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7)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年第2期 达作者的情志,以感动读者的心灵。刘勰在《文心雕龙·杂文》中说:“原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 志,身挫凭乎道胜,时屯寄于情泰莫不渊岳其心,麟风其采,此立本之大要也。”并例举了许多 作品,以证其词。 由于作者所感心情不同,因此表现在艺术风格、表达方式上也就有差别,正如何休在《公 羊春秋解诂·宣公十五年》所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情以物 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杜甫多忧怨怒抑之气(刘基语);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 英雄语,无学问语(周济语),而锋芒毕露。慷慨激昂如文天祥,惋委凄切如李清照;李后主亡国 前后境遇悬殊,词风大变,而烩炙人口的作品是属后期之作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的主旋 律是抒发个人、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而对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虚情假意之作持批判态度,正 如葛洪说的:“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今诗纯虚誉,故有损而贱也。”(《抱朴子·辞义》)批评魏 晋时期,浮华妍丽文风。并由此影响着中国的审美情趣,一般地说传统审美情越趋向自然、抒 情、幽怨之作。总之,诸如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相思怀古失意高别等丰富的人生内容:成为中 国艺术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并拓展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空河,由此成为传统审美价值取向 四、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表现事物内在意蕴和作者内心情感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 本不同,这与《周易》的特点:“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 隐”(《系辞下》)有着密切的关系 1.极深研几。易与天地准,弥纶天地之道;易道深奥几微,由此《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 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 而通之以尽其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是说通过卦象及辞解决了不尽之言,不尽之意,鼓舞着 人们去“极深而研几”,“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这既是探索掌握天地自然之道的方法;也: 人”作易和后人解易的方法这一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认识论的发展,也成为艺术和审美的 指导思想。 2以类万物之情六十四卦卦象,包容着天地万物之象,但它不模写具体事物的形象,所以 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拟诸形容,象其物宜。”象是具体形器的抽 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是“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系辞下》),象征某些事物的特 性《系辞下》例举了一些卦象的象征意义。如离至象征着结绳而为网图,以佃以渔;益象征着 木为耜,揉木为耒,以事农耕;随象征着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所以说“其称 名也小,其取类也大,……”“象事知器”中国艺术中的象征、比兴无不来源于此 3.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艺术作品的品评都强调其妙处尽在不言中,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作 品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审美观念源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欧阳修对此曾作了精 辟的阐释,他认为对这句话不能片面地理解,书不尽言,在于言简意赅;言不尽意,在于蕴含着 深刻的道理,“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曲,而尽其理。刘勰认为文艺要像深 刻理解《易》的互体、爻变一样,从而创作和领会其美,“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辞生互体,有似变 爻。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文心雕龙·隐秀》)“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 128·上 海 社会 科学院学 术季刊 年第 期 达 作者的情 志 , 以 感 动 读者 的心 灵 。 刘 娜在《文 心雕 龙 · 杂 文 》中 说 “ 原 兹文 之 设 , 乃 发 愤 以表 志 , 身挫凭 乎道胜 , 时屯寄于情泰 , 莫不渊 岳其心 , 麟凤 其采 , 此 立 本之大要 也 。 ” 并例举了许多 作品 , 以证其词 。 由于 作者所感心情不 同 , 因此表现在艺术风 格 、 表达方式上 也就有差别 , 正如 何休在《公 羊春秋解话 · 宣兮十五 年 》所说 “ 男女有所怨恨 , 相从 而 歌 · 饥 者歌其食 , 劳者歌其事 。 ”情以物 迁 , 辞以情发 《文心雕龙 · 物色 》 , 杜甫多忧怨怒抑之气 刘基 语 ,稼轩不平之 鸣 , 随处 辄发 , 有 英雄语 , 无 学 问语 周济语 , 而 锋芒毕露 。 慷慨激 昂如文 天 祥 , 惋委凄切如李清照 李后 主亡 国 前后 境遇 悬殊 , 词 风大变 , 而烩炙人 口 的作品是属 后 期之作 。 因此从 总体上 看 , 中国艺术的主旋 律是抒发个人 、 国家 、 民族 的忧 患意识 而对粉饰太 平 、 歌功颂 德 、 虚情假意之作持批判态度 , 正 如葛洪说的 “ 古诗刺过失 , 故有益而贵 今诗纯 虚誉 , 故有损而 贱 也 。 ” 抱朴子 · 辞义 》批评魏 晋 时 期 , 浮 华妍 丽 文 风 并 由此 影 响着 中国的审美情趣 , 一般 地 说 传统 审美 情趣 趋 向 自然 、 抒 情 、 幽 怨之作 。 总之 , 诸如忧 国忧 民 , 悲天悯人 , 相 思怀古 , 失意离别等丰富 的人 生 内容 , 成 为 中 国艺术发展 中的一条主线 , 并拓展 了中华民族的审美 空间 , 由此 成为传统审美价值取 向 。 四 、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中国美学 讲究深刻 地表现 事物内在意蕴和 作者 内心情感 , 与西方古典美 学 中的模仿说根 本不 同 , 这 与《周 易 》的特点 “ 其称名也小 , 其取类也大 。 其 旨远 , 其辞文 , 其言曲而 中 , 其事肆而 隐 ” 《系辞下 》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极 深研几 。 易与天地 准 , 弥纶天 地之道 易道深奥几 微 , 由此《系辞上 》说 “ 书 不尽 言 , 言 不尽 意 ” “ 然 觅 圣人 之意 不可见乎 子 日 , 圣人 立象 以尽意 , 设 卦以尽情 伪 , 系辞焉 以尽 其 言 , 变 而通 之 以 尽其利 , 鼓之舞之 以尽 神 ”这是说通 过 卦象及 辞解决 了不尽之言 , 不尽之 意 , 鼓 舞着 人 们去 “ 极深而研几 ” , “ 探 啧索 隐 , 钩 深致远 ” 。 这 既是 探索 掌握天 地 自然之道 的方法 也 是 “ 圣 人 ”作 易和后人 解 易的方法 。 这一方法 深深 地影 响着 中国认识论 的发 展 , 也成 为艺 术和 审美 的 指导 思想 。 以类万物之情 。 六 十四 卦卦象 , 包容着天 地万 物之象 , 但它不模写具体事物 的形 象 , 所 以 《系辞上 》说 “ 形 而 上 者谓 之道 , 形 而下者谓 之器 。 ”“ 拟诸形 容 , 象其物宜 。 ”象是 具 体形器 的抽 象 六 十四 卦 、 三百八十四 交就是 “ 类万物之情 ” , “ 通 神明之德 ” 《系辞下 》 , 象征某些 事物 的特 性 《系辞下 》例举 了一些 卦象 的象征意 义 。 如离奚 象 征着结绳而 为网髻 , 以 佃以渔 益奎 象 征着 牙 木为招 , 揉木 为来 , 以事农耕 随奎 象征着服牛乘马 , 引重 致 远 以利天 下 … … 。 所 以说 “ 其称 名也小 , 其取类也大 , … … ”“ 象事知器 ” 。 中国艺术中的象 征 、 比兴无 不来源于 此 。 言有 尽而 意 无穷 。 对 艺术作 品的品评都强调 其妙处 尽 在不 言 中 , 只 可意 会难 以 言 传 作 品讲究含蓄 , 言有尽 而 意无穷 , 这一审美观念源于 “ 书不尽言 , 言不 尽意 ” , 欧 阳修对 此 曾作 了精 辟的阐释 , 他认 为对 这句 话 不 能 片面地理解 , 书 不 尽 言 , 在 于 言 简意 赅 言 不 尽 意 , 在 于蕴 含着 深刻的道 理 , “ 书 不 尽 言 之烦 , 而 尽其 要 言不 尽意之委 曲 , 而 尽 其理 。 ’ , 刘 超 认为文 艺要 像深 刻理解《易 》的互 体 、 艾变一 样 , 从而 创作和领会其美 , “ 深文 隐蔚 , 余 味曲包 , 辞生互体 , 有似变 艾 。 言之秀矣 , 万虑 一交 。 动心惊耳 , 逸 响笙鲍 。 ” 《文 心雕 龙 · 隐秀 》 “ 至 精而 后 阐其妙 , 至变而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