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原則二 《四庫全書》編纂以後的書籍 此項原則包括左列數節 乙)纂修《四庫全書》之時’原已印成未及發現之書籍 原則三 雖有《四庫全書》原收之書’但以後發現更好丶更完整之版本時’《續修 提要》皆就原有《提要》改作 對於王雲五所提及的此三項原則,〈原則一〉中,主要是「續」《四庫全書》編纂 之時·已經出現而未被收人的書籍°尤其原本僅被《四庫全書總目》少量少人的 佛丶道典籍’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被大量收人°其它在《續四庫全書》 編纂時’被輕視或遭埜燬而未被收人或被刪改的明人著作’或原本在《四庫全書 總目》中的評議有所偏頗失當處者’皆為其進行修訂或重撰提要。此外’〈原則 二〉及〈原則三〉’亦是在補《四庫全書》未收’或是補收所發現比《四庫全書》 所收更好的善本。據曾聖益先生硏究指出,「就《易》類而論’續修提要》所著 錄中·《四庫總目》已著錄者凡十三部。此十三部多為不同版本或題名不同。」1 曾氏指出此十三部分別為:《子夏易傳》18《周易鄭注》19丶《陸氏易解》20、(王 弼)《周易注》2丶(蘇軾)《易解》3丶〈周易新講義》丶《周易象義》《易象彙解》 《周易大象說》丶《參兩通極》23、《易因》《易學全書》。更明白指出「以上所重 複者’著錄於《四庫全書》者十種’見於存目者三種’除《周易大象說》丶《參兩 通極》外,要皆優於《前提要》者也。」24正是此原則的最好例證 其後的羅琳將《續修四庫全書總囯提要》收錄書籍的主要範圍進行了歸納 其中亦可看出「續」,也就是繼承的功夫,如: (一)《四庫全書總日提要》雖已收錄’但竄改丶刪削過甚或版本不佳的 3〈整理說明〉《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上冊,頁1 王雲五:《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初版·頁4-5 曾聖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遞論〉〈國家圖書館館刊》第86卷第2期·1990 年12月,頁210-212 8為《子夏易傳》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收有一篇·〈續修四軍全書總目提要》收有三 篇 19為《周易鄭注》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有二篇·後 者其中一篇作者為尚節之先生。 為《陸氏易解》所撰之提要丶《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一篇·後者 提作「陸績易斌」,作者為尚節之先生 2為王弼《周易注》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收有一篇’《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收有 二篇·後者所收其中一篇作者為六庵先生 22為(蘇軾)《易解》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一篇·後 者提作「蘇氏易遽」作者為尚節之先生 23為《參兩通極》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一篇·後者 所收作者為六庵先生 24細數曾氏之文·其所言之「十三部」·僅見以上所列之十二部。見於曾聖益:〈《續修四庫全書 總目提要〉易類娏論〉·頁2125 原則二 《四庫全書》編纂以後的書籍。 此項原則包括左15列數節:…… (乙)纂修《四庫全書》之時,原已印成未及發現之書籍。…… 原則三 雖有《四庫全書》原收之書,但以後發現更好、更完整之版本時,《續修 提要》皆就原有《提要》改作。16 對於王雲五所提及的此三項原則,〈原則一〉中,主要是「續」《四庫全書》編纂 之時,已經出現而未被收入的書籍。尤其原本僅被《四庫全書總目》少量少入的 佛、道典籍,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被大量收入。其它在《續四庫全書》 編纂時,被輕視或遭禁燬而未被收入或被刪改的明人著作,或原本在《四庫全書 總目》中的評議有所偏頗失當處者,皆為其進行修訂或重撰提要。此外,〈原則 二〉及〈原則三〉,亦是在補《四庫全書》未收,或是補收所發現比《四庫全書》 所收更好的善本。據曾聖益先生研究指出,「就《易》類而論,《續修提要》所著 錄中,《四庫總目》已著錄者凡十三部。此十三部多為不同版本或題名不同。」17 曾氏指出此十三部分別為:《子夏易傳》18、《周易鄭注》19、《陸氏易解》20、(王 弼)《周易注》21、(蘇軾)《易解》22、《周易新講義》、《周易象義》、《易象彙解》、 《周易大象說》、《參兩通極》23、《易因》、《易學全書》。更明白指出「以上所重 複者,著錄於《四庫全書》者十種,見於存目者三種,除《周易大象說》、《參兩 通極》外,要皆優於《前提要》者也。」24正是此原則的最好例證。 其後的羅琳將《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錄書籍的主要範圍進行了歸納, 其中亦可看出「續」,也就是繼承的功夫,如: (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雖已收錄,但竄改、刪削過甚或版本不佳的 15〈整理說明〉《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上冊,頁 1。 16王雲五:《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年 3 月初版,頁 4-5。 17曾聖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述論〉《國家圖書館館刊》第 86 卷第 2 期,1997 年 12 月,頁 210-212。 18 為《子夏易傳》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收有一篇,《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有三 篇。 19為《周易鄭注》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有二篇,後 者其中一篇作者為尚節之先生。 20為《陸氏易解》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一篇,後者 提作「陸績易述」,作者為尚節之先生。 21為王弼《周易注》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收有一篇,《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收有 二篇,後者所收其中一篇作者為六庵先生。 22為(蘇軾)《易解》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一篇,後 者提作「蘇氏易述」,作者為尚節之先生。 23為《參兩通極》所撰之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收一篇,後者 所收作者為六庵先生。 24細數曾氏之文,其所言之「十三部」,僅見以上所列之十二部。見於曾聖益:〈《續修四庫全書 總目提要》易類述論〉,頁 21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