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们又将如何选择脚下的路? 当代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基本上出身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这和中国改革开 放的时间有关。在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中国市场逐渐由卖方 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靠国家分配工作的时代也逐渐过去,更多的人开始自己选择职业。在 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消费品行业,可口可乐在1984年开始在中国设立装瓶厂,宝洁在1988 年进入中国。跨国巨头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为中国培训出了第 批职业化的经理人才,这些人才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领 域的中坚。但是,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虽然到目前为止各种管理人才大多都是紧缺的,但是 这种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一方面,不少企业急于长大,急于寻找优秀的经理人才,另一方 面,却有不少优秀的经理人才正埋没在某个平凡的职位中,甚至是失业。 带给我们每位经理人尊严的是我们的职业和职位,失去这些,事实上我们也就什么都不 是了。我见过太多30多岁的经理人,昨天还是某某企业的经理,一场公司的政治斗争或者 一次企业间的收购行为,转眼间变成了失业者。我相信有这样经历的经理人是不在少数的一 李白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这是个高流动频率的行业,我们已经不再奢望像过去那样 终生在一家单位工作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一然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便你 能一直不失业,但是,企业的层级是金字塔型的,做主管也许只要一年,做经理也许要五年, 做总监也许要十年甚至更长,再往上呢?你想过吗? 曾经在一次培训中,导师让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双腿并拢的时候左右摇晃自己的身 体———你会感觉到很容易失去平衡;然后双腿分开一定的距离再摇晃自己的身体———你 会感觉保持平衡其实很容易。导师通过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你的延展度决定了你的安全感。 这些“延展”就是你的专业技能、学识、人际关系网络、经验…… 我们来看看几种类型的职业发展,让我们一起思考自己的未来,未来要做些什么,现在 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种类型是站在职业金字塔的顶端———至少,沿着这条晋升之路坚持地走下去。这 条路确实很崎岖,你也会越走越孤独,并且,你也需要一些好运气。走这条路的人,往往最 初的选择就是非常正确的一——虽然这也许带着点偶然。在外资企业发展的经理人,能做到 高位的,往往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背景、能熟练地使用英语、第一家进的 公司通常就是著名跨国企业、熟悉并擅长运用公司政治。在内资企业发展的经理人,通常通 往高位的必要条件是对老板非常忠心或者深受老板赏识,对做市场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 操作手法、擅长学习也擅长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永远为企业工作下去,他们将是真正意义上一生都献给企业的 人。他们和发达国家在战后的那一代人一样,勤奋、忘我地以工作为中心。总监、总经理甚 至CEO将是他们的目标,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人也必将达到 那么他们需要为自己准备点什么呢? 审视近几年来的“逃离外企”现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外企经理已经碰到了职业发 展的一个“集体瓶颈”,而且这个尤以营销经理为甚一一一再划得细点,是以在总公司以外 工作的销售经理为甚。这些销售经理虽然能力大多不错,但是在教育背景和英语能力上,普 遍不及总部其他部门的经理,并且多年的“ Field sales”生涯,或多或少已经让他们有点不 适应总部的沉闷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江湖习气。他们的“逃离外企”,说到底,是 种对延续职业生涯的渴望。对他们而言,如果要在外资企业继续发展,需要的是以国际化管 理风格而不是本地化管理风格来加强自己的工作,并且还需要为自己多做一些继续教育的投 这些教育也许是 CEIBS(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这是最让外资企业信赖的国内 MBA学府)的MBA文凭,也许是掌握更为熟练地运用英语能力。那么,如果下定决心走时 下流行的“空降”道路,也许更要做的是对中国本土企业文化的再学习,否则,只能是出师3 我们又将如何选择脚下的路? 当代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基本上出身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和 70 年代,这和中国改革开 放的时间有关。在 20 世纪的 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中国市场逐渐由卖方 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靠国家分配工作的时代也逐渐过去,更多的人开始自己选择职业。在 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消费品行业,可口可乐在 1984 年开始在中国设立装瓶厂,宝洁在 1988 年进入中国。跨国巨头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为中国培训出了第一 批职业化的经理人才,这些人才经过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领 域的中坚。但是,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虽然到目前为止各种管理人才大多都是紧缺的,但是 这种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一方面,不少企业急于长大,急于寻找优秀的经理人才,另一方 面,却有不少优秀的经理人才正埋没在某个平凡的职位中,甚至是失业。 带给我们每位经理人尊严的是我们的职业和职位,失去这些,事实上我们也就什么都不 是了。我见过太多 30 多岁的经理人,昨天还是某某企业的经理,一场公司的政治斗争或者 一次企业间的收购行为,转眼间变成了失业者。我相信有这样经历的经理人是不在少数的— ——李白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这是个高流动频率的行业,我们已经不再奢望像过去那样 终生在一家单位工作了,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然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便你 能一直不失业,但是,企业的层级是金字塔型的,做主管也许只要一年,做经理也许要五年, 做总监也许要十年甚至更长,再往上呢?你想过吗? 曾经在一次培训中,导师让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双腿并拢的时候左右摇晃自己的身 体———你会感觉到很容易失去平衡;然后双腿分开一定的距离再摇晃自己的身体———你 会感觉保持平衡其实很容易。导师通过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你的延展度决定了你的安全感。 这些“延展”就是你的专业技能、学识、人际关系网络、经验…… 我们来看看几种类型的职业发展,让我们一起思考自己的未来,未来要做些什么,现在 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种类型是站在职业金字塔的顶端———至少,沿着这条晋升之路坚持地走下去。这 条路确实很崎岖,你也会越走越孤独,并且,你也需要一些好运气。走这条路的人,往往最 初的选择就是非常正确的———虽然这也许带着点偶然。在外资企业发展的经理人,能做到 高位的,往往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背景、能熟练地使用英语、第一家进的 公司通常就是著名跨国企业、熟悉并擅长运用公司政治。在内资企业发展的经理人,通常通 往高位的必要条件是对老板非常忠心或者深受老板赏识,对做市场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 操作手法、擅长学习也擅长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永远为企业工作下去,他们将是真正意义上一生都献给企业的 人。他们和发达国家在战后的那一代人一样,勤奋、忘我地以工作为中心。总监、总经理甚 至 CEO 将是他们的目标,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人也必将达到。 那么他们需要为自己准备点什么呢? 审视近几年来的“逃离外企”现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外企经理已经碰到了职业发 展的一个“集体瓶颈”,而且这个尤以营销经理为甚———再划得细点,是以在总公司以外 工作的销售经理为甚。这些销售经理虽然能力大多不错,但是在教育背景和英语能力上,普 遍不及总部其他部门的经理,并且多年的“Field Sales”生涯,或多或少已经让他们有点不 适应总部的沉闷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江湖习气。他们的“逃离外企”,说到底,是一 种对延续职业生涯的渴望。对他们而言,如果要在外资企业继续发展,需要的是以国际化管 理风格而不是本地化管理风格来加强自己的工作,并且还需要为自己多做一些继续教育的投 资———这些教育也许是 CEIBS(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是最让外资企业信赖的国内 MBA 学府)的 MBA 文凭,也许是掌握更为熟练地运用英语能力。那么,如果下定决心走时 下流行的“空降”道路,也许更要做的是对中国本土企业文化的再学习,否则,只能是出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