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15)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5KB 文档页数:15
近年来,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已开始由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走向实 用。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菌种改良技术和手段,也为攻克医学上的 疑难杂症—癌、遗传病及艾滋病的深入研究和最后的治愈提供了可能;为农业的 第三次革命提供了基础;为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现在由工程菌 产生的珍稀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人生长激素、乙肝表面抗原等等部已先后面 市,基因工程不仅保证了这些药物的来源,而且可使成本大大下降。但是从许多研 究中发现,工程菌在保存过程中及发酵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不稳定性,因而工程菌不 稳定性的解决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基因工程这一高技术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 之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47KB 文档页数:55
▪ 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是两性表面活性 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 内聚集而成的,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 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是一种自我组织 和排列而成的,并具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造。 2.4 超临界流体萃取 ▪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 也叫气体萃取gas extraction、流体萃取fluid extraction、稠密气体萃取(dense gas extraction) 或蒸馏萃取(destraction),由于萃取中的一个重要 因素是压力,有效的溶剂萃取过程也可以在非临界状 态下实现,因此广义地也称之为压力流体萃取 pressure fluid extraction。它是利用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SCF),即其温度和压力略超 过或靠近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介于气 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 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 目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3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都有那些? 答案:A:内源性污染 动植物本身所带的微生物或从环境中吸收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食品污染。1.动物 的呼吸道、消化道、体表面的微生物,2.植物的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总共非 三类:一类是非致病性的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二类是致病性的微生物,三类 为产微生物毒素的。 B:外源性污染 1.通过水、空气、土壤的污染。 2.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 3.通过运输的污染 4通过保藏过程的污染 5.病媒害虫的污染 C: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1.食物传染疾病 2.食物中毒 3.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主要是微生物的毒素。 4.造成食品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65MB 文档页数:347
第一篇 切削加工 第一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 第三章 光整加工和特种加工 第四章 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分析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第二篇 工程材料基础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二章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三篇 铸造 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 第二章 常用铸造合金 第三章 特种铸造 第四章 铸造工艺设计 第四篇 压力加工与粉末冶金 第一章 金属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压力加工方法 第三章 锻造工艺设计 第四章 板料冲压 第五篇 焊接与粘接 第一章 焊接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常用焊接方法 第三章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第四章 焊接结构设计 焊接概述 第六篇 材料与毛坯的选择及毛坯质量 第二章 材料的选择 第三章 毛坯的选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69KB 文档页数:13
利用氧气吹炼镍锍直接得金属镍,其关键在于去锍保镍。本文利用选择性氧化原理,提出氧化转化温度的概念。热力学分析指出,去硫保镍的条件是:1、镍锍熔体用O2开吹的温度必须超过该组成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对含硅20-25%的镍硫,其开吹温度不能低于1350-1400℃。2、随着熔体中硫含量的减少,相应地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随之增高。吹炼操作必须迅速进行,以保证熔池温度上升的速度永远高于转化温度增高的速度。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可用一步法按下列反应[S]+2NiO(s)=2[Ni]+SO2进行计算。热力学分析又指出:1.镍锍内含铜全部留在熔体之内,在吹炼过程中不被氧化。2.镍锍中的铁最易被氧化,但当降低到0.8—1.0%后即不能被氧化而以残铁留在熔体之内。3.镍铳含钴如小于1%也将留在熔体之内。通过在卡尔多斜吹旋转炉进行的半工业吹炼实验,在采用上列热力学推论得出的去硫保镍条件下,硫能顺利地降到1—2%,充分地证明了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克服在初期探索性试验中遇到大量镍氧化的困难。在吹炼末期,由于熔体中硫的扩散速度减减慢,熔池表面逐渐有NiO层累积。采用不吹氧空转还原,可进一步去硫而提高镍的回收率。镍的直接回收率大于90%,而总回收率大于95%。镍的主要损失来自高温下镍及其氧化物的挥发熔体中残铜、残铁及残钻的存在也通过实验予以证实。动力学分析指出,熔体中硫的扩散是脱硫反应的控制性环节。硫的传质系数β及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式分别为:\\[\\begin{array}{l}{\\rm{\\beta = 8}}{\\rm{.30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rm{D = 8}}{\\rm{.30 \\times 1}}{{\\rm{0}}^{{\\rm{ - 2}}}}{\\rm{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end{array}\\]镍锍是火法冶金提镍的中间产物。从镍锍提制金属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直接电解;(2)
首页上页9596979899100101102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1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