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己,小人求诸人”,也就是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就 与天德相对应的地德则为“柔、静、方”。《坤 理想人格。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主文言》日“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1“君子 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自强不息还应有锲而不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里指 舍、知难而进、发奋进取的精神。孔子曰:“譬如为出君子应效法大地方正的道德,则会受到人们的尊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敬,而高尚的道德会传播四方。《坤喙》曰:“地势 进,吾往也。儒家认为,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递进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程解释曰:“坤道之大犹乾 的过程,只有自始至终、持续不断地努力修身、实也,非圣人孰能体之。地厚而其势顺倾,故取其顺 践,才能最终成就理想人格。孟子将其比做“掘厚之象。而云‘地势坤’也,君子观坤厚之象,以深 井”,即“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种厚美德,容载庶物。2高亨释曰:“地顺承天道,其 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表现在愈是艰难困苦,愈应百折势是顺于天,其体厚,能载万物。君子观此卦象,从 不挠发愤忘忧。“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而取法于地,以厚德载物,即以厚德育人。6这是 经》是因为忧患而作,是为了抒发作者的忧患之情,说,大地地势至顺极厚而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坤 以提醒世人要深怀忧患之心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道,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载养世间万物。《坤喙》 忧患困扰。而儒家的忧患意识,正是继承先哲们的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 忧患意识,并且使它的内涵更为深化。在整个《论亨。”3高享释曰“坤为地,又为顺,地能生养万物 语》、《孟子》当中孔孟的忧患意识可概括为责任的能顺承天道;体厚能载万物,面广能包容万物,万物 承担。孔孟之忧患在于精神道德的缺失,绝非一己得以皆美。大地深厚,它包含养育万物,使之顺 之功利得失。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利成长,君子也应胸怀宽广,持有宽容的心态。中 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4《文言》在解释华民族也正因为传承了厚德载物这一传统美德,才 《乾》九三爻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惜若,厉,无能博采众家之长,并能将本民族的先进文化传播四 咎”时说:“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海,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能保持连贯 田,故乾乾固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可见,君性。厚德载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谦虚。《谦喙 子在艰难险境之时,不能退缩不前,而要坚持不懈、》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 发愤有为。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 至;"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先天下之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不终也。3可见,天、地、人的法则是憎恶盈满,喜欢 忘忧患的民族精神的写照。 谦虚。君子以谦虚的态度自我修养约束,事业才能 《乾言》中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有所成,凡事必会吉祥亨通。《谦·象》曰:“谦谦 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君子,卑以自牧也。又曰:“劳谦君子,万民服 化。3《彖传》释《大有》卦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也。1正如中国一句古语所言:“谦受益,满招损。” 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易传》所提倡的厚德、谦虚之德成为中华民族待人 是以元亨。1柔弱温顺者保持中正之道,上下阳刚接物的传统美德。 者纷纷相应,坚持刚健文明之德,顺应天时,则弘大 二、天人合德 亨通。由天德(龙德)推出的“中庸”思想,与儒家孔 《易传》作者试图从自然界的规律法则中寻求 子的推己及人的“忠恕”思想以及《中庸》“执其两道德的根据,从自然法则中演绎出社会道德,同时 端,用其中于民”的思想是一致的。孔子说:“中庸把社会道德推向自然界,用来解释自然界的法则和 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川他以中庸为最高美德。在规律。因而形成了天德、地德、人德三者统一的道 孔子看来,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德本体论,即“天人合德的哲学观 过这个界限或尺度都不可取。“不得中行而守之 天人合德”是《易传》的主题思想。“夫‘大人’ 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4。狂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同明,与四时合其序 是过,狷是不及。因此,狂和狷都不足取,惟有不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不倚,无过不及才是正确的。这成为后来历代君子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州?意即圣贤 立身处世的原则 君子之德与天地合德,才能先于天地之象而行动,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己 ,小人求诸人”,也就是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就 理想人格。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 ,自强不息还应有锲而不 舍、知难而进、发奋进取的精神。孔子曰“: 譬如为 山 ,未成一篑 ,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 , 进 ,吾往也。”[4 ]儒家认为 ,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递进 的过程 ,只有自始至终、持续不断地努力修身、实 践 ,才能最终成就理想人格。孟子将其比做“掘 井”,即“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5 ]这种 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表现在愈是艰难困苦 ,愈应百折 不挠、发愤忘忧。“作《易》者 ,其有忧患乎”?《易 经》是因为忧患而作 ,是为了抒发作者的忧患之情 , 以提醒世人要深怀忧患之心 ,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 忧患困扰。而儒家的忧患意识 ,正是继承先哲们的 忧患意识 ,并且使它的内涵更为深化。在整个《论 语》《、孟子》当中 ,孔孟的忧患意识可概括为责任的 承担。孔孟之忧患在于精神道德的缺失 ,绝非一己 之功利得失。孔子说“: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 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4 ]《文言》在解释 《乾》九三爻爻辞“君子终日乾乾 ,夕惜若 ,厉 ,无 咎”[3 ]时说“: 九三 ,重刚而不中 ,上不在天 ,下不在 田 ,故乾乾固其时而惕 ,虽危无咎矣”[3 ] 。可见 ,君 子在艰难险境之时 ,不能退缩不前 ,而要坚持不懈、 发愤有为。孔子“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 至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范仲淹“先天下之 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不 忘忧患的民族精神的写照。 《乾·文言》中子曰“: 龙 ,德而中正者也。庸言 之信 ,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 ,善世而不伐 ,德博而 化。”[3 ]《彖传》释《大有》卦曰“: 柔得尊位大中而上 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 , 是以元亨。”[3 ]柔弱温顺者保持中正之道 ,上下阳刚 者纷纷相应 ,坚持刚健文明之德 ,顺应天时 ,则弘大 亨通。由天德(龙德) 推出的“中庸”思想 ,与儒家孔 子的推己及人的“忠恕”思想以及《中庸》“执其两 端 ,用其中于民”的思想是一致的。孔子说“: 中庸 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4 ]他以中庸为最高美德。在 孔子看来 ,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 ,达不到或超 过这个界限或尺度都不可取。“不得中行而守之 , 必也狂狷乎 !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4 ] 。狂 是过 ,狷是不及。因此 ,狂和狷都不足取 ,惟有不偏 不倚 ,无过不及才是正确的。这成为后来历代君子 立身处世的原则。 与天德相对应的地德则为“柔、静、方”。《坤· 文言》曰“: 坤至柔而动也刚 ,至静而德方。”[3 ]“君子 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3 ] 。这里指 出君子应效法大地方正的道德 ,则会受到人们的尊 敬 ,而高尚的道德会传播四方。《坤·象》曰“: 地势 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二程解释曰“: 坤道之大犹乾 也 ,非圣人孰能体之。地厚而其势顺倾 ,故取其顺 厚之象。而云‘地势坤’也 ,君子观坤厚之象 ,以深 厚美德 ,容载庶物。”[2 ]高亨释曰“: 地顺承天道 ,其 势是顺于天 ,其体厚 ,能载万物。君子观此卦象 ,从 而取法于地 ,以厚德载物 ,即以厚德育人。”[6 ]这是 说 ,大地地势至顺极厚而顺承天道 ,君子应效法坤 道 ,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载养世间万物。《坤·彖》 曰“: 坤厚载物 , 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 品物咸 亨。”[3 ]高亨释曰“: 坤为地 ,又为顺 ,地能生养万物 , 能顺承天道 ;体厚能载万物 ,面广能包容万物 ,万物 得以皆美。”[6 ]大地深厚 ,它包含养育万物 ,使之顺 利成长 ,君子也应胸怀宽广 ,持有宽容的心态。中 华民族也正因为传承了厚德载物这一传统美德 ,才 能博采众家之长 ,并能将本民族的先进文化传播四 海 ,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能保持连贯 性。厚德载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谦虚。《谦·彖 》曰“: 谦 ,亨。天道下济而光明 ,地道卑而上行。天 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 人道恶盈而好谦。谦 ,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 终也。”[3 ]可见 ,天、地、人的法则是憎恶盈满 ,喜欢 谦虚。君子以谦虚的态度自我修养约束 ,事业才能 有所成 ,凡事必会吉祥亨通。《谦·象 》曰 “: 谦谦 君子 , 卑以自牧也。”又曰 :“劳谦君子 , 万民服 也。”[3 ]正如中国一句古语所言“: 谦受益 ,满招损。” 《易传》所提倡的厚德、谦虚之德成为中华民族待人 接物的传统美德。 二、天人合德 《易传》作者试图从自然界的规律法则中寻求 道德的根据 ,从自然法则中演绎出社会道德 ,同时 把社会道德推向自然界 ,用来解释自然界的法则和 规律。因而形成了天德、地德、人德三者统一的道 德本体论 ,即“天人合德”的哲学观。 “天人合德”是《易传》的主题思想。“夫‘大人’ 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同明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 ,而况人乎 ? 况于鬼神乎”[3 ] ? 意即圣贤 君子之德与天地合德 ,才能先于天地之象而行动 , 43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