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例如,生命的每一个月对于 新生婴儿和对于成年人是大不一样的,此时,进行人口疾病研究的年龄分组,应 采用异距式分组,即1岁以下按月分组,1-10岁按年分组,11-20岁按5年分组, 21岁以上按10年或20年分组等等。 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例如,百货商场营业额差别是 很大的,比如营业额从5万元至5千万元,可采取公比为10的不等距分组5-50 万元、50-500万元、500-5000万元。若用等距分组,即使组距为100万元,也 得分为50组,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异距分组方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可供依循,全凭统计人员在实践 中不断探索,关键在于对所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必须十分熟悉,才能很好运用异 距分组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七、组距、组数、组限与组中值 在具体进行分组时,首先应对标志值的分布情况进行仔细审查,找出变量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次,在分布比较集中的标志值处确定组距的中心位置:再 次,根据预定的组距的大小定出上下限。一般地,第一组的下限必须略小于实际 变量值的最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必须略大于实际变量值的最大值,并尽可能使 各单位的标志值在组内分布比较均匀。 (一)组距 在组距式分组中,组距是各组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即各组最大标志值和最 小标志值之差。 1、由于有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之分,在后文中将要出现的频数密度的概念, 必须具体计算确定每一个组的组距大小。在许多版本的教科书中,笼统地使用如 下公式来计算组距的大小,即 组距=上限-下限 ①事实上,这一公式只适用于计算连续组距式分组的组距大小,例如成绩 分组中,60-70分,70-80分,其组距为10分(=70-60或80-70)。②如果 将这一公式套用于间断组距式,将会产生谬误。例如,商店规模按职工人 数分组,分为1-5人,6-10人,11-15人等等。套用上述公式,得出5-1(或 10-6,或15-11)=4,即组距为4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