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际政治科学(2012/1) 和倪世雄也较早地将国际政治经济学当做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厦的一个构 成部分而引入中国,并对其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 但总体而言,中国的PE在20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种零敲碎打式的 前进,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框架、科研队伍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其作为 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的地位也没有奠定。这种局面的改变是从进入 21世纪开始的,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两部风格迥异、流传甚广 的PE教科书诞生在中国一南一北两个研究和教学的重镇。如果说PE存 在两个学术源头,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学理论围绕新自由主义 和新现实主义所展开的争论,另一个是19世纪早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围 绕自由主义和重商主义的争论,②那么这两部教科书则分别沿袭了这两个 学术传统。 2001年,复旦大学樊勇明出版了《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对 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主要的PE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该书成为 中国学者全面了解美国PE三大范式的主要渠道。③而且该书明显受到吉 尔平所奠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体系的影响,将国际政治经济学放在国 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范畴下。④从此以后,“吉尔平式”的PE在中国国际 关系学界得到普遍接受,并成为主要的学科框架。很多学者都沿着这条路 线图对西方特别是美国PE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梳理和评介, 从而将中国对西方PE的流派分野和基本认识推向深入。⑤ ①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十四章,第 516一555页: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346一359页。 ②宋新宁较早地评述了PE与这两个学术源头的关系,参见宋新宁《国际政治经济学:国 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际论坛》1999年第2期,第3一10页。 ③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樊勇明自己也公开承认这一点,参见樊勇明主编《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流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⑤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与方法,《欧洲》2002年第1期,第27一37页: 宋伟,第27一37贡《国际政治经济学刍议,《欧洲研究》2003年第1期,第92一108页:严波: 《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9一13页:张建新《国际政 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一种理论范式》,《外交评论》2007年第2期,第26一33页。 142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国际政治科学 (2012 /1) 和倪世雄也较早地将国际政治经济学当做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厦的一个构 成部分而引入中国,并对其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 但总体而言,中国的 IPE 在 20 世纪 90 年代还只是一种零敲碎打式的 前进,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框架、科研队伍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其作为 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的地位也没有奠定。这种局面的改变是从进入 21 世纪开始的,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两部风格迥异、流传甚广 的 IPE 教科书诞生在中国一南一北两个研究和教学的重镇。如果说 IPE 存 在两个学术源头,一个是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关系学理论围绕新自由主义 和新现实主义所展开的争论,另一个是 19 世纪早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围 绕自由主义和重商主义的争论,② 那么这两部教科书则分别沿袭了这两个 学术传统。 2001 年,复旦大学樊勇明出版了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对 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主要的 IPE 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该书成为 中国学者全面了解美国 IPE 三大范式的主要渠道。③ 而且该书明显受到吉 尔平所奠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体系的影响,将国际政治经济学放在国 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范畴下。④ 从此以后, “吉尔平式”的 IPE 在中国国际 关系学界得到普遍接受,并成为主要的学科框架。很多学者都沿着这条路 线图对西方特别是美国 IPE 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梳理和评介, 从而将中国对西方 IPE 的流派分野和基本认识推向深入。⑤ 142 ① ② ③ ④ ⑤ 王逸舟: 《西方国际政治学: 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十四章,第 516—555 页; 倪世雄等著: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46—359 页。 宋新宁较早地评述了 IPE 与这两个学术源头的关系,参见宋新宁: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 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际论坛》1999 年第 2 期,第 3—10 页。 樊勇明: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樊勇明自己也公开承认这一点,参见樊勇明主编: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流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 页。 王正毅: 《国际政治经济学: 历史、理论与方法》,《欧洲》2002 年第 1 期,第 27—37 页; 宋伟,第 27—37 页: 《国际政治经济学刍议》,《欧洲研究》2003 年第 1 期,第 92—108 页; 严波: 《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国外社会科学》2004 年第 3 期,第 9—13 页; 张建新: 《国际政 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 一种理论范式》,《外交评论》2007 年第 2 期,第 26—33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