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向读者推荐的不再是那些经史考据之类的书了,而把 文史与科技并重,这不仅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古籍的态 中 班 度,同时也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入对图书的要求。任何 - 部推荐书目,都是为本时代人推荐好书、指导阅读的, 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推荐性价值也就渐渐消失了。 a 推荐书目,作为向入们揭示与报道图书文献、指导阅 百師 读的工具,它在对图书的挑选、排列、逆注等方面,无不 体现着其鲜明的思想性。这里主要是指推荐书目所反映的 时代的政治倾向性和编目人的思想倾向性。当然这两种倾 向性往往是紧紧相道的。正是这种思想性对读者的感染和 影响,成为推荐书目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书 目答问》产生在19世纪后期,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呈 现着剧烈的变化,“旧学”日益委靡不振;“新学”逐渐发 展。“新学”的发展和这时期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有关。 作为洋务派官僚的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 成为正统文化的坚持者。《书目答问》体现了他这种立场, 成为抵制新学、宣扬旧学的推荐书目。《书目答问》经部 收录的书最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禁毁了二千多 种书籍,张之洞对大部分禁书仍讳莫如深。同时,在《书 目答问》的集部,没有“词曲类”,不录宋、元戏曲,这 是因为在封建社会,戏曲一类民间文学受到正统文人的歧 视,不能登大雅之堂。这些都是张之洞的正统观念的反映。 关于 再如,在梁启超的书目中,首先便举出《论语》《孟子》二 书,他在这两书下的评注中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 书 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调国 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歧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1920 年、梁启超从欧洲旅游回泉,那时中国历史已开始了新的 一页,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在这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