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1期 瓦解。此外,同盟影响国际秩序的传统功能追求 内再度发生动乱”,对“两盟国政府的利益”构成 以及区域化大行其道的现实,[)势必要求构建同 “威胁”时,“它们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 盟的国家把基于何种主观判断的何种具体空间范 磋商”。[12分别获得日英同盟与俄法同盟支撑的 围作为展开军事行动的条件纳入其中。因此,同 日俄最终兵戎相见。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日 盟视野这一概念是进一步支撑同盟存在的逻辑链 俄两国的盟国与日俄的结盟视野存在差距如何影 条,它丰富了同盟的实质性内涵。 响了战争的进程。法国事实上是被盟友俄国拖进 另一方面,在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存在大量国 东北亚危机之中的,因为法国本来希望俄法同盟 家间军事、安全等利益关切交叉的现象然而,这 主要针对欧洲的德国,即法国的结盟视野集中于 种利益交叉并没有自然导致同盟的建立。尽管原 欧洲。日俄战争使法英爆发战争的危险增强,这 因复杂,但是,存在军事、安全利益交叉的国家并 显然对法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它将受到英国和 没有能够就较为明确的利益关切范围达成共识或德国的夹击。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法国做出了 做出事先约定,可谓难脱其咎。例如,1900年10决定性的调整。1904年4月,当它的盟友俄国在 月,英德协定签订。英德的政治家大谈两国是 东北亚与日本苦战之时,法英缔结了和解的协约。 “天然的盟友”,【10在欧洲两国的利益存在交叉。 5月,法国为战争中的盟友尽了最后一次义务:向 但是,英德就同盟的其他适用范围产生严重分歧: 俄国提供了一笔贷款。而日本的盟国英国与日本 英国认为同盟应该把中国东北包括在内,而德国 的结盟视野重合程度相对较高一尤其是在中 认为同盟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中国东北,因为德国 国,日本与英国都要抵制俄国在中国的扩张。因 鼓励俄国在东北亚的冒险,以此转移俄国对欧洲 此,英国在向日本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还给予日 的影响并降低俄法同盟的威力。日本也试图加入 本以军事帮助。例如,俄国的太平洋舰队逐步被 其中,构建所谓的日、英、德三国同盟。日本认为 击溃后,本想调黑海舰队驰援东北亚。但英国却 同盟适用范围应包括中国东北。1901年3月,日 让奥斯曼土耳其封锁黑海海峡,俄国不得不从更 本的建议被德国拒绝。但是,日本的结盟政策并 遥远的欧洲调遣波罗的海舰队。因此,俄国对俄 没有因此而停止。同月,日本驻英国公使林董向 法同盟充满失望。“当俄国遇到战争时,它既没 日本政府提出了详细的同盟条约,在同盟建议案 有一个能从形式上保障另一大国直接的军事援助 中,德国仍包括其中。山最终,由于英、德、日就 的同盟,也没有可以实际上保证财政援助的同 同盟视野并未达成共识,三国同盟无果而终。然 盟”。13]与此相反,日本对利用日英同盟的意义 而,由于英日存在交叉的同盟视野,两者对此做出 存在认同。随后日本与英国缔结了第二次、第三 了明确的约定,英日同盟最终得以建立。 次日英同盟。可见,结盟视野的重合程度对同盟 同盟视野对于同盟生命力的意义。同盟建立 的生命力影响之大。 之后能存续多久,同样涉及多种原因,但同盟视野 二、同盟视野的类型一地区性 的作用不可小视。同盟视野重合程度高,则同盟 持续的时间长,运行更有效:反之,则同盟持续的 与全球性 时间短,运行效率低。日英同盟与俄法同盟便是 同盟视野对于同盟的建立与同盟建立后的生 一对有趣的例子。 命力意义重大,那么,同盟视野是否存在不同的类 20世纪初,东北亚笼罩在不安的气氛中。在 型?它对同盟的建立及其生命力又存在哪些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的历史记忆与对朝鲜半岛及中国东 呢?笔者认为,同盟视野存在两种类型:地区性与 北的现实觊觎的刺激下,英日同盟中的日本与俄 全球性,静态性和动态性。 法同盟中的俄国均进一步显露锋芒,积极备战。 地区性同盟视野,指的是同盟参与国以军事、 就在英日同盟建立后不久,1902年3月,俄法同 安全为主的关切集中于某特定的地区。全球性同 盟发表声明:“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动或中国国 盟视野,指的是同盟参与国以军事、安全为主的关 2011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瓦解。此外, 同盟影响国际秩序的传统功能追求 以及区域化大行其道的现实, [ 9] 势必要求构建同 盟的国家把基于何种主观判断的何种具体空间范 围作为展开军事行动的条件纳入其中。因此, 同 盟视野这一概念是进一步支撑同盟存在的逻辑链 条, 它丰富了同盟的实质性内涵。 另一方面, 在国际关系的实践中, 存在大量国 家间军事、安全等利益关切交叉的现象, 然而, 这 种利益交叉并没有自然导致同盟的建立。尽管原 因复杂, 但是, 存在军事、安全利益交叉的国家并 没有能够就较为明确的利益关切范围达成共识或 做出事先约定, 可谓难脱其咎。例如, 1900年 10 月, 英德协定签订。英德的政治家大谈两国是 天然的盟友 , [ 10] 在欧洲两国的利益存在交叉。 但是, 英德就同盟的其他适用范围产生严重分歧: 英国认为同盟应该把中国东北包括在内, 而德国 认为同盟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中国东北, 因为德国 鼓励俄国在东北亚的冒险, 以此转移俄国对欧洲 的影响并降低俄法同盟的威力。日本也试图加入 其中, 构建所谓的日、英、德三国同盟。日本认为 同盟适用范围应包括中国东北。 1901年 3月, 日 本的建议被德国拒绝。但是, 日本的结盟政策并 没有因此而停止。同月, 日本驻英国公使林董向 日本政府提出了详细的同盟条约, 在同盟建议案 中, 德国仍包括其中。[ 11] 最终, 由于英、德、日就 同盟视野并未达成共识, 三国同盟无果而终。然 而, 由于英日存在交叉的同盟视野, 两者对此做出 了明确的约定, 英日同盟最终得以建立。 同盟视野对于同盟生命力的意义。同盟建立 之后能存续多久, 同样涉及多种原因, 但同盟视野 的作用不可小视。同盟视野重合程度高, 则同盟 持续的时间长, 运行更有效; 反之, 则同盟持续的 时间短, 运行效率低。日英同盟与俄法同盟便是 一对有趣的例子。 20世纪初, 东北亚笼罩在不安的气氛中。在 三国干涉还辽的历史记忆与对朝鲜半岛及中国东 北的现实觊觎的刺激下, 英日同盟中的日本与俄 法同盟中的俄国均进一步显露锋芒, 积极备战。 就在英日同盟建立后不久, 1902年 3月, 俄法同 盟发表声明: 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动或中国国 内再度发生动乱 , 对 两盟国政府的利益 构成 威胁 时, 它们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 磋商 。[ 12] 分别获得日英同盟与俄法同盟支撑的 日俄最终兵戎相见。在此,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日 俄两国的盟国与日俄的结盟视野存在差距如何影 响了战争的进程。法国事实上是被盟友俄国拖进 东北亚危机之中的, 因为法国本来希望俄法同盟 主要针对欧洲的德国, 即法国的结盟视野集中于 欧洲。日俄战争使法英爆发战争的危险增强, 这 显然对法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它将受到英国和 德国的夹击。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 法国做出了 决定性的调整。 1904年 4月, 当它的盟友俄国在 东北亚与日本苦战之时, 法英缔结了和解的协约。 5月, 法国为战争中的盟友尽了最后一次义务: 向 俄国提供了一笔贷款。而日本的盟国英国与日本 的结盟视野重合程度相对较高 !!! 尤其是在中 国, 日本与英国都要抵制俄国在中国的扩张。因 此, 英国在向日本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 还给予日 本以军事帮助。例如, 俄国的太平洋舰队逐步被 击溃后, 本想调黑海舰队驰援东北亚。但英国却 让奥斯曼土耳其封锁黑海海峡, 俄国不得不从更 遥远的欧洲调遣波罗的海舰队。因此, 俄国对俄 法同盟充满失望。 当俄国遇到战争时, 它既没 有一个能从形式上保障另一大国直接的军事援助 的同盟, 也没有可以实际上保证财政援助的同 盟 。[ 13] 与此相反, 日本对利用日英同盟的意义 存在认同。随后日本与英国缔结了第二次、第三 次日英同盟。可见, 结盟视野的重合程度对同盟 的生命力影响之大。 二、同盟视野的类型一: 地区性 与全球性 同盟视野对于同盟的建立与同盟建立后的生 命力意义重大, 那么, 同盟视野是否存在不同的类 型? 它对同盟的建立及其生命力又存在哪些影响 呢? 笔者认为, 同盟视野存在两种类型: 地区性与 全球性, 静态性和动态性。 地区性同盟视野, 指的是同盟参与国以军事、 安全为主的关切集中于某特定的地区。全球性同 盟视野, 指的是同盟参与国以军事、安全为主的关 ! 30 ! 东北亚论坛 2009年第 1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