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7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21.5KB 文档页数:44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是美国1952年建立的一套半自动地面防空 (SAGE)系统,它使用了远距离通信线路将1000多台终端连接到一台旋风计算机上,实现 了计算机远距离的集中控制。这种由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的方式 被称为主机一终端系统或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这种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60年代获得了很大发展,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如美 国的 SABRE1系统,是6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公司联合研制的全国飞机票联机订票 系统,它由一台中央计算机与分布在全美各地的2000多个终端相连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298
《数字电子技术》 《数值分析》 《学科概论》 《程序设计语言 C/C++》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网络互连技术》 《数据库系统原理》 《交换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Java》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管理》 《接入网技术》 《Web 编程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 《网络工程师概论》 《Linux 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基础》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云计算概论》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TCP/IP 协议》 《计算机局域网》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传感网技术》 《网站架构与电子商务》 《计算机组网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信息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电子商务概论》 《科技文献检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3MB 文档页数:389
(一)理论课程 1《数据库原理》 2《物联网工程导论》 3《Java 程序设计》 4《操作系统原理》 5《物联网安全技术》 6《数据结构与算法》 7《ARM 基础》 8《嵌入式系统技术》 9《数字电路基础》 10《RFID 原理及应用》 11《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12《Web 前端开发技术》 13《C 语言程序设计》 14《Linux 程序设计》 15《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16《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17《物联网通信技术》 1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9《数值计算方法》 20《网络编程技术》 21《移动开发技术》 22《计算机网络》 23《单片机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4《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5《Java Web 应用开发》 26《web 开发技术》 27《C++程序设计》 (二)实验课程 28《数据库原理》 29《Java 程序设计》 30《操作系统原理》 31《文献检索》 32《物联网安全技术》 33《数据结构与算法》 34《ARM 基础》 35《Linux 系统管理》 36《嵌入式系统技术》 37《数字电路基础》 38《RFID 原理及应用》课程 39《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40《Web 前端开发技术》 41《C 语言程序设计》 42《Linux 程序设计》 43《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44《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5《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 46《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7《数值计算方法》 48《网络编程技术》 49《移动开发技术》 50《计算机网络》 51《单片机基础》 52《计算机组成原理》 53《Java Web 应用开发》课程 54《web 开发技术》课程 55《C++程序设计》 (三)实践课程 56《C 语言程序概念实训》 5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58《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59《程序设计技能实训》 60《计算机综合项目实训》 61《专业教育》 62《嵌入式系统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63《C 语言课程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6.5KB 文档页数:33
上一章讨论的局域网是单个的同种协议网,即网络中每台机器对应层所用协议相同,通信 是在同一个网络内不同主机之间进行的。而所谓“网络互连”,就是采用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将 同一类型的网络或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所谓“internet“(互连网络),使一个 网络上的主机能与另一网络上的主机相互通信。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 internet 此外,为了保证网络的传输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一般要求一个网络所管理的范围不要 太大,这就要求把一个大的网络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通过网络互连技术,形成所谓的 Intranet(内部互连网),以便隔离故障,提高安全保密性,方便网络管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5KB 文档页数:66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4.1 模拟传输系统 *2.4.2 调制解调器 *2.4.3 数字传输系统 *2.5 信道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5.2 波分复用 2.5.3 码分复用 *2.6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 2.7.1 EIA-232-E接口标准 2.7.2 RS-449接口标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MB 文档页数:384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ATLAB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纳米材料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物理学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强场物理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群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生产见习》教学大纲 《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5KB 文档页数:22
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在现代控制、通信及检测领 域中,对信号的处理广泛采用了数字计算机技术。由于系统的实际处理对象往往都是一 些模拟量(如温度、压力、位移、图像等),要使计算机或数字仪表能识别和处理这些 信号,必须首先将这些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后输出的数字 量往往也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相应的模拟信号才能为执行机构所接收。这样,就需要一种 能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1.35KB 文档页数:110
前言 光纤实验系统组成介绍 第一部分 基础性试验 第一章 光纤通信认知实验 实验 1 光纤、光缆的识别实验(略) 实验 2 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 第二章 光发射端机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 3 数字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测量 实验 4 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测量 . 实验 5 半导体LD光源的P-I曲线绘制实验 实验 6 自动光功率控制(APC)测试 第三章 常用光无源器件测试实验 实验 7 光纤活动连接器 实验 8 光衰减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实验 9 光隔离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实验 10 波分复用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实验 11 光分路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第四章 光接收端机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 12 数字光收端机的灵敏度测量 实验 13 数字光收端机的动态范围测量 第五章 电信号传输编译码原理实验 实验 14 AMI/HDB3 编码原理实验 第六章 光传输线路编译码实验 实验 15 CMI编译码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6 5B6B编码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7 5B1P编码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8 加扰、解扰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9 光纤信道眼图观察 第二部分 综合型实验 第七章 光纤传输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 20 模拟/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 21 计算机数据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 22 数字图像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 23 数字时分复接系统光通信实验 实验 24 E1 数据光传输实验 实验 25 USB驱动的安装方法 实验 26 光信道调节方法及步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 实验 27 LD激光\\探测器性能测试模块介绍 第三部分 设计、研究型实验 第八章 光通信设计、研究实验 实验 28 光源及光调制解调设计实验 实验 29 FSO自由空间光通信设计实验 实验 29(一)光调制原理实验 实验 29(二)光接收机时间特性测试 实验 29(三)模拟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四)数字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五)电话语音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六)计算机数据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七)图像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八)光信号强度衰减通信测试实验 实验 29(九)眼图测试实验 实验 29(十)模拟信号预失真补偿实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43
上一章讨论的局域网是单个的同种协议网,即网络中每台机器对应层所用协议相同,通信 是在同一个网络内不同主机之间进行的。而所谓“网络互连”,就是采用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将 同一类型的网络或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所谓“ internet“(互连网络),使一个 网络上的主机能与另一网络上的主机相互通信。因特网(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 internet 此外,为了保证网络的传输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一般要求一个网络所管理的范围不要 太大,这就要求把一个大的网络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通过网络互连技术,形成所谓的 Intranet(内部互连网),以便隔离故障,提高安全保密性,方便网络管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42MB 文档页数:151
8.1 可编程接口芯片概述 ❖片选概念 ❖读/写概念 ❖可编程接口的概念 ❖“联络”的概念 8.2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 ❖8255A的结构和引脚功能 ❖8255A的工作方式 ❖8255A的初始化 ❖8255A的应用举例 ❖16位系统中的并行接口 8.3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5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8253-5的结构和功能 ❖8253-5的工作方式 8.4 串口接口芯片 ❖串行通信概述 ❖串行接口原理 ❖可编程通信接口8251A 8.5 模拟接口 ❖概述 ❖数/模转换器DAC0832及其接口 ❖模/数转换器ADC0809及其接口
首页上页1091101111121131141151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7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