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2MB 文档页数:8
为研究不同含水状态岩石的动态损伤特性,制备干燥、半饱和、饱和3种不同含水状态的砂岩试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以4种不同的低入射能对岩石进行损伤冲击试验.通过核磁共振测试实验对岩石试样进行孔隙扫描,获取岩石孔隙的T2谱曲线、孔隙度以及孔隙成像等数据.通过试验发现:(1)冲击能量的增加导致岩石的平均应变率和强度的增大;(2)不同含水状态的岩石受到冲击后,孔隙度与孔隙度变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与冲击前相比,岩石的T2谱曲线有明显右移趋势,同时出现谱峰增加的现象,而且冲击能量越大,孔隙谱峰增加越明显;(4)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孔隙数量和尺寸有明显的增加,展现出岩石内部孔隙扩展和演化的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3MB 文档页数:7
构建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研究γ预辐照对铍在一号电火花加工油(EDM-1)中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铍试样质量变化,进行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铍在EDM-1管流冲刷条件下受冲刷腐蚀和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前者主要受试样表面形态影响,后者主要受γ预辐照剂量、杂质元素、EDM-1中含硫有机物等的影响.辐照前后,试样质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腐蚀速率基本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γ预辐照促进了铍试样在EDM-1中点蚀核和蚀孔的产生,腐蚀2880 h后,未接受预辐照试样仅产生较为明显点蚀核,而接受200和100 kGy预辐照试样中的部分点蚀核发展成为蚀孔,前者直径约为后者2倍.点蚀核和蚀孔区域出现Al、Si、Fe、Cr、Ti等杂质元素及S元素,杂质元素为诱导产生点蚀的重要因素,含S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于蚀孔内部的SO2和SOx,促进蚀孔的形成及扩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41KB 文档页数:197
第一讲 人际沟通与管理沟通 沟通过程及沟通要素构成 如何实施有效的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沟通 第二讲 组织内部管理沟通 第三讲 沟通策略与沟通技能 管理者的沟通环境分析 管理者沟通策略 管理者沟通技能 第四讲 冲突管理中的沟通 冲突的基本概念 冲突管理原则 冲突管理中的沟通策略和方法 第五讲 有效的谈判 谈判的基本概念 谈判的理论与艺术 谈判中的沟通 第六讲 危机管理中的沟通 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 危机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危机管理中的沟通 第八讲 有效演讲 演讲成功的基本要素 演讲的类型 演讲技能 演讲中的视听辅助工具使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56
第8章 领导 第9章 决策 第10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3.5KB 文档页数:10
(1)不考虑构件与冲击物接触后的回弹。 (2)不计冲击物的变形。 (4)不计冲击过程中的声,热,塑性变形等能量损耗,机械能守恒定律仍成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2MB 文档页数:11
1.掌握冲击电流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利用冲击电流计测量电容的实验方法; 3. 掌握利用冲击电流计测量高阻值电阻的实验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6
为了研究中国核电主管道铸造不锈钢Z3CN20-09M的热老化,在300、350和400℃下,对Z3CN20-09M进行了长达30000h的加速热老化实验.对不同热老化时间下的样品进行了冲击性能和铁素体纳米硬度测定.以夏比冲击功作为热老化脆化参量,利用拟合的方法得出该材料的热老化激活能为51.962kJ·mol-1.通过热老化因子P得出了用夏比冲击功表示的热老化脆化动力学公式.利用热老化激活能和热老化动力学公式预测了Z3CN20-09M在实际运行温度下服役40a内的夏比冲击功和铁素体显微硬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在运行5a内是该材料韧性迅速下降的时期,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下降过程趋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0.54KB 文档页数:7
本标准代替GB/T15055一1994《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本标准参照GB/T13914一2002《冲压件尺寸公差》、GB/T13915—2002《冲压件角度公差》和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的部分内容,调整了部分公差,增加 了术语和定义,并作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3MB 文档页数:31
3.4薄板的冲压成型 3.4.1分离工序 3.4.2变形工序 3.4.3冲模的分类和构造 3.4.4冲压工艺过程的制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8.19KB 文档页数:6
基于采空区冒落过程中冒落岩体与空气相互作用中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建立了冲击气浪风速模型,设计制作了模拟实验测试装置。实验表明,随着下落高度增加,冲击气浪风速增加幅度略有减缓,采用大断面空间小尺寸的\打气筒\模型计算能够更好地反映冒落过程中的气体流动过程,但应该以\打气筒\和\绕流\的复合模型表征冲击起浪。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的实验模型与理论模型有很好的相似性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