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6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3.5KB 文档页数: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淬透性的概念; 2、学会用未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曲线; 3、比较45钢和40Cr钢的淬透性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0.5KB 文档页数:86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第三节 建筑钢材的晶体组织和化学成分 第四节 钢的冷加工和热处理 第五节 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与选用 第六节 钢材的腐蚀与防护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28.5KB 文档页数:43
第九章: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奥氏体相变; 第十章:金属在冷却过程中的转变图; 第十一章:珠光体相变; 第十二章:马氏体相变; 第十三章:贝氏体相变; 第十四章: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转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5MB 文档页数:12
抗氢钢中形成稳定的合金碳化物以固定碳,避免在高温、高压下与氢作用形成甲烷造成氢损伤,这不仅与钢材成分的合理设计有关,而且与合理选择热处理制度密切有关。本文采用综合相分析方法对12SiMoVNb合金碳化物析出及其与氢相互作用行为进行探讨,指出采用~1000℃正火及720℃~740℃高温回火,以获得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以V4C3为主的弥散碳化物,以及Mo、V、Nb元素固溶强化是该合金获得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高温(400℃PH2=200kg/cm2)抗氢腐蚀性能的关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3.81KB 文档页数:4
为了提高A333Gr.3低温用无缝钢管的冲击韧性,对三种低温用无缝钢管进行了化学成分、有害元素、气体含量、轧态力学性能、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对比.碳含量对钢管低温冲击韧性有明显的影响,碳含量越低,冲击韧性越高.钢中磷含量可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应进一步降低钢中磷含量,同时控制钢管轧制温度,降低钢管终轧温度,提高钢管冷却速度,细化晶粒度,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无缝钢管低温冲击韧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7.68KB 文档页数:5
通过包覆浇铸+热轧变形工艺,制备了Q235/CrWMn钢复合刀具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硬度仪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组织、成分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真空冶炼浇铸以及变形量超过90%的热轧工艺,可以实现两种组元金属材料之间的冶金结合,其中Cr、W等元素的过渡层宽度仅为10~40μm.随后的热处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在830±5℃保温后空冷或者油淬时,Q235一侧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CrWMn一侧为马氏体组织,其硬度可达600~750HV,使复合刀具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4MB 文档页数:6
以φ180 mm连轧钢管机组小系列φ158 mm穿顶为基础,选用15Cr2Ni3MoW钢作为顶头材质,通过改进冶炼、铸造等环节的工艺,达到减少顶头铸造缺陷、增加顶头致密度的目的.对热处理环节进行优化,获得了组织结构良好的氧化膜覆盖层.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穿顶在各个制作阶段的金相组织、缺陷和夹杂进行观察分析.在φ180 mm连轧钢管机组上进行产品使用寿命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9MB 文档页数:9
以传统的E36海洋平台钢为对比钢,研究三种E690海洋平台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失重法测得实验钢在不同腐蚀时间下的腐蚀速率,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测定了锈层的形貌特征和相组成,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实验钢的晶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贝氏体组织为特征的E690海洋平台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40℃的冲击值超过了200 J;晶界类型主要为3°~15°的亚晶界和大于50°的大角度晶界;E690海洋平台钢周浸16 d后的锈层致密且腐蚀速率已趋于稳定,最低腐蚀速率为0.84 mm·a-1,远低于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钢的1.4 mm·a-1,实验钢的锈层主要由Fe3O4、α-FeOOH、β-FeOOH及γ-FeOOH四种晶态相和非晶无定形物组成.通过分析得出,热处理工艺和组织构成对材料的初期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化学成分和锈层自身的致密性对材料后期腐蚀行为起决定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1.62KB 文档页数: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硬度(HRC>58),高韧性(ak ≥ 40J/cm2)的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对冲击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量钙对改善钢在淬火-低温回火态的冲击韧性有重要作用,铬含量及铜/硅比对冲击韧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4KB 文档页数:8
概述:热处理工艺一般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组织结构,使材料满足使用性能要求。除回火、少数去应力退火,热处理一般均需要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温度使钢部分或全部形成奥氏体,经过适当的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所需要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奥氏体晶粒大小、形状、空间取向以及亚结构,奥氏体化学成分以及均匀性将直接影响转变、转变产物以及材料性能。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综上所述,研究奥氏体相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重点:奥氏体的结构、奥氏体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动力学因素。本章难点:奥氏体形成机制,特别是奥氏体形成瞬间内部成分不均匀的几个C%点,即C1、C2、C3和C4
首页上页891011121314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6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