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4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44KB 文档页数:123
第9章 输入输出组织 ● 输入输出组织是用来控制外设与内存或CPU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机构;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软、硬件结合的子系统。 ● 通常把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或I/O处理器以及I/O软件统称为输入输出系统,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 重点介绍I/O接口的功能和结构、I/O设备的编址和寻址、以及在主机和外设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各种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等内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7.07KB 文档页数:7
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CaO-Al2O3-SiO2-MgO四元系夹杂物的低熔点区域面积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其低熔点区域可以根据碱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利用KTH模型对这两个低熔点区域内的硫容量进行了计算比较,并结合临氢钢12Cr2Mo1R对钢液成分及脱硫的要求,对其适用的低熔点区域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如将夹杂物控制在碱度高的低熔点区域,则CaO的质量分数在30%左右,Al2O3在15%左右,MgO在10%左右,SiO2大于40%,且SiO2越多,低熔点区面积越大;如果将夹杂物成分控制在低碱度区域,则CaO在50%左右,Al2O3在45%左右,MgO的质量分数在5%左右,SiO2的质量分数小于5%.高碱度低熔点区的硫容量明显小于低碱度低熔点区,在两个低熔点区内,硫容量均随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钙铝比越大,硫容量随碱度增加的幅度越大;对于临氢钢12Cr2Mo1R来说,应将CaO-Al2O3-SiO2-MgO四元系夹杂物控制在高碱度低熔点区域,且碱度和钙铝比越大越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0.63KB 文档页数:8
采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14(Cu1-xZnx)24O41(x=0,0.01,0.02,0.03)系列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单相,且样品晶格常数大小随Zn掺杂量x的变化存在微弱波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Sr14Cu24O41中Cu离子以+2价形式存在,Zn掺杂对体系中Cu离子化合价不造成影响.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在10-300 K温度范围内Zn掺杂使体系磁化率降低,拟合结果表明随着Zn掺杂量x的增大,居里-外斯项对体系磁化率贡献逐渐减弱,二聚体耦合能JD逐渐降低,每个分子中CuO2自旋链内二聚体个数ND与自由Cu2+离子自旋数NF均逐渐减少,进一步分析显示替换二聚体内Cu2+离子的Zn2+离子数少于替换自由Cu2+离子的Zn2+离子数.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Sr14Cu24O41体系具有半导体特性,并且Zn掺杂会使体系电阻率降低,降低程度随掺杂量x增大而增大,但并未使体系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认为电阻率降低可能是由于Zn2+离子掺杂使体系内CuO2自旋链中二聚体发生退耦,破坏了电荷有序超结构,从而使更多的空穴释放出来并转移到导电性好的Cu2O3自旋梯子中所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7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MgO含量变化对CaO-Al2O3-MgO-FexO-SiO2-K2O系熔体黏度和熔化特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熔渣冷却过程中的物相析出,并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了该体系的黏度、熔点和冷却过程中析出相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MgO含量的增多会造成熔渣熔化温度的升高,黏度随温度变化时会出现黏度骤增的转折点,高于转折点温度时,熔渣黏度随MgO含量变化不大,同时该转折点温度随MgO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熔渣冷却过程中析出相主要为固溶的橄榄石相和Fe3O4尖晶石相,MgO含量的增大可以促进橄榄石相的析出,熔体黏度骤增主要由于橄榄石相的析出造成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26
())/0=),6()/+2g= edrhugdr)/2M),oxdx) o: Elex Enwk'< uz=x), a(z qurgdiea= uuv y= adwvopu)z(o j): ac=2 Ghwceo(udo: 2M( Hw(uy 0: w cloks rE o Chu Tnr(i b)iwgiffadu cu wa rdo h ouno pk- which wite pexy a ca)=dre halfan a)+x=gub)whwxppdpxiv z=ioy u)udre Wwv ay co)(igad )o)a)i o u v( wh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9.79KB 文档页数:6
设计了非反应性保护渣,利用热丝法和渣膜热流模拟仪研究了Li2O含量对其结晶行为和渣膜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于2%的范围内增加Li2O的质量分数可减弱非反应性保护渣的结晶性能;而在2%~5%范围内增加Li2O的质量分数,则渣系晶体析出孕育时间缩短,结晶温度升高,临界冷却速度增大,结晶速率常数增大,即促进了非反应性渣系的结晶.同时发现,在2%~5%范围内增加Li2O的质量分数,非反应性保护渣的最大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及特征时间均减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3MB 文档页数: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非晶态和结晶态两种相结构的SiO2/Al2O3纳米复合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粉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纳米复合粉体的红外隐身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相结构的SiO2/Al2O3纳米复合粉体均呈不规则颗粒状,其中结晶态SiO2/Al2O3纳米复合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8 nm;结晶态SiO2/Al2O3纳米复合粉体在2.5~25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发射率均低于非晶态复合粉体,3~5μm内发射率平均值为45.65%,8~14μm内发射率平均值为46.19%,是一种低发射率的红外隐身复合纳米材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1.04KB 文档页数:6
利用光学碱度的概念,对CaO-Al2O3-SiO2体系的电导率进行了模拟,模型可以体现Al2O3的两性行为对熔体电导率的影响,以及在一定成分范围内Al2O3替代SiO2使得电导率下降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离子的扩散系数,得出CaO-Al2O3-SiO2熔体中起电荷传导作用的离子主要为Ca2+;并根据模型计算的电导率以及Nernst-Einstein方程计算了Ca2+的自扩散系数.最后讨论了计算的扩散系数与通过示踪原子法测量的扩散系数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并对\随温度的增加,偏差减少\的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7
利用可视流化床分别研究了Fe2O3和Fe粉在流化过程中黏结失流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Fe2O3在惰性气氛中流化不发生黏结失流,而在还原气氛中发生黏结失流,且黏结发生时间恰好是铁晶核析出的初始阶段.Fe颗粒在还原和惰性气氛中流化均出现黏结失流现象.铁的生成是产生黏结的前提条件.当Fe颗粒流化温度从700℃升高到750℃时,黏结临界时间提前了11min,表明金属铁的表面特性是导致黏结的主要内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Fe和Fe2O3表面形成的纳微结构是导致Fe2O3流化还原黏结失流的重要因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6.5KB 文档页数:52
一、I/O系统组成:包括I/O设备,设备控制器及与IO操作有关的软硬件。 二、I/O系统的主要功能:对指定外设进行I/O操作,同时完成许多其他的控制。 包括:外设编址,数据通路的建立,向主机提供外设的状态信息等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