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拚如此。可畏之甚也。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 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 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 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 焉以自欺者。然或己明而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 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 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憓,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 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程子曰:“身有 之身当作心。”忿,弗粉反。憓,敕值反。好、乐,并去声。忿憷,怒也。 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 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 而不知其味。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 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 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 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揜如此。可畏之甚也。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 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 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 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 焉以自欺者。然或己明而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己有,而无以为进德之 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 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 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程子曰:“身有 之身当作心。”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乐,并去声。忿懥,怒也。 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 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 而不知其味。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 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 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 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