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所以,人的认识是反映性或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只坚持认识的反映性,看不到 认识能动的创造性,就重复走上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错误之路:相反,只坚 持认识能动的创造性,使创造性脱离反映论的前提,就会把创造变成主观随意,从 而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实际的认识活动,而且也会给实 践带来危害。只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坚持反映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才能 真正弄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二)从实践到认识 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列 宁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 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 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 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 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 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 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 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如视觉、听觉、触 觉等,它是感性认识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 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如将苹果色、香、味等方面的感觉结合起来,就形成对 苹果的整体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 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的特性到完整的形象,由当时的感知到印象的 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这里已经包含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 的趋势。但总体说来,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作为“生动的直观”,直接性 1212 所以,人的认识是反映性或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只坚持认识的反映性,看不到 认识能动的创造性,就重复走上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错误之路;相反,只坚 持认识能动的创造性,使创造性脱离反映论的前提,就会把创造变成主观随意,从 而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实际的认识活动,而且也会给实 践带来危害。只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坚持反映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才能 真正弄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二)从实践到认识 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列 宁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 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 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 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 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 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 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 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如视觉、听觉、触 觉等,它是感性认识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 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如将苹果色、香、味等方面的感觉结合起来,就形成对 苹果的整体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 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的特性到完整的形象,由当时的感知到印象的 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这里已经包含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 的趋势。但总体说来,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作为“生动的直观”,直接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