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9MB 文档页数:32
太陽是能源之母 „ 太陽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源頭,目前已知的能源幾 乎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 – 石油、煤、天然氣、水力、太陽能、風力、光合作 用、海洋能等等,核能、地熱除外。 „ 太陽光照射整個地球表面1小時內的能量(~5×1020 J),約可供全人類使用1 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9MB 文档页数:44
直流电机是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旋转电机之一。将机械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机称 为直流发电机;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机称为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可作为各种直 流电源;直流电动机具有宽广的调速范围,较强的过载能力和较大的起动转矩等特点,广泛 应用于对起动和调速要求较高的生产机械,如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工矿机车、城市电车. 电梯、轧钢机等的拖动电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2.5KB 文档页数:13
常规矿物燃料的利用方式有两大弊病:一是燃料中的化学能需要通过燃烧转换为热能后,才 可以进一步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受限于热力学和目前的技术水平,发电效率仍然只有35%左右。 二是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为此,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洁净能源, 何况常规矿物燃料正在逐渐的消耗殆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5MB 文档页数:7
利用水基化学包覆法在纳米钛酸钡粉体包覆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等物质,并通过两段式烧结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120 nm的超细晶钛酸钡基储能陶瓷.包覆层的存在抑制了晶粒生长和异常晶粒长大,同时将陶瓷的交流击穿场强大幅提高至150 kV·cm-1以上,储能密度达到0.829 J·cm-3.电子能量损失谱显示,包覆掺杂的元素明显偏聚于陶瓷晶界,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晶粒.而高温阻抗谱的测试和拟合结果则进一步解释了陶瓷性能改善的原因.虽然此超细晶陶瓷的储能密度并不十分突出,但其晶粒细小均匀、烧结温度低,因而可用于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从而大幅提高储能密度,这是常见的储能陶瓷无法实现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6MB 文档页数:63
能量的储存 在能源开采或收集、转换、输送和利用过程中,由于能量的供需之间,往往存在数量上、形 态上和时间上的差异,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能源,需要进行能量的储存。煤炭、石油、核燃料、 生物质等无需转化可以直接储存,也便于输送。天然气也容易储存,如果需要长距离的大量输送 天然气,对于陆上也可以敷设大口径的管道,但如果需要越洋输送,则为了提高输送效率,需要 先将天然气液化,以减小体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2.54KB 文档页数:7
考虑道路坡度对整车驱动需求的影响,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出基于道路坡度信息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进行车载导航系统在整车能量管理策略中应用的初步探究.根据车载导航系统提供的道路信息,建立坡道行驶电量消耗预估模型,分别对行程中电量消耗阶段和电量维持阶段动力电池的荷电指数进行规划,提出行车预充电时刻规划准则,使车辆在坡道行驶前动力电池的荷电指数达到预定值,保证车辆在坡道行驶时不会因动力电池亏电造成动力不足或过放电有损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在上坡行驶结束后动力电池的荷电指数下降到临界值,有利于充分吸收制动回收的电能.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仿真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坡道预测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避免动力电池的过放电,确保车辆上坡行驶过程电量充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5.27KB 文档页数:7
对空芯蜂窝铝(六边形孔)、聚氨酯、聚氨酯/蜂窝铝复合材料进行压缩试验,分析蜂窝铝和聚氨酯复合后的压缩力学行为及缓冲吸能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弹性、屈服和密实三个阶段,初始刚度和屈服应力较空芯蜂窝铝有很大提高;蜂窝铝的加入使聚氨酯的变形回复降低25%;复合材料的最大吸能效率是单纯聚氨酯的1.47倍,且较大应力下复合材料具有比单纯聚氨酯更好的吸能效率;聚氨酯填充1 mm孔径蜂窝铝复合材料的最大吸能效率是聚氨酯填充2 mm孔径蜂窝铝复合材料的1.37倍;加载速率越大,吸能效率的峰值越大,且在达到最大吸能效率时的应力越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39
3.5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3.8 理想气体s的计算 3.3 闭口系能量方程 3.4 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3.7 理想气体焓变化的计算 3.6 理想气体内能变化计算 3.1 热力学能和总能 3.2 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90
3.1系统的宏观和微观储存能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nergy of system 3.2热量、功量及质量引起的能量传递------传递中的能量 Energy transfer by Heat, Work and Mass 3.3热力学第一定律与闭口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of closed system 3.4开口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of open system 3.5稳态稳定流动的能量平衡 Energy balance for steady-flow systems 3.6工程中的几种稳态稳定流动装置 Some steady-flow engineering device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9.93KB 文档页数:7
分析了304不锈钢电炉冶炼流程的传搁时间和传搁过程温降情况,建立各个工序冶炼温度制度与连浇炉数的关系,得知已有温度制度下的连浇炉数仅为2炉,并以6炉连浇为例给出不同连浇炉数情况下温度制度.通过计算流程中传搁能耗,讨论了连浇炉数与浇次总传搁能耗和平均传搁能耗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传搁能耗确定最优连浇炉数的方法.对比发现,当增加连浇炉数的传搁能耗小于开浇一次耗材消耗的能耗时,最大连浇炉数为最为合理的连浇炉数
首页上页891011121314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