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1.28KB 文档页数:3
利用自行设计的半固态钢铁材料直接轧制系统对弹簧钢(60Si2Mn)与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半固态浆料直接轧制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浆料在轧制过程中,液固相会产生分离,导致液固相偏析,影响轧制产品的组织及性能;只有当固相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固相颗粒才会发生塑性变形;仅经过一道次轧制,但轧件的力学性能已相当高.同时发现,浆料与轧辊温差等因素将导致轧件产生表面裂纹;若轧件宽向上没有约束,一定会产生边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8.01KB 文档页数:5
以Fe-Cr-C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反应等离子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得以原位生成初生相(Cr,Fe)7C3为增强相的新型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SEM,XRD,EDS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分别在室温干滑动磨损及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耐磨性,并讨论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组织包括(Cr,Fe)7C3增强相和γ-Fe固溶体与少量(Cr,Fe)7C3构成的共晶,该涂层在室温干滑动磨损和高温滑动磨损条件下均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0.28KB 文档页数:5
由Na2O·nSiO2和Mg(NO3)2经沉淀法合成了三硅酸镁,用450℃煅烧或酸化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改性.采用XRD、IR、TG/DTA和BET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原料加入顺序、酸化和煅烧过程对样品的结晶度和表面织构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滴定顺序和不同活化方法制得的样品均为非晶态物质.TG/DTA分析显示不同滴定顺序样品的组成相同.pH对样品的表面织构有明显的影响.BET分析表明,Mg(NO3)2滴加入泡花碱溶液合成的样品为微孔材料,以1~3nm和0.7~0.9nm的微孔为主,比表面积达568.93m2·g-1,水合硅酸镁含量较高.泡花碱滴加入Mg(NO3)2合成的样品为大孔材料,比表面积为179.40m2·g-1,水合硅酸镁含量降低.煅烧和酸处理增加样品的结晶度,减少样品比表面积,并改变样品的孔径分布.煅烧使中孔含量增加,形成中孔材料.酸处理使Mg2+被H+取代,表面形成硅羟基基团,材料以中孔为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33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般了解) 第二节 过冷奥氏体转变图(重点内容) 第三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 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7MB 文档页数:67
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材料》课程PPT教学课件_Fe-Fe3C相图、钢中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压力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钢在加热时的转变、过冷奥氏体转变图、钢的普通热处理、钢的表面热处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1.46KB 文档页数:5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LiFePO4/碳纳米管(CNT)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不同微波时间和CNT含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CNT量为2%(质量分数)和微波18 min所得样品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1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 mAh·g-1,第1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136 mAh·g-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4.41KB 文档页数:4
采用热挤压和冷轧工艺生产HR3C无缝钢管,金属冷成型过程和成品性能均表明热挤压加冷轧工艺生产高合金难变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热挤压加工变形时金属承受三向压应力,可以提高金属的综合性能;通过冷轧加工改善管材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可以确保材料在特殊环境中使用安全性更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1KB 文档页数:17
1概述 网部的任务:脱水,形成湿纸页。网部脱水量 占纸机总脱水量的90%以上。 结合水与自由水:结合水指与纤维内外表面的 羟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部分水,不能流动 与传递液压,其含量取决于细纤化程度 纸页成型的机理( Parker理论):纸页成型是 脱水、定向、与湍动三个同步发生的基本水 力学过程的综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43.82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阴极材料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成锂铁氧化物的过程中,使Li2CO3轻微过量,可以提高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Li:Fe值的增大,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增加.相同Li:Fe条件下,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随着温度升高按指数规律增加.扫描电镜研究(SEM)表明,Li:Fe比值不同,制备的锂铁氧化物电极表面形貌也不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8.68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国产钢经不同温度和时间氢暴露后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用扫描电镜证实了氢蚀后断裂机制发生了变化.研究表明:随氢蚀程度增加,20G钢抗拉强度和塑性降低明显,CrMo钢抗拉强度略有降低,塑性变化不大.氢蚀使20G钢的门槛值有一个最小值,而断裂韧性随氢蚀程度升高而降低,在氢蚀程度较低时,断裂韧性下降程度大;在氢蚀程度较高时,断裂韧性下降程度变缓.碳钢的疲劳性能变化是由于材料损伤作用和氢蚀造成的裂纹表面引起的闭合效应增加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