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72KB 文档页数:2
一、判断题 1、 速度环量是一个标量,具有正负号。 ( ) 2、 任意曲线上的速度环量与曲线的形状有关。 ( ) 3、 偶极流是点源和点汇的叠加。 ( ) 4、 在研究紊流边界层的阻力特征时,所谓粗糙区是指粘性底层的实际厚度Δ小于粗糙高度。 ( )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26KB 文档页数:2
1、402LB-50型立式轴流泵,在转速n为585r/min时,流量qV为1116m3/h,扬程H为14.6m, 由泵样本上查得泵的汽蚀余量Δh为12m。若水温为40℃,当地大气压力p为100kPa,吸入管 的阻力损失hw为0.5m,试求泵的最大安装高度为多少(已知40℃水的Hvp=0.75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1.37KB 文档页数:9
为了准确预测直线滚动导轨副的摩擦力大小及受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导轨副的流体润滑状态,基于Hertz接触理论研究了直线导轨副摩擦力受滚珠接触角和预紧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接触理论建立了直线导轨滑块的受垂直载荷的静力学平衡方程.利用Hertz接触理论分析直线滚动导轨受外力时各列滚珠接触力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对临界载荷的分析,建立了随外载荷变化的考虑润滑油膜阻力的直线滚动导轨副摩擦力模型.以国产某型号直线滚动导轨副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受载摩擦力模型进行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了润滑油膜阻力、接触角和预紧力等因素对直线导轨副摩擦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直线滚动导轨副摩擦力在润滑条件下,受接触角变化和预紧力退化的影响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8.5KB 文档页数:64
重点: 重力、压力及重力和压力综合作用的3种气 体管流的水力特征; 流体输配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及 相关概念; >环路与环路位压,阻力平衡,动静压的相互 转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28KB 文档页数:6
一、主要内容 1、有旋流动和无旋流动、速度环量和旋涡强度、速度势和流函数。 2、基本的平面有势流动,有势流动的叠加。 3、有势流动应用举例。 4、边界层的概念。 5、绕流物体的阻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38.5KB 文档页数:5
结构原理与液体输送机械大体相同。但气体p<<液体(p气),故气体输送有自身的特 点。 气体输送的特点: ①动力消耗大:对一定的质量流量,由于气体的密度小,其体积流量很大。因此气体输送管中的流 速比液体要大得多,前经济流速(15~25m/s)约为后者(1~3m/s)的10倍。这样,以各自的经济流速输 送同样的质量流量,经相同的管长后气体的阻力损失约为液体的10倍。因而气体输送机械的动力消耗往 往很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8.5KB 文档页数:6
2.2离心泵 2.2.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离心泵的主要构件——叶轮和蜗壳 (2)离心泵的理论压头H 假设:①叶片的数目无限多,叶片的厚度无限薄从而可以认为液体完全沿着叶片的弯曲表面流动, 无任何环流现象;②液体是理想流体,无摩擦阻力损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3.12KB 文档页数:5
考虑低、特低渗透油藏裸眼压裂水平井流体从基质-裂缝-水平井筒及基质-水平井筒的耦合流动,以等值渗流阻力法及叠加原理为基础,将裸眼压裂水平井渗流区域划分为三个流动区域:流体在水平井压裂裂缝内的达西线性流动区域、水力压裂裂缝泄流引起的非达西椭圆渗流区域和流体在地层中的径向渗流区域.建立裸眼水平井水力压裂多条横向裂缝相互干扰的非达西产能预测模型,分析水力裂缝参数对产能影响,揭示裸眼压裂水平井开采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裂缝条数越多,裂缝干扰越强,水平井压裂存在一最优裂缝条数;裂缝沿水平井筒排布靠近两端、中间相对较稀,且两端长、中间短的开发效果最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12
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环路喷射装置并结合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高温高压CO2环境流体喷射条件下X70钢的腐蚀产物微观形貌、基体表面三维形貌、腐蚀减薄量及其统计规律,并探讨了与流体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流体喷射条件下,不同流态区域内流体传质速率和壁面切应力的差异是造成X70钢腐蚀产物、基体表面三维形貌及腐蚀减薄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按照层流区→壁面喷射区→过渡区的顺序,流体壁面切应力逐渐增加,不断减薄腐蚀产物膜直至其脱落,造成传质过程阻力减小,传质速率增大,腐蚀过程不断加剧.因此,按照层流区→壁面喷射区→过渡区的顺序,X70钢表面腐蚀产物膜由完整致密向疏松多孔变化,基体表面三维形貌呈现平坦→陡峭→非常陡峭的特征,三维表面高度偏差和均方根偏差、腐蚀减薄量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高温高压流体喷射条件下,X70钢的CO2腐蚀速率与壁面切应力之间较好地满足指数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MB 文档页数:5
为了保证浓密机在高料位下不压耙,一般通过增设循环系统使料浆始终处于活化状态,降低耙架运行阻力.然而,目前循环参数对底流的影响规律不明确,造成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缺乏科学依据,为此开展了循环参数对底流的调控研究.分析循环系统的作用原理,将循环系统作用范围划分为两大区域,揭示循环参数对底流的调控机制,运用微积分原理对区域内的底流体积分数变化进行求解,最终建立浓密机底流调控数学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底流循环实验参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开启底流循环后,底流体积分数开始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底流体积分数差随着循环流量及循环高度增大而增大,体积分数变化幅度为0.7%~2.2%,稳定所需时间随流量及高度增加而减小.该理论模型完全吻合验证结果函数,为循环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