 积极的思想 。 最后 , 高校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理念 , 帮助大学生形成心理自愈力。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 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 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 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 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 新时期充分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十分必要 。 自我教育, 简言之就是自己教育自己 , 它的基本结 构是正确认识自我 、 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自我三部 分, 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源 泉和动力。 [ 9] 可以通过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和举办专 题讲座来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 , 并且在这些过程中 , 应该多从正面做出积极解读, 以帮助大学生学会用 积极观点解释消极事件。积极心理学认为应该相信 每个人的心理自愈力的强大功能 , 应当以开放的 、 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潜能 、 动机和能力 。 三、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中的 “积极” 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 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改 进;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 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 并从中获 得积极意义 。 [ 3] 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 《纲要》 中提到 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 保证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举措收到实效呢 ? 笔者认为首先 要打破消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将 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引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中 , 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 在重视适应性教育 的同时 , 更注重发展性的教育 。 .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积极心理学矛头直指消极心理学 , 向统治了近 一个世纪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提出质疑与挑战 。积极 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 , 关注人类积极 的心理品质 , 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 以一种全 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 [ ] 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 , 积 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人类所具有的积极品质 , 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而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的人性化、 科学化的和谐统一 。作为教育者应该与 时俱进 , 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人性理念 , 改变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误区 , 对 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模式更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 正如有论者所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要求幸福的时 代, 人类已不再需要用消极来时时对自己发出警告 , 而是需要用积极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和信心, 这是我 们当前社会的最大实际需要。 [ 5] 同样 , 学者林崇德 3 年撰文指出:开展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要重在指导 , 立足于国家的教育方针 , 遵循学生身 心发展的规律 ,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 实践 性和实效性 。 [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 系, 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 , 并能提高人的积极 性和活动能力。 [ ] 现在积极心理学通常把积极情绪 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 , 其中首倡的是主观 幸福感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对于本 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 “幸福感” 指标的感觉 。 [ 3]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可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 提高其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 ,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 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因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 成是一个行为过程, 也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 。 [ 4] 3.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人格培养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 、 情感及行为的特有 模式 ,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 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 [ 5] 积极心理学强调必须以研 究人内心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 , 因为只有内 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 , 人性中的消极因素 才能被抑制 。健全人格既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 也是 心理健康的良好外部表现形式 , 因此 , 大学生在适 应其社会角色的同时 , 更要注重自立 、 自信、 自尊 、 自强意识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认为 , 积极人格特质 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 激发和强化 , 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 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 , 积极人格特 质也就形成了。 [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 力在积极人格理论的引导下 , 结合实际情况 , 转变 工作方式, 扩大教育领域 , 更新教育理念, 采用积 极心理学思想的教育方式去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 积极心理品质 , 使大学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 , 从 而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 4.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 现的 , 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 良好的环 境适应性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 [ 7] 大学生远离 家庭而走上独立自理的生活方式 , 各种复杂的人际 关系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浮躁情绪, 都极大地 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的状态 。因此 , 我们在重视对大 学生自卑 、 抑郁 、 紧张 、 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成因 、 预防 、 消除等进行研究时, 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从个人 、 家庭 、 学校 、 社会等多层面加以宏观把握 , · 3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