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32卷 术密集型产业)和后工业化时期(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业)吗。 3.4产业发展及水资源供需态势 榆林市目前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进入煤炭、电力 2005年,榆林市一、二、三次产业用水量分别占80.75%、石化等能源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随着能 10.10%、9.15%。农业用水仍占绝对份额,工业用水较前几年源开发进一步加快,工业用水也将快速增长,但伴随资源的 增长速度加快。工业用水比重将大幅上升,可占总需水量的全面开发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匹配,产业结构也可能由这种能 65.6%以上,其中电力、化工行业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源化工主导的单一结构向综合演进,对水资源的依赖会逐渐 28.9%和28.2%。农业用水量比重将下降29%左右叫。这种用下降吗。 水结构上的变化,主要归因于耗水量较大的电力、化工等重42干旱化背景促使种植业向牧草、林果等耐旱、耗水量少 工业快速发展,未来工业发展可能对水质、水源的保证程度的作物类型转换,农业用水部分向工业生态流动 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增加供水难度,加大水资源供需 1960-2005年,榆林市降雨量以23.15mm10a的速率在 矛盾。供水方面,榆林市通过调水、开采深层水源、节水等工减少。1998-2006年,榆林市水田面积从8.66×10hm减少 程措施建设后,预计2010年全市可供水量按50%、75%、95%7.93×10}hm2,同期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6.13×10hm2 保证率,分别为1342亿m3、1422亿m和1561亿m。而全1.23x10hm2。这种现象表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受水资源胁 市同期的需水量则分别为17.92亿m、21.90亿m和24.16迫而向水资源需求量低的产业演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所剩 亿m。由此可见,未来水资源仍是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余水量为工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保障。当 要制约因素。 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遵循了当地降水时空不均的规 4水资源胁迫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 律。以生产“小杂粮”的秋季作物种植为主,避免了农业生产 中出现的水资源时间上的干旱现象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必然会作用于区域43水资源短缺迫使工业由耗水量大,单方用水效益低的资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人口数量增加、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源密集型产业向耗水量少、效益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构演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等都需足够的水资源作为保障。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工业反哺解决了农 当然,节水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演进也会降低区域水资源业节水和远距离调水的资金障碍 压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榆林市是全国能源重化工 榆林市目前能源重化工企业主要靠近各大河流渠溪,就 基地,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必须保证能源重化工企业的发展近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随着国家能源需求加大,当地经济 用水,本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干早化背景下水资源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衡性导致空间上的用水集中 发展的关键“瓶颈”。因此,水资源胁迫与当地区域产业发展和强度加大超出区域可供水量的阈值。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 之间产生强烈的作用(图2)。 与单位取用水量所创造的产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加之水市场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促使工业向耗水量少,效 益高的技术密集型转换,并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1998-2006 种植业林牧草工业, 年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除火电)和火电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 面积·业面积规模节水节水 了746和3.29倍,期间万元产值取水量分别从19770m3和 20586m下降到41.05m2、160.79m。可见,火电单位用水量 产业调整优化配置(农业、工业、生活、生态 产出低,发展也较其它工业相对缓慢,这恰好印证了工业内 部受水资源胁迫向耗水量少、效益高的方向演进的规律。工 业发展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后,效益也会明显提升,工业反哺 <节约量>为农业节水提供了资金保障。 44社会经济与生态用水总量的增加,致使区域水资源利用 供给)+供需平衡与否 开发强度加大,进而出现“生态环境破坏一用水强度加大 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当地水资源 境水资源 农业工业 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生态用水加大,加之社 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 图2水资源胁迫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 加大,造成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 4』1经济发展受水资源的胁迫,水资源短缺迫使产业向低耗态环境问题(图3)。目前榆林市还有260hm2流沙需要治理, 水、高效益方向演进 沙化面积以2万hma的速度增长: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 在榆林市农业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作为基础资源1.67万km:全市“三化”草地面积达到7213万hm,占到天 与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匹配组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保然草场总面积的44%。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 证当地粮食供给,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等。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生态需水迅速增加,这将加大 和能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投入要素之一。从产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出现了“生态环境破坏一用水强度加 业演进理论分析,产业结构一般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演进,大一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随着地下水资源开采的不 经历前工业化时期(农业为主)工业化时期(劳动密集的轻工断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榆林北部风沙区地下水位由原 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技术密集型的加工工业→高技来的1m~2m下降到30m~50m以下。第 32 卷农业现代化研究 左右。 3.4 产业发展及水资源供需态势 2005 年,榆林市一、二、三次产业用水量分别占 80.75%、 10.10%、9.15%。农业用水仍占绝对份额,工业用水较前几年 增长速度加快。工业用水比重将大幅上升,可占总需水量的 65.6%以上,其中电力、化工行业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 28.9%和 28.2%。农业用水量比重将下降 29%左右[13]。这种用 水结构上的变化,主要归因于耗水量较大的电力、化工等重 工业快速发展,未来工业发展可能对水质、水源的保证程度 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增加供水难度,加大水资源供需 矛盾。供水方面,榆林市通过调水、开采深层水源、节水等工 程措施建设后,预计 2010 年全市可供水量按 50%、75%、95% 保证率,分别为 13.42 亿 m3 、14.22 亿 m3 和 15.61 亿 m3 。而全 市同期的需水量则分别为 17.92 亿 m3 、21.90 亿 m3 和 24.16 亿 m3 。由此可见,未来水资源仍是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要制约因素。 4 水资源胁迫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必然会作用于区域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人口数量增加、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 构演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等都需足够的水资源作为保障。 当然,节水技术的提升和产业结构演进也会降低区域水资源 压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榆林市是全国能源重化工 基地,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必须保证能源重化工企业的发展 用水,本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干旱化背景下水资源成为区域 发展的关键“瓶颈”。因此,水资源胁迫与当地区域产业发展 之间产生强烈的作用(图 2)。 4.1 经济发展受水资源的胁迫,水资源短缺迫使产业向低耗 水、高效益方向演进 在榆林市农业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作为基础资源 与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匹配组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保 证当地粮食供给,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等。水资源是农业生产 和能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投入要素之一。从产 业演进理论分析,产业结构一般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演进, 经历前工业化时期(农业为主)、工业化时期(劳动密集的轻工 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技术密集型的加工工业→高技 术密集型产业)和后工业化时期(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业) [14]。 榆林市目前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进入煤炭、电力、 石化等能源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随着能 源开发进一步加快,工业用水也将快速增长,但伴随资源的 全面开发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匹配,产业结构也可能由这种能 源化工主导的单一结构向综合演进,对水资源的依赖会逐渐 下降[15]。 4.2 干旱化背景促使种植业向牧草、林果等耐旱、耗水量少 的作物类型转换,农业用水部分向工业、生态流动 1960- 2005 年,榆林市降雨量以 23.15mm/10a 的速率在 减少。1998- 2006 年,榆林市水田面积从 8.66×103 hm2 减少到 7.93×103 hm2 ,同期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 6.13×103 hm2 、 1.23×103 hm2 。这种现象表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受水资源胁 迫而向水资源需求量低的产业演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所剩 余水量为工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保障。当 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遵循了当地降水时空不均的规 律。以生产“小杂粮”的秋季作物种植为主,避免了农业生产 中出现的水资源时间上的干旱现象。 4.3 水资源短缺迫使工业由耗水量大,单方用水效益低的资 源密集型产业向耗水量少、效益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工业反哺解决了农 业节水和远距离调水的资金障碍 榆林市目前能源重化工企业主要靠近各大河流渠溪,就 近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随着国家能源需求加大,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经济空间集聚的不均衡性导致空间上的用水集中 和强度加大超出区域可供水量的阈值。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 与单位取用水量所创造的产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加之水市场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促使工业向耗水量少,效 益高的技术密集型转换,并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1998- 2006 年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除火电) 和火电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 了 7.46 和 3.29 倍,期间万元产值取水量分别从 197.70m3 和 205.86 m3 下降到 41.05m3 、160.79 m3 。可见,火电单位用水量 产出低,发展也较其它工业相对缓慢,这恰好印证了工业内 部受水资源胁迫向耗水量少、效益高的方向演进的规律。工 业发展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后,效益也会明显提升,工业反哺 为农业节水提供了资金保障。 4.4 社会经济与生态用水总量的增加,致使区域水资源利用 开发强度加大,进而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用水强度加大- 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生态用水加大,加之社 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加,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 加大,造成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 态环境问题(图 3)。目前榆林市还有 260hm2 流沙需要治理, 沙化面积以 2 万 hm2 /a 的速度增长;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 1.67 万 km2 ;全市“三化”草地面积达到 72.13 万 hm2 ,占到天 然草场总面积的 44%[16]。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 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生态需水迅速增加,这将加大 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出现了“生态环境破坏-用水强度加 大-生态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随着地下水资源开采的不 断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榆林北部风沙区地下水位由原 来的 1m~2m 下降到 30m~50m 以下。 通过水权转换,水资源向效益高的产业流动 中水 系统 境外 调水 供 < 求 供给 当地水资源 过境水资源 农业 工业 生态 生活 供需平衡与否 需求 供 > 求 节约量 产业调整,优化配置(农业、工业、生活、生态) 种植业 面积 林牧草 业面积 工业 规模 生态 节水 生活 节水 图 2 水资源胁迫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 9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