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从运动方程中消去t得轨迹方程 3x2坐标之间的关系 2.位移( Displacement)—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1)位移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t时刻质点运动到A点,其矢径为rA,t△t时刻质点运动到B点,其矢径为r。则在△t内 质点的位置从始点A变化到终点B。我们把由始点A到终点B的有向线段AB定义为质点的位移矢量,简称 位移,用Δ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位移是质点在△t时间内的位移 2)位移的计算 由矢量计算可知 F4+△F=FB B 即位移等于终点B与始点A的位置矢量之差。 大小:△=4B方向:A→B 在直角坐标系中F=x1i+y+zk, 图1-5曲线运动中的位移 rR=xgi tyre +gk AF=rB-=(rgi+yBj+zBk)-(xityj+z,k) =(xB-xi+g-yj+(zB-z)k 大小|△=√(x-x1)2+(-y1)+(=-z,) 方向余弦:cosa V8-3 COSY= 3)位移与路程——位移与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位移是矢量:是描述质点位置矢量的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标量:是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在Δt内走过的轨道的长度,而位移大小是质点实际移动的直线距离;位移和位矢均为矢量, 但路程为标量,路程用ΔS表示。只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的大小相同。除此之外,其他情况位移和 路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4)小结:位移是位置矢量的增量,是与运动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它是时间间隔的函数,与位置矢量不同 的是,一旦参考系确定,位移和坐标系原点的选择无关 *关于“米”的定义: 1.19世纪: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一米; 1889年:国际计量大会(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 and Measures)上,通过用铂铱合金米尺上 两刻度线的距离为一米。(国际米原器:精度为百万分之一。 3.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米等于氪-86原子的2p和5d能级间跃迁辐射的真空波长的1,650,763.73 倍的长度。 4.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路程的长度 、速度( Velocity)-粗略描述质点位置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