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于防范的刺探,一部《燕行录》,已使这类交流活动登峰造极。如果 仅仅在文字的意义上套用日本人秋岳的那句诗,则“不知人间有中韩” 似乎更能表现那个时代的中朝交流特征。 与此相似的,是汉字在越南的传播。研究者指出,汉字进入越南, 当始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前一一二)。这一年,汉帝国在越南设置了 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据说,当时已有若干通晓汉文的越人,并担 任着郡县的下级官吏。随着汉文修养的日益加深,越人对中原的文化 认同渐趋强烈,以至于东汉末任交趾刺史的李进竟向汉廷上言:“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今登仕朝廷,皆中州之人,未尝奖励远人。”(《大 越史记》外纪三《属东汉纪》)降至唐代,安南人士游学中原者益众, 且频与中原名士王维、杨巨源、贾岛等交游,诗文唱酬颇多。东晋时, 尽管安南已告独立,但汉文的地位非但未见削弱,反而在南宋中叶的 陈朝,变得愈加牢固。这一方面有陈氏先祖来自中国的原因,也与中 原文赋已成为国家取士和文人晋身的标准有关。至于黎朝(明宣德年 间所建),因直接仿效大明科举之制,遂使那里的整个文教形式与中 原和朝鲜益发逼肖,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清乾隆年间(参见朱云影 前揭书第三章)。 实际上,有如此“共同”点的王国,还不止于日、朝、越三方。 在容易被人遗忘的琉球群岛,也同样刻录着并不亚于以上三国的类似 印记。虽说琉球王国与中国的正式交流始见于《明史》的记载,但民 间层次的贸易往来,却发端较早。而且从一四一O年(永乐二年)到 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约五百年的时间里,琉球一直都接受着来自于防范的刺探,一部《燕行录》,已使这类交流活动登峰造极。如果 仅仅在文字的意义上套用日本人秋岳的那句诗,则“不知人间有中韩” 似乎更能表现那个时代的中朝交流特征。 与此相似的,是汉字在越南的传播。研究者指出,汉字进入越南, 当始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前一一二)。这一年,汉帝国在越南设置了 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据说,当时已有若干通晓汉文的越人,并担 任着郡县的下级官吏。随着汉文修养的日益加深,越人对中原的文化 认同渐趋强烈,以至于东汉末任交趾刺史的李进竟向汉廷上言:“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今登仕朝廷,皆中州之人,未尝奖励远人。”(《大 越史记》外纪三《属东汉纪》)降至唐代,安南人士游学中原者益众, 且频与中原名士王维、杨巨源、贾岛等交游,诗文唱酬颇多。东晋时, 尽管安南已告独立,但汉文的地位非但未见削弱,反而在南宋中叶的 陈朝,变得愈加牢固。这一方面有陈氏先祖来自中国的原因,也与中 原文赋已成为国家取士和文人晋身的标准有关。至于黎朝(明宣德年 间所建),因直接仿效大明科举之制,遂使那里的整个文教形式与中 原和朝鲜益发逼肖,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清乾隆年间(参见朱云影 前揭书第三章)。 实际上,有如此“共同”点的王国,还不止于日、朝、越三方。 在容易被人遗忘的琉球群岛,也同样刻录着并不亚于以上三国的类似 印记。虽说琉球王国与中国的正式交流始见于《明史》的记载,但民 间层次的贸易往来,却发端较早。而且从一四一○年(永乐二年)到 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约五百年的时间里,琉球一直都接受着来自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