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0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1MB 文档页数:12
以承德钼尾矿和水泥构成的简单免烧砖体系,对其在成型工艺、微观结构和着色特性方面进行基础工艺研究.结果显示,水泥-钼尾矿免烧压砖适宜的水泥/钼尾矿质量比为0.18~0.25,成型水/固体原料质量比为0.1,成型压强25 MPa,保压时间30 s,在阶梯式成型施压方式下可改善砖块性能.经长期养护后,压砖中Ca (OH)2、钙矾石和CaCO3的相对含量会随水泥掺量增加而逐渐升高,而云母含量则逐渐降低.当水泥量质量分数达25%时,会有低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相(AFm)形成.此外,在试块中可见大量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钙矾石和Ca (OH)2矿相形成.掺加9%以内氧化铁型红、黄、绿颜料,对试块强度无不利影响,而掺加蓝、黑颜料会使试块强度损失,在保证砖材强度前提下,添加量宜控制在6%~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52
第六章 频率响应综合法 系统综合: 根据系统已知部分的特性,确定校正方式和校正装置,使系统的整体特性符合要求。 综合的核心是设计校正装置。 校正方式: 串联(重点)、反馈、前馈、复合。 频域综合:设计校正装置,使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主要是幅频特性的Bode图)满足要求。 状态空间方法(现代控制理论) 数学模型—— 一阶微分方程组 分析—— 时域 核心内容—— 状态变量的可控、可观性 设计—— 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最优控制 状态信息的获取——状态观测器 (涉及第二、三、七、八章) 第九章 离散控制系统 1.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 2. 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 z变换,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开环、闭环) 3.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法 稳定性,极点分布与暂态性能,稳态误差 第十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典型非线性特性及其特征(死区、饱和、间隙、继电特性) 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与极点的关系) 相轨迹的绘制(解析法,等倾线法) 由相轨迹图求时间及时间响应(积分法,增量法)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272
(一)理论课程 1《管理学原理》 2《财务管理》 3《经济学》 4《市场营销》 5《旅游策划学》 6《旅游学概论》 7《导游业务》教学大纲 8《旅游政策与法规》 9《旅游英语》 10《旅游线路设计》 11《旅游规划与开发》 12《旅游接待业》 13《旅游目的地管理》 14《旅游消费者行为》 15《旅游信息化运营与管理》 16《统计学应用》 17《旅游规划应用软件(1)》 18《旅游规划应用软件(2)》 19《旅游资源学》 20《手绘表现》 21《遗产保护与开发》 22《国际礼仪》 23《商务谈判》 24《旅游美学》 25《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6《导游英语口语》 27《观赏植物与园林赏析》 28《旅游发展前沿》 29《旅游环境保护》 30《旅游文化概论》 31《生态旅游》 32《旅游标准化与新业态》 33《线性代数 A》 34《概率与数理统计 C》 (二)实验课程 35《旅游信息化运营与管理》 36《统计学应用》 37《旅游规划应用软件(1)》 38《旅游规划应用软件(2)》 39《手绘表现》 (三)实践课程 40《市场营销》 41《毕业实习(1)》 42《毕业实习(2)》 43《毕业论文》 44《经济学》 45《导游业务》实训教学大纲 46《旅游线路设计》 47《旅游规划与开发》 48《旅游接待业》 49《旅游资源学》 50《专业社会实践(暑假)》 51《遗产保护与开发》 52《国际礼仪》 53《商务谈判》 54《旅游美学》 55《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6《生态旅游》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1MB 文档页数:467
I 目 录 1.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风景园林专业导论》 《高等数学 D》 《素描风景画》 《构成基础》 《色彩风景画》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 《园林 AUTOCAD 制图》 《园林 AUTOCAD 制图》实践 《园林植物学 1》 《园林植物学 2》 2.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 《风景速写》 《建筑制图 A1》 《建筑制图 A2》 《中国画基础》 《书法》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Photoshop 辅助园林制图》 《测量学 C》 《测量学实习 B》 《风景园林模型制作》 《园林效果图电脑表现》 《建筑设计原理 B》 《植物造景 B》 《文献检索》 《艺术设计概论》 II 《创造性思维训练》 《民间美术 A》 《设计史》 《园林制图》 《人体工程学 A》 《中外美术概论》 《艺术摄影》 《环境心理学》 《插花艺术》 《建筑赏析》 《中外城市建设史 A》 3.专业课平台必修课 《道路及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外园林史》 《风景园林工程 1》 《园林建筑设计 1》 《风景园林工程 2》 《园林建筑设计 2》 《公园规划设计》 4.专业课平台选修课 《城市规划原理 C》 《景观雕塑》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园林生态学》 《风景园林专业英语》 III 《园林工程概预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风景园林环境分析》 《园林建筑构造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遗产保护与发展》 《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大纲 《外部空间设计》 《中外建筑史 B》 《乡土景观设计》 《建设工程经济》 《乡村休闲游憩与旅游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思潮》 《园林法规》 《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 《三维动画创作 B》 《园林文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14MB 文档页数:95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 一、标本的处理 二、抗原的保存与修复 三、抗体的处理与保存 四、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 五、质量控制 第二节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一、组织处理 二、荧光抗体的标记及染色 第三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二、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三、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 四、酶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常用的酶及显色底物 第四节 亲合组织化学染色 一、生物素-亲合素法 二、葡萄球菌A蛋白法 三、凝集素法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第五节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一、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二、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标本制备要求 三、 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 思考题 小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38.57MB 文档页数:95
所谓地震测线,是指沿着地面进行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测线的布置对于了解质结构关系很大。地震测线要结合以往的地震地质资料,并且根据所需完成的地质任务进行布置。 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了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必须连续地追踪各界面的地震波。因此,就要沿测线在许多个激发点上分别激发,并进行连续的多次观测。每次观测时,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一定的关系,以保证能够连续追踪地震界面。 一、对激发的要求 二、陆上用炸药震源 三、陆上用非炸药震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2MB 文档页数:5
根据鄂西地区高磷鲕状赤铁矿的矿物特性结合煤基直接还原方式的特点进行了脱磷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还原煤为哈密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低磷质量分数为0.031%的铁精粉;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结果,必须保证满足还原脱磷条件的最佳还原温度和配碳量(本实验条件下,最佳还原温度为1250℃,矿煤比1.25),生球要有适宜磷还原的二元碱度(R ≤ 0.8),适中的原矿粒度(2 mm以下),最后保证达到反应平衡的还原时间(50 m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1.85KB 文档页数:4
制备具有不同原位Tic颗粒含量的喷射沉积7075铝合金,在610 ℃和620 ℃进行二次加热并保温30min,淬火固定半固态组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组织,利用平均截线法统计其晶粒尺寸,分析不同颗粒含量对喷射沉积7075铝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TiC颗粒含量达到2.91%(体积分数)时已经产生良好的钉扎效果,使得合金基本保持喷射沉积组织特征,能够满足后续的半固态成形工艺要求;TiC颗粒含量超过2.91%后,晶粒尺寸会进一步减小,但晶界上的颗粒明显增多并呈网状分布;TiC颗粒含量小于2.91%时,局部区域发生晶粒的异常长大现象,使合金组织的均匀化程度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2MB 文档页数:6
对Q235级低碳钢板条马氏体在550℃多道次单向压缩变形后退火和室温大塑性变形轧制后在此温度退火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未变形板条马氏体在此温度的回火组织演变,讨论了变形对马氏体分解过程、铁素体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析出碳化物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变形显著影响马氏体分解过程,促进渗碳体的析出和铁素体回复及再结晶.热变形组织铁素体再结晶晶粒尺寸在0.5μm左右;渗碳体形貌从细棒状向球状转变,随变形量增大渗碳体尺寸增大,继续保温60min导致铁素体晶粒长大到1μm左右,晶粒内部的渗碳体消失,原先在铁素体晶界析出的渗碳体球化、粗化.冷轧试样在550℃退火保温时间在30min内得到0.3~0.4μm超细晶粒和尺度小于150nm的弥散渗碳体颗粒组织;随退火保温时间延长到60min,铁素体再结晶晶粒长大到1.9μm,渗碳体颗粒尺寸约160n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2.4KB 文档页数:8
以KOH为改性剂,利用渣碱共熔反应对攀钢含钛电炉熔分渣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地将炉渣中Ti元素从原来的重钛酸镁选择性地富集到偏钛酸钾中,同时渣中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铝酸盐和硅酸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共熔反应中煅烧温度、渣碱比(含钛电炉熔分渣的质量与KOH质量之比)、保温时间等对Ti元素迁移富集和镁铝尖晶石转化的影响.当渣碱比为1∶2.1、煅烧温度700℃及保温时间1 h时,生成的偏钛酸钾衍射峰达到最强,镁铝尖晶石的衍射峰最弱,有效地实现了Ti元素的选择性富集及镁铝尖晶石的物相转化.实验证实了较高K/Ti比(K2O与TiO2的摩尔比)是生成偏钛酸钾的主要原因.以最佳碱熔条件下得到的共熔渣为原料,经过后续处理,在850℃的条件下合成了六钛酸钾纳米晶须
首页上页10010110210310410510610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0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