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5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1KB 文档页数:9
德布洛意关于物质波的概念传到苏黎世后,薛定谔作了一个关于物质波的报 告。报告后,德拜(P. Debye)评论说:有了波,就应有一个波动方程。几个月后 薛定谔果然提出了一个波方程,这就是后来在量子力学中著名的薛定谔方程。薛 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动力学方程,象牛顿方程一样,不能从更基本的方程推导 出来,它是否正确,只能由实验检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7.42KB 文档页数:7
为进一步揭示深部岩体受到开挖爆破等动力作用时的破坏机理,利用基于SHPB装置的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首次对中高应变率下矽卡岩在高静应力和频繁动力扰动共同作用时的变形特性、能量规律、破坏模式等进行了研究.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岩石的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而每次冲击时的最大应变整体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后一次冲击时弹性模量骤降,最大应变突增,岩石试样发生破坏.单位体积岩石能耗为负值,说明在冲击动载的作用下岩石试样表现出释放能量的特性,这是由于高静应力作用产生的弹性应变能受动力冲击作用诱导而释放;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单位体积岩石释放的能量先增大后减小.结构致密、强度较高的矽卡岩试样随冲击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劈裂破坏模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5
本文对锈层离海后在不同经历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样掛片离海后采用酒精浸泡去水,冷风吹干去除酒精,然后用环氧树脂涂封锈层,外面用气相防锈纸包扎并放入干燥器中进行保护。取样时,在氩气柜中取下锈层后立即放入充氩的试管中。再从试管中取出部分锈样放入有机玻璃制的穆斯堡尔譜样品盒,并将缝隙密封。这样的操作能保留极不稳定的Fe(OH)2。如果让锈层与空气接触,则Fe(OH)2很快分解消失,但其它物相可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变化。物相是否发生了变化是根据穆斯堡尔谱判断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8KB 文档页数:16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 500ml者,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 出至产后2小时至24小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2.07KB 文档页数:6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16Mn钢经微Ti和Ti-Mg处理后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冲击性能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法观察和分析实验钢的夹杂与冲击断口形貌.Ti和Ti-Mg复合处理试样的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分别主要是晶界块状铁素体+晶界侧板条铁素体和晶内针状铁素体+晶界块状铁素体.经Ti处理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5μm左右的TiOx+MnS复合夹杂,经Ti-Mg复合脱氧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2μm左右Ti-Mg-O+MnS组成的复合夹杂,且后者明显细化了钢中夹杂物尺寸.Ti-Mg复合脱氧试样中存在大量细小夹杂颗粒,一方面可钉扎裂纹,另一方面诱导形成了使大量针状铁素体,大焊接热输入条件下Ti-Mg复合脱氧试样热影响区冲击韧性明显强于单独Ti处理的试样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9KB 文档页数:19
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至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 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临床以血尿、少 尿、浮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绝大多数为链 球菌感染后所致,称之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发病机理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9.17KB 文档页数:6
通过对多相组织管线钢进行横向预应变模拟管线钢在制管过程中的横向扩径,进而研究横向预应变对多相组织管线钢横向和纵向拉伸应变行为的影响.发现多相组织X80管线钢在横向预应变后的加工硬化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平行于预应变方向加工硬化高,但在低于2%预应变条件下屈强比仍能保持在0.95以下.垂直于预应变方向在预应变后仍能保持连续屈服的拉伸应变特征,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小于0.75)以及高的均匀延伸率.此外通过对预应变后钢板进行时效处理,以此研究制管后防腐热涂覆对管线钢拉伸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相组织管线钢拥有很好的抗时效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6.42KB 文档页数:5
以一种150t椭圆形钢包为原型建立1:4的钢包水模型,在相似原理基础上,以氮气模拟现场用氩气进行底吹,以水模拟钢液,进行水模型实验.分析了底吹气孔位置、吹气量对钢液混匀及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型方案两吹气孔位置距离近,相互干扰性强,动能耗散大,影响钢液搅拌效果.底吹气量存在临界值(327.6L·h-1),超过临界值后气量增加的动能主要消耗在鼓动液面和吹开渣面上,对钢液混匀的效果较小.优化后两底吹气孔分别位于长轴0.6R处,呈180°分布,优化后钢液混匀时间整体下降,相同吹气量下混匀效果更好.采用优化后方案,相同吹气量下钢液面裸露面积大大降低,减少了钢液二次氧化,钙处理过程全氧从58×10-6降低到47×10-6,软吹过程平均增N量<3×10-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2.33KB 文档页数:8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高温、室温拉伸和硬度测试研究了实验室研发的改进310奥氏体不锈钢在700℃长期时效后的组织与性能.700℃时效1000 h后,实验钢在晶界和晶内析出了大量(Cr,Fe,Mo)23C6、(Cr,Fe)23C6、σ相和少量的χ相.析出相对实验钢的室温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强度增加,硬度升高20 Hv,同时延伸率仍保持在30%以上.高温下,析出强化效应减弱,延伸率轻微下降.通过断口表面和剖面观察发现,时效1000 h后,实验钢的高温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未观察到裂纹和孔洞;而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断裂,断口附近则观察到σ相中出现裂纹和孔洞.从σ相的脆-韧转变和实验钢基体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的不同,讨论了在室温拉伸过程中产生裂纹和孔洞的原因,以及时效对室温和高温力学行为的不同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C-Mn-Mo-Cu-Nb-Ti-B系低碳微合金钢915℃淬火和490~640℃回火的调质工艺对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钢的组织、析出物形态和分布以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调质后,实验钢获得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只有250 nm,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淬火与520℃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1%.调质后析出物的数量激增,6~15 nm的析出物占70%以上.实验钢经过915℃淬火与520℃回火后,其屈服强度达到915 MPa,抗拉强度990 MPa,-40℃冲击功为95 J.细小的析出物及窄的板条提高了钢的强度.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存在,改善了实验钢的韧性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5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