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雄伟者,悲梗者,淫冶者,要皆归本于性情之正,彰瘅之严1。此万世之公理,中外不能僭越,而独未若却而司·迭 更司文字之奇特2。天下文章,莫易于叙悲,其次则叙战。又次则宣述男女之情。等而上之,若忠臣、孝子、义 夫、节妇,决脰溅血3,生气凛然,苟以雄深雅健之笔施之,亦尚有其人。从未有刻划市井卑污龌龊之事,至于二 三十万言之多,不重复,不支厉,如张明镜于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涵涤清光而出,见者如凭阑之观鱼鳖虾 蟹焉;则迭更司者盖以至清之灵府4,叙至浊之社会,令我增无数阅历,生无穷感喟矣。 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著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其 间点染以清客,间杂以村妪,牵缀以小人,收束以败子,亦可谓善于体物;终竟雅多俗寡,人意不专属于是。若迭 更司者,则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奸狯驵酷,至于人意所未尝置想之局,幻为空中楼阁,使观 者或笑或怒,一时颠倒,至于不能自已,则文心之邃曲宁可及耶?余尝谓古文中序事,惟序家常平淡之事为最难著 笔。《史记外戚传》述窦长君之自陈5,谓姊与我别逆旅中,丐沐沐我,饭我乃去。其足生人惋怆者,亦只此数 语。若《北史》所谓隋之苦桃姑者6,亦正仿此;乃百摹不能遽至,正坐无史公笔才,遂不能曲绘家常之恒状。究 竟史公于此等笔墨亦不多见,以史公之书,亦不专为家常之事发也。今迭更司则专意为家常之言,而又专写下等社 会家常之事,用意著笔为尤难 吾友魏春叔购得《迭更司全集》7,闻其中事实,强半类此。而此书特全集中之一种,精神专注在耐儿之死。读者 迹前此耐儿之奇孝,谓死时必有一番死诀悲怆之言,如余所译《茶花女之日记》8,乃迭更司则不写耐儿,专写耐 儿之大父凄恋耐儿之状9,疑睡疑死,由昏愦中露岀至情,则又《茶花女日记》外别成-种写法。盖写耐儿,则嫌 其近于高雅;惟写其大父一穷促无聊之愚叟,始不背其专意下等社会之宗旨:此足见迭更司之用心矣 迭更司书多不胜译。海内诸公请少俟之,余将继续以伧荒之人,译伧荒之事10,为诸公解酲醒睡可也11。书竟, 不禁一笑。 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日,闽县林纾畏庐父叙于京师望瀛楼。 林纾的小说创作成就不高,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与王寿昌、魏易等合作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小说。在这 些译作的序跋里,他阐明关于翻译小说的主要理论。 林纾早期倾向新政,关心国事,因而他译介外国小说也志在维新,一再主张翻译作品要有益于今日之社会”(《鬼 山狼侠传叙》),“以振动爱国之志气"(《爱国二童子传达旨》)。他注重介绍那些反对封建礼教,鼓吹反帝爱 国、宣扬科学和民主,抨击社会黑暗的作品,为现实的政治维新服务。 林纾特别推崇狄更斯的小说,主要原因是这位作家"叙至浊之社会,令我増无数阅历,生无穷感喟矣υ。林纾认为狄 更斯小说囪划市井卑污龌龊之事",描写下等社会的丑恶现象,可以引起我们的借鉴,促使政府和民众改良社会积 弊 林纾的翻译小说,也为中国作家打开眼界。通过中西文学的比较,为本土的艺术创作提供借鉴,促进创作的发展 《孝女耐儿传序》中,林纾特别指出,狄更斯叙家常平淡事令人叹惋悲怆,写下等社会如数家珍。这些西人文章 妙处",呵可侪吾国之史迁",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司马迁,值得古文家借鉴。中国古代的小说,更偏重于描写英雄 人物、历史变革、神奇故事,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在《金瓶梅》《红楼梦》等少数著名小说中才日益精致。林 纾格外重视狄更斯小说的这一特点,正是出于对于中国小说自身传统和未来发展的考虑。注重描写下等社会日常生 活琐事,不仅是艺术技法的问题,也体现出作者关注社会的视角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纾的这些认识,更 具理论革新意义 小说林缘起 觉我,即徐念慈(1875-1908),字彦士,别号觉我,亦署东海觉我。江苏昭文县(今常熟)人。曾为爱国学社 常熟支部负责人。1905年任曾朴创办的小说林书社编辑部主任,后又主编《小说林》月刊。译著有《新舞台》 《黑行星》《美人妆》《海外天》《新法螺先生谭》等多种,另有理论文章《小说林缘起》《余之小说观》《觉我 赘语》及《小说管窥录》等。徐念慈是晩清引人注目的小说理论家,他自觉地借鉴西方黑格尔、康德等人的美学观 点,揭示小说的艺术特征之所在,并较为正确地认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其小说观念在当时新鲜而卓异。 小说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议于春正发刊《小说林月刊社报》。编辑排比既竟,并嘱以言弁其首。觉我 曰:伟哉!近年译籍东流,学术西化,其最歆动吾新旧社会,而无有文野智愚,咸欢迎之者,非近年所行之新小 说哉?夫我国之于小说,向所视为鸩毒,悬为厉禁,不许青年子弟稍一涉猎者也,乃一反其积习,而至于是。果有 沟而通之,以圆其说者耶?抑小说之道,今昔不同,前之果足以害人,后之实无愧益世耶?岂人心之嗜好,因时因 地而迁耶?抑于吾人之理性( Venunft),果有鼓舞与感觉之价值者耶?是今日小说界所宜硏究之一问题也雄伟者,悲梗者,淫冶者,要皆归本于性情之正,彰瘅之严1。此万世之公理,中外不能僭越,而独未若却而司·迭 更司文字之奇特2。天下文章,莫易于叙悲,其次则叙战。又次则宣述男女之情。等而上之,若忠臣、孝子、义 夫、节妇,决脰溅血3,生气凛然,苟以雄深雅健之笔施之,亦尚有其人。从未有刻划市井卑污龌龊之事,至于二 三十万言之多,不重复,不支厉,如张明镜于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涵涤清光而出,见者如凭阑之观鱼鳖虾 蟹焉;则迭更司者盖以至清之灵府4,叙至浊之社会,令我增无数阅历,生无穷感喟矣。 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著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其 间点染以清客,间杂以村妪,牵缀以小人,收束以败子,亦可谓善于体物;终竟雅多俗寡,人意不专属于是。若迭 更司者,则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 奸狯驵酷,至于人意所未尝置想之局,幻为空中楼阁,使观 者或笑或怒,一时颠倒,至于不能自已,则文心之邃曲宁可及耶?余尝谓古文中序事,惟序家常平淡之事为最难著 笔。《史记·外戚传》述窦长君之自陈5,谓姊与我别逆旅中,丐沐沐我,饭我乃去。其足生人惋怆者,亦只此数 语。若《北史》所谓隋之苦桃姑者6,亦正仿此;乃百摹不能遽至,正坐无史公笔才,遂不能曲绘家常之恒状。究 竟史公于此等笔墨亦不多见,以史公之书,亦不专为家常之事发也。今迭更司则专意为家常之言,而又专写下等社 会家常之事,用意著笔为尤难。 吾友魏春叔购得《迭更司全集》7,闻其中事实,强半类此。而此书特全集中之一种,精神专注在耐儿之死。读者 迹前此耐儿之奇孝,谓死时必有一番死诀悲怆之言,如余所译《茶花女之日记》8,乃迭更司则不写耐儿,专写耐 儿之大父凄恋耐儿之状9,疑睡疑死,由昏愦中露出至情,则又《茶花女日记》外别成一种写法。盖写耐儿,则嫌 其近于高雅;惟写其大父一穷促无聊之愚叟,始不背其专意下等社会之宗旨: 此足见迭更司之用心矣。 迭更司书多不胜译。海内诸公请少俟之,余将继续以伧荒之人,译伧荒之事10,为诸公解酲醒睡可也11。书竟, 不禁一笑。 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日,闽县林纾畏庐父叙于京师望瀛楼。 林纾的小说创作成就不高,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与王寿昌、魏易等合作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小说。在这 些译作的序跋里,他阐明关于翻译小说的主要理论。 林纾早期倾向新政,关心国事,因而他译介外国小说也志在维新,一再主张翻译作品要“有益于今日之社会”(《鬼 山狼侠传叙》),“以振动爱国之志气”(《爱国二童子传达旨》)。他注重介绍那些反对封建礼教,鼓吹反帝爱 国、宣扬科学和民主,抨击社会黑暗的作品,为现实的政治维新服务。 林纾特别推崇狄更斯的小说,主要原因是这位作家“叙至浊之社会,令我增无数阅历,生无穷感喟矣”。林纾认为狄 更斯小说“刻划市井卑污龌龊之事”,描写下等社会的丑恶现象,可以引起我们的借鉴,促使政府和民众改良社会积 弊。 林纾的翻译小说,也为中国作家打开眼界。通过中西文学的比较,为本土的艺术创作提供借鉴,促进创作的发展。 《孝女耐儿传序》中,林纾特别指出,狄更斯叙家常平淡事令人叹惋悲怆,写下等社会如数家珍。这些“西人文章 妙处”,“可侪吾国之史迁”,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司马迁,值得古文家借鉴。中国古代的小说,更偏重于描写英雄 人物、历史变革、神奇故事,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在《金瓶梅》《红楼梦》等少数著名小说中才日益精致。林 纾格外重视狄更斯小说的这一特点,正是出于对于中国小说自身传统和未来发展的考虑。注重描写下等社会日常生 活琐事,不仅是艺术技法的问题,也体现出作者关注社会的视角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纾的这些认识,更 具理论革新意义。 小说林缘起 觉我,即徐念慈(1875—1908),字彦士,别号觉我,亦署东海觉我。江苏昭文县(今常熟)人。曾为爱国学社 常熟支部负责人。1905年任曾朴创办的小说林书社编辑部主任,后又主编《小说林》月刊。译著有《新舞台》 《黑行星》《美人妆》《海外天》《新法螺先生谭》等多种,另有理论文章《小说林缘起》《余之小说观》《觉我 赘语》及《小说管窥录》等。徐念慈是晚清引人注目的小说理论家,他自觉地借鉴西方黑格尔、康德等人的美学观 点,揭示小说的艺术特征之所在,并较为正确地认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其小说观念在当时新鲜而卓异。 小说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议于春正发刊《小说林月刊社报》。编辑排比既竟,并嘱以言弁其首。觉我 曰: 伟哉!近年译籍东流,学术西化,其最歆动吾新旧社会,而无有文野智愚,咸欢迎之者,非近年所行之新小 说哉?夫我国之于小说,向所视为鸩毒,悬为厉禁,不许青年子弟稍一涉猎者也,乃一反其积习,而至于是。果有 沟而通之,以圆其说者耶?抑小说之道,今昔不同,前之果足以害人,后之实无愧益世耶?岂人心之嗜好,因时因 地而迁耶?抑于吾人之理性(Venunft),果有鼓舞与感觉之价值者耶?是今日小说界所宜研究之一问题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