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正常性,而中国日益广大的网民群体的力量在近年来的多次事件中得到体现,政府积极地进 行回应并承认其公民地位不能不说是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已不再一统天下 的时段,可以规范与整合老大的可以算乌合之众的网民群体的感慨也只有公民责任与爱国心 了吧 总而言之,正确看待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利益关系的变动与政治上的双向需求都是要 考虑的因素,当然,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没有体现另一点,即一种命名可能对其他群体造成利 益损害。这也是国家政策一定会考虑的一环,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晋国神社与甲级战犯的 问题。 05张莉 “群里身份的国家命名”顾名思意就是国家承认或确认社会中某一群体的身份,这个“身 份”可以包括网民身份、公民身份等。这种确认或命名体现的其实是国家的控制力,国家对 这一部分群体的某种恐惧、忧患 比如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是为了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和承认网民之为一个 公民群体的存在。众所周知,网络是个沟通交流的巨大平台,各种身份、地位、种族的人在 上面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名身份的可匿名性,使得网络中存在很多不 安定因素,网民身份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认定。国家承认网络民意的合法性,本质上是为了 实现其对该领域(网络)的控制,能够以软权力安抚稳定部分网民对当权者的不满情绪,从 而稳定秩序。而且在网络中,是各种“符号”的互动,网民在虚拟空间力用“字符”相互沟 通交流。 国家命名群体身这一行为实际上也体现出只是与权力同时存在的理论。国家为什么要特 意命名某一群体的身份呢?只有在这类群体被确认、被规定之后,才能真正认识他们。“群 体身份”是一个被构建起来的身份,这里有一个完整的陈述。首先,该群体中是由那些人构 成的?他们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何影响?如何确认这一群体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包含在“群体身份”的承认过程中的,这是一种建构的知识,权力在其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而公民赋予国家承认其身份的合法性,反过来,就是承认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承认其权 力的正当运用。群体乐于接受这汇总“命名”,这种“社会控制”实际上体现了该群里对国 家权力的服从与认可。他们虽然处于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之下,但是他们是心甘情愿的。权 力并不总是消极的、强制的、暴力的,权力还可能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国家对群体身份的正常性,而中国日益广大的网民群体的力量在近年来的多次事件中得到体现,政府积极地进 行回应并承认其公民地位不能不说是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已不再一统天下 的时段,可以规范与整合老大的可以算乌合之众的网民群体的感慨也只有公民责任与爱国心 了吧。 总而言之,正确看待群体身份的国家命名,利益关系的变动与政治上的双向需求都是要 考虑的因素,当然,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没有体现另一点,即一种命名可能对其他群体造成利 益损害。这也是国家政策一定会考虑的一环,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晋国神社与甲级战犯的 问题。 05 张莉 “群里身份的国家命名”顾名思意就是国家承认或确认社会中某一群体的身份,这个“身 份”可以包括网民身份、公民身份等。这种确认或命名体现的其实是国家的控制力,国家对 这一部分群体的某种恐惧、忧患。 比如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是为了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和承认网民之为一个 公民群体的存在。众所周知,网络是个沟通交流的巨大平台,各种身份、地位、种族的人在 上面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名身份的可匿名性,使得网络中存在很多不 安定因素,网民身份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认定。国家承认网络民意的合法性,本质上是为了 实现其对该领域(网络)的控制,能够以软权力安抚稳定部分网民对当权者的不满情绪,从 而稳定秩序。而且在网络中,是各种“符号”的互动,网民在虚拟空间力用“字符”相互沟 通交流。 国家命名群体身这一行为实际上也体现出只是与权力同时存在的理论。国家为什么要特 意命名某一群体的身份呢?只有在这类群体被确认、被规定之后,才能真正认识他们。“群 体身份”是一个被构建起来的身份,这里有一个完整的陈述。首先,该群体中是由那些人构 成的?他们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何影响?如何确认这一群体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包含在“群体身份”的承认过程中的,这是一种建构的知识,权力在其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而公民赋予国家承认其身份的合法性,反过来,就是承认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承认其权 力的正当运用。群体乐于接受这汇总“命名”,这种“社会控制”实际上体现了该群里对国 家权力的服从与认可。他们虽然处于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之下,但是他们是心甘情愿的。权 力并不总是消极的、强制的、暴力的,权力还可能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国家对群体身份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