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12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52
本章研究液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初步应用。根据物理学和理论力学中的质量守恒原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动量定理等,建立水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3-1 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3-2 欧拉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3-3 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 §3-4 连续性微分方程(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Continuity) §3-5 理想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Euler's Equation of Motion) §3-6 理想液体运动微分方程的伯诺里积分 §3-7 伯诺里方程(Bernoulli's Equation) §3-8 理想元流伯诺里方程的物理意义与几何意义 §3-9 实际元流的伯诺里方程 §3-10 实际总流的伯诺里方程 §3-11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3-12 恒定总流的动量矩方程 §3-13 液体微团的运动 §3-14 有旋流动与无旋流动 §3-15 流速势与流函数、流网 §3-16 势流叠加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23MB 文档页数:174
第三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1 光线的概念 2 费马原理 3 单心光束、实象和虚象 4 光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光学纤维 5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6 光连续在几个球面界面上的折射,虚物的概念 7 薄透镜 8 近轴物点近轴光线成象的条件 9 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和基面 10 理想光具组的放大率,基点和基面的性质 11 一般理想光具组的作图求象法 第四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1 人的眼睛 2 助视仪器放大本领 3 目镜 4 显微镜的放大本领 5 望远镜的放大本领 6 光阑、光瞳 7 光能量的传播 8 物镜的聚光本领 9 助视仪器的分辨本领 10 分光仪器的分辨本领 第五章 光的偏振 1 自然光与偏振光 2 平面偏振光与部分偏振光 3 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 4 光在晶体中的波面 5 偏振元件 6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7 偏振态的实验检定 8 偏振光的干涉 9 旋光现象 第六章 光的传播速度 1 测定光速的实验室方法 2 光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7.99KB 文档页数:231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卷的题旨 第二章 论原始社会 第三章 论最强者的权利 第四章 论奴隶制 第五章 论总需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 第六章 论社会公约 第七章 论主权者 第八章 论社会状态 第九章 论财产权 第二卷 第一章 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第二章 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章 公意是否可能错误 第四章 论主权权力的界限 第五章 论生死权 第六章 论法律 第七章 论立法者 第八章 论人民 第九章 论人民(续) 第十章 论人民(续) 第十一章 论各种不同的立法体系 第十二章 法律的分类 第三卷 第一章 政府总论 第二章 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 第三章 政府的分类 第四章 论民主制 第五章 论贵族制 第六章 论国君制 第七章 论混合政府 第八章 论没有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 第九章 论一个好政府的标志 第十章 论政府的滥用职权及其蜕化的倾向 第十一章 论政治体的死亡 第十二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 第十三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续) 第十四章 怎样维持主权权威(续) 第十五章 论议员或代表 第十六章 论政府的创制绝不是一项契约 第十七章 论政府的创制 第十八章 防止政府篡权的方法 第四卷 第一章 论公意是不可摧毁的 第二章 论投票 第三章 论选举 第四章 论罗马人民大会 第五章 论保民官制 第六章 论独裁制 第七章 论监察官制 第八章 论公民宗教 第九章 结论 附录《日内瓦手稿》第二章 译名对照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73MB 文档页数:149
1.1概述 ◼ 1.1.1 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 ◼ 1.1.2 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 ◼ 1.1.3 流体流动中的机械能 1.2 流体静力学 ◼ 1.2.1 静压强在空间的分布 ◼ 1.2.2 压强能与位能 ◼ 1.2.3 压强的表示方法 ◼ 1.2.4 压强的静力学测量方法 1.3 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 ◼ 1.3.1 质量守恒 ◼ 1.3.2 机械能守恒 ◼ 1.3.3 动量守恒 1.4 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 1.4.1 流体的形态 1.4.2 湍流的基本特征 1.4.3 边界层及边界层脱体(分离) 1.4.4 圆管内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 1.5 阻力损失 ◼ 1.5.1 两种阻力损失 ◼ 1.5.2 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的试验研究方法——因次分析法 1.6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1.6.1 简单管路计算 1.6.2 复杂管路计算 1.7 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 1.7.1 毕托管 ◼ 1.7.2 孔板流量计 ◼ 1.7.3转子流量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MB 文档页数:182
5.1频率特性 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4频域稳定性判据 5.5稳定裕度 5.6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5.7频率特性的试验确定方法 本章目标: 从频域角度,用频域的方法分析系统的各项性能 奈奎斯特曲线稳定判据 从个频域角度分析系统动态性能 1.什么是频域分析,如何进行频域分析 2.典型环节的 频率特性 绘制 • 幅度-相位频率图(奈奎斯特曲线图) • 对数幅度频率图 • 对数相位频率图 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4.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系统开环、闭环频率特性与动态特性的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6MB 文档页数:57
实验一 晶体结构模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 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三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四 电解质对泥浆粘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五 固相反应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处理 七、思考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0.52KB 文档页数:8
采用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对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制备CuInSe2(CIS)粉体过程中Cu+-In3+-Se2--NH3-L2--Cl--H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进行分析,并绘制一系列的浓度对数lgc-pH值曲线.依据平衡图,发现溶液中[NH3]T的变化主要影响溶液中[Cu+]T在体系中的浓度变化,[L2-]T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体系中[In3+]T的浓度变化,而[Cl-]T的变化对[Cu+]T和[In3+]T的浓度变化均有影响,并可发现在pH7.0~8.5时沉淀率最高.依据Cu+-In3+-Se2--NH3-L2--Cl--H2O体系的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采用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在pH7.0~8.5条件下制备出粒径在20~50nm且基本符合标准化学计量比的CIS纳米粉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1KB 文档页数:136
在前面已经介绍了编译程序构造的二个重要阶段,即词 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现在再来介绍编译程序的另一个重要阶 段——中间代码生成。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是否采用中间代 码形式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但事实上,为了使编译程序 的结构清晰、简单、明确,多数编译程序采用了中间代码的 形式。尤其是使用了中间代码的形式,使目标代码优化比较 容易实现。通常以中间代码生成这一阶段来划分编译程序的 前端和后端。对于不同的高级语言只要翻译成相同的中间代 码,再接上一个相同的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的后端, 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编译程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9KB 文档页数:84
在程序设计中,常常会遇到某些功能完全相同 的程序段在同一程序的多处或不同程序中出现, 如求一个数的阶乘,比较两数大小,求字符串 的长度,数制转换等等。为了节省存贮空间, 减少编制程序的重复劳动,可以将这些多次重 复的程序段从整个程序中独立出来,附加一些 额外语句,将它编制成一种具有公用性的,独 立的程序段——子程序,并通过适当的方法把 它与其他程序段链接起来,这种程序设计的方 法就称为子程序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1MB 文档页数:224
第1章概述了生物膜反应器的发展沿革、类型、特征和发展趋势;第 2章阐述了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特性和各种影响要素;第3章详细介绍了各种 生物膜载体、载体选择和细胞固定技术;第4章论述了生物膜的净化机理、增长动力学、 基质去除动力学及动力学参数;第5章介绍了生物膜微生物能量代谢的PRT理论、 HERBERT理论、分离理论及数学模型;第6章详细描述了各种生物膜分析技术,包括生 物膜的含量确定、组分测定、厚度测定、活性分析、结构观察和活性标记等;第7章全面 分析了影响生物膜反应器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第8章系统介绍了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和淹没式生物滤池等典型生物膜反应器工艺的原理、构造、池型、工艺流程及设 计计算;第9章综合介绍了各种实用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工艺和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工艺的 原理、特性和应用;第10章系统介绍了生物膜/悬浮生长联合处理工艺的联合方式、工艺 类型、工艺及相关处理设施的设计考虑等
首页上页11611711811912012112212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12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