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0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8.91KB 文档页数:6
在750、800、825和850℃温度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430不锈钢冷轧薄板的等温退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和组织的变化规律,并对关键织构体积分数的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退火过程的进行,α取向线上的织构强度逐渐减弱,而γ取向线上的织构强度则略有加强,并保持在较高的值;再结晶过程中,{111}和{112}织构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而{100}和随机取向晶粒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定量分析表明,退火温度越低,完全再结晶后材料内部关键织构的体积分数越偏离冷轧态.最后,针对{111}、{112}、{100}和随机取向织构的体积分数在再结晶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建立了JMAK型再结晶织构演变动力学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7MB 文档页数:6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连续流化床内铁矿粉还原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两级连续流化床内氧化铁还原及煤气氧化耦合动力学模型.R1级流化床主要为FeO的还原,采用优质煤气作为还原剂,FeO来自R2级反应器;R2级流化床主要将Fe2O3还原到FeO,Fe2O3来自预热的R3流化床反应器,还原气来自R1还原尾气.模型主要计算结果与文献吻合.并以此为模型研究了矿粉粒度、流化床内压力等参数对流化床还原效果的影响.为了取得矿粉平均金属化率不小于85%、煤气利用率不低于38%和气矿比950~1050 m3·t-1的还原效果,流化床应满足如下工艺条件:矿粉平均粒度1.5 mm以下,流化床温度780~800℃,煤气还原势不低于93%,惰性气体体积分数小于5%,R1流化床内煤气平均压力3.5×105~4.0×105 Pa,停留时间的倒数ug/H=1.0~1.1 s-1,R1流化床矿粉平均停留时间30 min,R2流化床矿粉平均停留时间20 m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MB 文档页数:784
1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高等数学 C》 《无机化学 B》 《无机化学实验 B》 《药学类专业导论》 《医用物理学 B》 《有机化学 A》 《有机化学实验 A》 《生物化学 D》 《分析化学 D》 《分析化学 D》实践 《生理学 C》 《物理化学 C》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 II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药学野外实习》实习(见习) 2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 《人体解剖学 A》 《医学统计学》 《实验动物学 A》 《细胞生物学 B》 《中医药学概论》 《医学导论》 《医学免疫学 E》 《病理生理学 B》 《医学微生物学 A》 《诊断学 B》 III 3专业课平台必修课 《药理学 A》 《药理学实验》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物分析 A》 《药物分析 A 实验》 《药剂学 A》 《药剂学 A 实验》 《药物制剂工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药学生产实习 A》 《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4专业课平台选修课 《波谱解析》 IV 《生物制药工艺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1MB 文档页数:792
I 目 录 1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高等数学 C》 《无机化学 B》 《无机化学实验 B》 《药学类专业导论》 《医用物理学 B》 《有机化学 A》 《有机化学实验 A》 《生物化学 D》 《分析化学 D》 《分析化学 D》实践 《生理学 C》 《物理化学 C》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 II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药学野外实习》实习(见习) 2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 《人体解剖学 A》 《医学统计学》 《实验动物学 A》 《细胞生物学 B》 《创新创业课程》 《医学导论》 《医学免疫学 E》 《病理生理学 B》 《生物技术制药 A》 《医学微生物学 A》 《药物毒理学 A》 III 《诊断学 B》 3专业课平台必修课 《药理学 A》 《药理学实验》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物分析 A》 《药物分析 A 实验》 《药剂学 A》 《药剂学 A 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药学生产实习 A》 《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4专业课平台选修课 IV 《波谱解析》 《临床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药学前沿与进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1MB 文档页数:798
1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高等数学 C》 《无机化学 B》 《无机化学实验 B》 《药学类专业导论》 《医用物理学 B》 《有机化学 A》 《有机化学实验 A》 《生物化学 D》 《分析化学 D》 《分析化学 D》实践 《生理学 C》 《物理化学 C》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 II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药学野外实习》实习(见习) 2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 《人体解剖学 A》 《医学统计学》 《实验动物学 A》 《细胞生物学 B》 《中医药学概论》 《医学导论》 《医学免疫学 E》 《病理生理学 B》 《生物技术制药 A》 《医学微生物学 A》 《药物毒理学 A》 《诊断学 B》 III 3专业课平台必修课 《药理学 A》 《药理学实验》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物分析 A》 《药物分析 A 实验》 《药剂学 A》 《药剂学 A 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药学生产实习 A》 《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4专业课平台选修课 《波谱解析》 IV 《临床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1.45KB 文档页数:7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 H值升高而增大.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9.95KB 文档页数:7
采用共存理论、动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转炉冶炼超低碳钢吹炼末期炉渣成分对终点[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1853-1973 K时终点[C]与炉渣成分和温度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FeO活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主要受炉渣成分的影响;脱碳动力学条件主要受炉渣成分和温度的影响.炉渣碱度增加,终点[C]含量升高;渣中FeO含量增加,终点[C]含量迅速降低,渣中FeO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2.0%-18.0%之间;渣中MgO质量分数在7.0%-13.0%范围内逐渐增加,钢液中[C]质量分数增加值不足0.01%;随着温度的增加,钢液中[C]含量降低.回归模型对冶炼超低碳钢的转炉终点[C]含量的预判平均误差率为±15.25%,[C]含量误差在±0.01%以内的炉次占69.1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3MB 文档页数:7
为了揭示硼铁精矿的碳热还原机理,以高纯石墨为还原剂,进行硼铁精矿含碳球团等温还原实验,并采用积分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还原温度分别设定为1000、1050、1100、1150、1200、1250和1300℃,配碳量即C/O摩尔比=1.0.当还原度为0.1<α<0.8时,温度对活化能和速率控制环节有重要影响:还原温度≤1100℃时,平均活化能为202.6 k J·mol-1,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环节为碳的气化反应;还原温度>1100℃时,平均活化能为116.7 k J·mol-1,为碳气化反应和Fe O还原反应共同控制.当还原度α≥0.8时(还原温度>1100℃),可能的速率控制环节为碳原子在金属铁中的扩散.碳气化反应是含碳球团还原过程中主要速率控制环节,原因在于硼铁精矿中硼元素对碳气化反应具有较强烈的化学抑制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7.41KB 文档页数:48
第四章 酶 .101 第一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101 一、酶的概念 .101 二、酶的催化特点 .102 三、酶的组成 .103 四、酶的底物专一性 .104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106 一、酶的命名 .106 二、酶的分类 .107 三、酶的标码 .108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促反应动力学 .108 一、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 .109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09 三、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3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3 五、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4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5 七、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15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121 一、酶的活性中心 .121 二、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 .122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125 第五节 变构酶、同工酶及诱导酶 .129 一、变构酶 .129 二、同工酶 .131 三、诱导酶 .133 第六节 维生素与辅酶 .133 一、维生素的概念、分类 .133 二、水溶性维生素 .134 三、脂溶性维生素 .14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10
将甲烷以低能耗的方式直接转化为甲醇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一直是可持续化工产业的重要目标和重大挑战。本文制备了三维(3D)ZnO/CdS/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核/壳/分层纳米线阵列(NWAs)结构材料并将其用于室温、模拟阳光照射下甲烷的光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3D ZnO/CdS/NiFe-LDH具有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催化活性,甲烷气氛下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6.57 mA·cm?2(0.9 V vs RHE),其催化甲烷生成甲醇及甲酸产量分别是纯ZnO的5.0和6.3倍,两种主要产物的总法拉第效率达到54.87%。CdS 纳米颗粒(NPs)的沉积显著提升了复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NiFe-LDH纳米片的引入改善了甲烷氧化表面反应动力学,起到了优异的助催化作用;并且有效抑制了O2?-的产生,防止O2?-进一步将甲醇及甲酸氧化为CO2,提高了甲醇及甲酸的选择性。最后,提出了三维ZnO/CdS/NiFe-LDH复合材料光电催化甲烷转化为甲醇及甲酸的机理,为甲烷低能耗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提供了新思路
首页上页1041051061071081091101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