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李志远等:重整气中C0深度去除方法 ,101. 02C0)通常为2~4大大高于理论氧碳比(0.5) 这样,除CO氧化反应 1实验装置及方法 C0十20s=C0,△H=-283km0(1) 本文使用两种Ru/ALO催化剂,均采用浸渍法 制备,Ru的负载量分别为0.9%(质量分数,记号 外,H2也会发生氧化反应 H)和0.4%(质量分数,记号L)实验前,在常压、 H+号0=0(g△H=-242mor(2) 250~300℃下,使用N2与H2混合气(体积比为 11)还原催化剂3h 而导致系统效率下降.为了降低H2氧化消耗、提高 系统效率,有些研究者提出采用多段选择性氧化流 催化剂评价实验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进行[), 程-,通过优化各段的氧碳比来减少导入空气量. 入口原料气为第1段甲烷化出口气体(含0.1% C0、209%C02、5%CH4、平衡气H2(干基)和25% 然而,选择性氧化法存在以下缺点:空气导入量需要 H20(湿基))以及空气,空气量根据02C0计算得 精确控制,且需设置空气与重整气的均匀混合机构 出.本文中,空速(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GHSV) 以避免出现热点,致使系统复杂化;H2被空气中的 N2稀释,导致电池效率下降等, 定义为原料气体积流量与催化剂体积之比· 选择性甲烷化法是利用C0与H发生甲烷化 2结果与讨论 反应来去除C0的,不需引入空气,避免了选择性氧 化所存在的问题,因而近几年受到了关注-.但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CO深度去除的M- 是,重整气中含有约20%的C02,如 M法).从实验结果看,在MM法中第二段甲烷 C0十3H2=CH4十H20,△H=-206kmo1 化的工作温度较高,致使其工作温宽和空速受到了 (3) 限制,为此,本文考虑到第2段的C0去除负荷已经 C02十4H,=CH+2H20.△H=-165kmo1 很小,便尝试了用选择性氧化取代第二段选择性甲 (4) 烷化,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所示,在C0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同时,一部分C02也 2.1第二段选择性氧化的性能 会与H2发生甲烷化反应.为减少C02甲烷化反应 图1给出了采用催化剂L进行选择性氧化时 消耗的H量,研究者提出了多段甲烷化流程Ⅲ可]. C0出口体积分数随入口温度的变化曲线 在笔者提出两段选择性甲烷化的MM法[]中,第 105 1段甲烷化采用低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C0从 1%去除到0.1%以下,C02甲烷化率低于1%;第2 段甲烷化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C0去除到10× 10-以下,C02甲烷化率低于4%,两段反应的工作 1 三10 ★2 温宽均大于30℃,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3 8 04 在选择性氧化和选择性甲烷化去除C0的过程 00 120140160 180200 中,催化剂性能和水汽逆变换(reverse water gas 入口温度℃ 1.02C0=25000h-1:202/C0=35000h-1:302C0= shift RWGS)反应制约了CO的去除深度,RWGS反 45000h-;402C0=4,10000h1:原料气(体积分数,%): 应如下式: 20C02十5CH4十0.1C0十X空气+平衡气H2(千基)+25H20 C02十H2=C0十H20,△H=41kmoT1(5) (湿基),其中X=0.95143191 多数研究者认为C0体积分数低于10×10即可满 图1采用催化剂L时C0出口体积分数与入口温度的关系 足PEMFC阳极的要求,但是,进一步提高CO的去 Fig I Effect of inlet tmperatre on CO outlet concentration by use 除深度可提高PEMF℃电池电压,也有利于提高 of catalyst L PEMFC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空速为5000h的条件下,当 本文在M-M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段采用 02C0为2时,C0出口体积分数无法降至10× 选择性甲烷化、第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的M一0法, 10-以下;当02C0增至3时,C0出口体积分数可 使C0深度去除方案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制氢工艺 在135~150℃的较低温度区间内降至10×10-以 流程的需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将C0从30× 下,工作温宽为15℃;当02C0增至4时,C0出口 10-除至1×10-以下的高空速选择性氧化法, 体积分数低于10×10的工作温度区间扩展为120~第 1期 李志远等: 重整气中 CO深度去除方法 O2/CO)通常为 2~4‚大大高于理论氧碳比 (0∙5). 这样‚除 CO氧化反应 CO+ 1 2 O2=CO2‚ΔH1=-283kJ·mol -1 (1) 外‚H2也会发生氧化反应 H2+ 1 2 O2=H2O(g)‚ΔH2=-242kJ·mol -1 (2) 而导致系统效率下降.为了降低 H2氧化消耗、提高 系统效率‚有些研究者提出采用多段选择性氧化流 程 [9--10]‚通过优化各段的氧碳比来减少导入空气量. 然而‚选择性氧化法存在以下缺点:空气导入量需要 精确控制‚且需设置空气与重整气的均匀混合机构 以避免出现热点‚致使系统复杂化;H2 被空气中的 N2稀释‚导致电池效率下降等. 选择性甲烷化法是利用 CO与 H2 发生甲烷化 反应来去除 CO的‚不需引入空气‚避免了选择性氧 化所存在的问题‚因而近几年受到了关注 [11--14].但 是‚重整气中含有约 20%的 CO2‚如 CO+3H2=CH4+H2O‚ΔH3=-206kJ·mol -1 (3) CO2+4H2=CH4+2H2O‚ΔH4=-165kJ·mol -1 (4) 所示‚在 CO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同时‚一部分 CO2也 会与 H2发生甲烷化反应.为减少 CO2 甲烷化反应 消耗的 H2量‚研究者提出了多段甲烷化流程 [11‚15]. 在笔者提出两段选择性甲烷化的 M--M法 [15]中‚第 1段甲烷化采用低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CO从 1%去除到 0∙1%以下‚CO2 甲烷化率低于 1%;第 2 段甲烷化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CO去除到 10× 10 -6以下‚CO2甲烷化率低于 4%‚两段反应的工作 温宽均大于 30℃‚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在选择性氧化和选择性甲烷化去除 CO的过程 中‚催化剂性能和水汽逆变换 (reversewatergas shift‚RWGS)反应制约了 CO的去除深度‚RWGS反 应如下式: CO2+H2=CO+H2O‚ΔH5=41kJ·mol -1 (5) 多数研究者认为 CO体积分数低于 10×10 -6即可满 足 PEMFC阳极的要求.但是‚进一步提高 CO的去 除深度可提高 PEMFC电池电压‚也有利于提高 PEMFC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本文在 M--M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第 1段采用 选择性甲烷化、第 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的 M--O法‚ 使 CO深度去除方案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制氢工艺 流程的需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将 CO从 30× 10 -6除至 1×10 -6以下的高空速选择性氧化法. 1 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文使用两种 Ru/Al2O3催化剂‚均采用浸渍法 制备‚Ru的负载量分别为 0∙8% (质量分数‚记号 H)和 0∙4% (质量分数‚记号 L).实验前‚在常压、 250~300℃下‚使用 N2 与 H2 混合气 (体积比为 1∶1)还原催化剂 3h. 催化剂评价实验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进行 [15]. 入口原料气为第 1段甲烷化出口气体 (含 0∙1% CO、20% CO2、5% CH4、平衡气 H2 (干基 )和 25% H2O (湿基 ))以及空气‚空气量根据 O2/CO计算得 出.本文中‚空速 (gashourlyspacevelocity‚GHSV) 定义为原料气体积流量与催化剂体积之比. 2 结果与讨论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 CO深度去除的 M-- M法 [15].从实验结果看‚在 M--M法中第二段甲烷 化的工作温度较高‚致使其工作温宽和空速受到了 限制.为此‚本文考虑到第2段的 CO去除负荷已经 很小‚便尝试了用选择性氧化取代第二段选择性甲 烷化‚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2∙1 第二段选择性氧化的性能 图 1给出了采用催化剂 L进行选择性氧化时 CO出口体积分数随入口温度的变化曲线. 1.O2/CO=2‚5000h-1;2.O2/CO=3‚5000h-1;3.O2/CO= 4‚5000h-1;4.O2/CO=4‚10000h-1;原料气 (体积分数‚% ): 20CO2+5CH4+0∙1CO+X空气 +平衡气 H2(干基 ) +25H2O (湿基 )‚其中 X=0∙95‚1.43‚1.91 图 1 采用催化剂 L时 CO出口体积分数与入口温度的关系 Fig.1 EffectofinlettemperatureonCOoutletconcentrationbyuse ofcatalystL 如图 1所示‚在空速为 5000h -1的条件下‚当 O2/CO为 2时‚CO出口体积分数无法降至 10× 10 -6以下;当 O2/CO增至 3时‚CO出口体积分数可 在 135~150℃的较低温度区间内降至 10×10 -6以 下‚工作温宽为 15℃;当 O2/CO增至 4时‚CO出口 体积分数低于 10×10 -6的工作温度区间扩展为 120~ ·10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