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短期前景及长期趋势 中国现代化的追赶模式 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大体体现为四种类型:一是现代化的先行者 二是现代化的后来者;三是现代化的赶超者;四是始终未能进入现代化 处于停滞甚至落后状态的国家。我们发现有几个大国是属于现代化赶超 类型的国家:首先是美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加速工业化,在上世 纪与本世纪之交,迅速追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其次是日本,从明治维新 以后开始发动工业化,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实现经济起飞,迅速 追赶美国;再次是亚洲的四小龙”,在60年代开始经济起飞,迅速缩小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第四是中国,从1980年前 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显现出现代化追赶效应或追赶模式的明显特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羟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 Angus madison, 1998)最近发表的《中国长期经济运行》一书,按照实际购买力(PPP) 方法计算了中国1820-1995年期间GDP和人均GDP指标,中国GDP占 世界GDP总量的比重,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根据他的计算结果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历史过程总结为如下特点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 国国力经历了从强到弱又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 占世界GDP总量为324%,居世界首位;到1890年降为13.2%,1919 年又降为9.1%,1952年降为52%这是因为1820-1952年期间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0.22%)明显低于同期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 1.62%),因而中国GDP比重占世界GDP比重明显下降;到1978年达到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短期前景及长期趋势 中国现代化的追赶模式 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大体体现为四种类型:一是现代化的先行者; 二是现代化的后来者;三是现代化的赶超者;四是始终未能进入现代化、 处于停滞甚至落后状态的国家。我们发现有几个大国是属于现代化赶超 类型的国家:首先是美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加速工业化,在上世 纪与本世纪之交,迅速追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其次是日本,从明治维新 以后开始发动工业化,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实现经济起飞,迅速 追赶美国;再次是亚洲的“四小龙”,在 60 年代开始经济起飞,迅速缩小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第四是中国,从 1980 年前 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显现出现代化追赶效应或追赶模式的明显特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Angus Madison, 1998)最近发表的《中国长期经济运行》一书,按照实际购买力(PPP) 方法计算了中国 1820-1995 年期间 GDP 和人均 GDP 指标,中国 GDP 占 世界 GDP 总量的比重,中国人均 GDP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根据他的计算结果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历史过程总结为如下特点: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 国国力经历了从强到弱又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1820 年中国的 GDP 总量 占世界 GDP 总量为 32.4%,居世界首位;到 1890 年降为 13.2%,1919 年又降为 9.1%,1952 年降为 5.2%。这是因为 1820-1952 年期间中国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0.22%)明显低于同期世界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1.62%),因而中国 GDP 比重占世界 GDP 比重明显下降;到 1978 年达到
50%,这是因为1952-1978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40%) 大大高于1820-1952期间的增长率,但是却低于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 (为452%),因而中国GDP占世界GDP比重略有下降;1978年中国的 比重不断上升,到1995年超过11%,这是因为1978-1995年期间中国 GDP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增长率下降为27%,所以中国 GDP占世界GDP的比重明显上升。 第二,中国人均GDP水平与世界人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是先拉大而后 迅速缩小。182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9%,1890年 降为50%,1919年降为36.7%,1952年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不足1/4 (23.7%),1820-1952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呈负增长(为-008%), 而世界人均GDP增长率为正增长(为0.92%),因而中国人均GDP与世 界人均GDP水平的相对差距明显扩大;1978年为2.3%,略低于1952 年的水平,1952-1978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2.34%),略低于 世界人均GDP增长率(为2.56%),这一时期中国人均GDP不仅与发达 国家人均GDP水平拉大,也与世界人均GDP水平拉大;而后迅速上升, 直到1995年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的1/2(为51.1%),比1978年提高了 288个百分点,也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1%,日本人均水平的13%, 台湾的20%南朝鲜的22%这一时期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604%), 明显高于世界人均GDP增长率(1.01%),中国人均GDP水平不仅与世 界人均GDP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而且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的相对差距 也大大缩小 第三,在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直到1978年以
5.0%,这是因为 1952-1978 年期间,中国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4.40%) 大大高于 1820-1952 期间的增长率,但是却低于世界 GDP 年平均增长率 (为 4.52%),因而中国 GDP 占世界 GDP 比重略有下降;1978 年中国的 比重不断上升,到 1995 年超过 11%,这是因为 1978-1995 年期间中国 GDP 增长率上升为 7.49%,而世界 GDP 增长率下降为 2.7%,所以中国 GDP 占世界 GDP 的比重明显上升。 第二,中国人均 GDP 水平与世界人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是先拉大而后 迅速缩小。1820 年中国人均 GDP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89%,1890 年 降为 50%,1919 年降为 36.7%,1952 年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不足 1/4 (23.7%),1820-1952 年期间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呈负增长(为-0.08%), 而世界人均 GDP 增长率为正增长(为 0.92%),因而中国人均 GDP 与世 界人均 GDP 水平的相对差距明显扩大;1978 年为 22.3%,略低于 1952 年的水平,1952-1978 年期间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为 2.34%),略低于 世界人均 GDP 增长率(为 2.56%),这一时期中国人均 GDP 不仅与发达 国家人均 GDP 水平拉大,也与世界人均 GDP 水平拉大;而后迅速上升, 直到 1995 年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的 1/2(为 51.1%),比 1978 年提高了 28.8 个百分点,也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 11%,日本人均水平的 13%, 台湾的 20%,南朝鲜的 22%。这一时期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为 6.04%), 明显高于世界人均 GDP 增长率(1.01%),中国人均 GDP 水平不仅与世 界人均 GDP 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而且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的相对差距 也大大缩小。 第三,在世界性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直到 1978 年以
后才日益开放,加快了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 市场的作用可以用该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来描述,中国1890 年这一比重为1.7%,1913年降为1.6%,1978年降为0.8%。一个国家贸 易发展水平可以用该国人均出口额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来衡 量,中国1890年为65%,1952年为46%,1978年为36%这表明中 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又是一个贸易小国;虽然中国从50年代就 开始发动工业化,但是属于典型闭关锁国和“自给自足`国家。1978年 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四个特点:一是对外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 长,1978-1997年期间中国外贸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5.6%,其中进口额 年平均增长率为14.5%,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6.7%;二是贸易增长速 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指占GDP比重)不 断上升,70年代末中国贸易依存度占GDP比重为13%,是世界上最低 比率的国家之一,到1995年这一比例猛增,占GDP的30%以上;三是 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明显提高,到1995年提高到2.9%,成 为世界第十大出口国,但这一比重仍太小,仅四小龙”出口额就超过世 界出口额比重10%;四是中国人均出口额提高了数十倍,1952年中国人 均出口额只有14美元,1978年为10.1美元,1997年为128美元,但 是中国人均出口额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仍然低下,1995年仅为13.6 这表明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中国迅速参与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对世界的 贸易增长贡献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还 是中国人均出口额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与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相比都是太低,因此加速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尽早加入世界
后才日益开放,加快了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 市场的作用可以用该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来描述,中国 1890 年这一比重为 1.7%,1913 年降为 1.6%,1978 年降为 0.8%。一个国家贸 易发展水平可以用该国人均出口额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来衡 量,中国 1890 年为 6.5%,1952 年为 4.6%,1978 年为 3.6%。这表明中 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又是一个“贸易小国”;虽然中国从 50 年代就 开始发动工业化,但是属于典型“闭关锁国”和“自给自足”国家。1978 年 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四个特点:一是对外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 长,1978-1997 年期间中国外贸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 15.6%,其中进口额 年平均增长率为 14.5%,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 16.7%;二是贸易增长速 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指占 GDP 比重)不 断上升,70 年代末中国贸易依存度占 GDP 比重为 13%,是世界上最低 比率的国家之一,到 1995 年这一比例猛增,占 GDP 的 30%以上;三是 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明显提高,到 1995 年提高到 2.9%,成 为世界第十大出口国,但这一比重仍太小,仅“四小龙”出口额就超过世 界出口额比重 10%;四是中国人均出口额提高了数十倍,1952 年中国人 均出口额只有 1.4 美元,1978 年为 10.1 美元,1997 年为 122.8 美元,但 是中国人均出口额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仍然低下,1995 年仅为 13.6%。 这表明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中国迅速参与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对世界的 贸易增长贡献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还 是中国人均出口额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与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相比都是太低,因此加速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尽早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TO),既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也符合中国的国 家根本利益,它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长期好处将会远远超过短期的开放 调整代价。如果中国人均出口额接近或达到世界人均水平1/2,则中国出 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至少达到1/10以上 第四,中国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人文指标的相对差距。发展的根本 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经济的迅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幅度提 高,促进了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的明显变化,人们寿命延长了,识字率上 升,吃得更好,居住条件改善,尽管这些变化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表 现出不平衡特征。从人口出生率来看,195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高达 370‰,1978年降为1825‰,1995年降为17.12‰;从人口预期寿命来 看,1952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38岁,1978年达到64岁,1995年接近 70岁;从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看,1952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 育年限1.70年,1978年上升为533年,1995年为893年(麦迪逊的计 算结果高于作者的计算结果),高于同期印度5.55年,但比法国50年代 初期低,法国50年代是96年,德国是10.4年,美国是113年,英国是 10.8年。经济增长与人类生活质量改善是一个相互促进和过程,人口健 康素质越好,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大。 第五,改革以来,中国各类生产要素增长及其配置市场化程度增强 有助于加速中国的快速增长。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类要素指标看,按两 个不同时期:1952-1978年期间与1978-195年期间相比,中国总人口增 长率明显下降,由220%下降为1.37%;劳动投入增长率略有提高,由 2.57%提高到262%;资本投入增长率略有上升,非居民投资
贸易组织(WTO),既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也符合中国的国 家根本利益,它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长期好处将会远远超过短期的开放 调整代价。如果中国人均出口额接近或达到世界人均水平 1/2,则中国出 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至少达到 1/10 以上。 第四,中国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人文指标的相对差距。发展的根本 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经济的迅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幅度提 高,促进了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的明显变化,人们寿命延长了,识字率上 升,吃得更好,居住条件改善,尽管这些变化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表 现出不平衡特征。从人口出生率来看,1952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高达 37.0‰,1978 年降为 18.25‰,1995 年降为 17.12‰;从人口预期寿命来 看,1952 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为 38 岁,1978 年达到 64 岁,1995 年接近 70 岁;从 15 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看,1952 年中国 15 岁以上人口受教 育年限 1.70 年,1978 年上升为 5.33 年,1995 年为 8.93 年(麦迪逊的计 算结果高于作者的计算结果),高于同期印度 5.55 年,但比法国 50 年代 初期低,法国 50 年代是 9.6 年,德国是 10.4 年,美国是 11.3 年,英国是 10.8 年。经济增长与人类生活质量改善是一个相互促进和过程,人口健 康素质越好,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大。 第五,改革以来,中国各类生产要素增长及其配置市场化程度增强 有助于加速中国的快速增长。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类要素指标看,按两 个不同时期:1952-1978 年期间与 1978-1995 年期间相比,中国总人口增 长率明显下降,由 2.20%下降为 1.37%;劳动投入增长率略有提高,由 2.57%提高到 2.62%;资本投入增长率略有上升,非居民投资
(non- residential capital)增长率由757%提高到8.80%;农地( farmland) 无增长,由0.47%下降到0%;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增长率由负变正,由-0.78%提高到2.23%‰这表明,改革以来生产要素的 重新配置,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改善了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 产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1952-1978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78%, 1978-1995年期间上升为474%;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一直呈负增长, 1952-1978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2.95%,1978-1995年期间为-1.21% 通过国际比较表明,1978-1995年期间中国实现经济起飞的过程更类 似于日本和韩国在1952-1978年期间经历的经济起飞情形。人口增长率 明显下降,中国为1.3%,日本为1.1%,韩国为226%;相对高的劳动投 入增长,中国为8.86%,日本为9.57%,韩国为8.49%;农地( farmland) 无增长或负增长,中国为0.0%,日本为-0.12%,韩国为0.46%;全要素 生产率增长率明显提高,中国为2.23%,日本为3.74%,韩国为184% 出口额增长率大幅度增长中国为13.5%日本为13.17%韩国为26.09%;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呈高增长,但资本生产率呈负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大 幅度增长。如果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日本和韩国成功地追赶了 美国,则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成功地在追赶美国、日本和韩国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在历史上既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又是一个人均 收入相对较高的国家,但它在全球性工业化历史进程中大大落伍了,到 本世纪中叶已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口大国。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尽管中国已经开始发动工业化,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但这一时期世界 经济增长率高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因而中国占世界GDP总量比重不仅没
(non-residential capital)增长率由 7.57%提高到 8.80%;农地(farmland) 无增长,由 0.47%下降到 0%;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增长率由负变正,由-0.78%提高到 2.23%。这表明,改革以来生产要素的 重新配置,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改善了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 产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1952-1978 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 1.78%, 1978-1995 年期间上升为 4.74%;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一直呈负增长, 1952-1978 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2.95%,1978-1995 年期间为-1.21%。 通过国际比较表明,1978-1995 年期间中国实现经济起飞的过程更类 似于日本和韩国在 1952-1978 年期间经历的经济起飞情形。人口增长率 明显下降,中国为 1.3%,日本为 1.1%,韩国为 2.26%;相对高的劳动投 入增长,中国为 8.86%,日本为 9.57%,韩国为 8.49%;农地(farmland) 无增长或负增长,中国为 0.00%,日本为-0.12%,韩国为 0.46%;全要素 生产率增长率明显提高,中国为 2.23%,日本为 3.74%,韩国为 1.84%; 出口额增长率大幅度增长,中国为13.5%,日本为 13.17%,韩国为 26.09%;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呈高增长,但资本生产率呈负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大 幅度增长。如果说 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日本和韩国成功地追赶了 美国,则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中国成功地在追赶美国、日本和韩国。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在历史上既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又是一个人均 收入相对较高的国家,但它在全球性工业化历史进程中大大落伍了,到 本世纪中叶已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口大国。从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 尽管中国已经开始发动工业化,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但这一时期世界 经济增长率高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因而中国占世界 GDP 总量比重不仅没
有上升反略有下降,中国人均GDP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也是没有上升略 有下降。1978年以后,改革与开放使中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提高,而同期 世界经济增长率又明显下降,出现了中国迅速追赶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 国家水平的新现象。这是一个全面追赶的过程,既包括经济总量,也包 括经济个量;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也包括社会发展水平。上世纪美国 追赶英国、本世纪二次大战之后日本追赶美国、“四小龙追赶发达国家 都相继成功了。同样,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正在成功地追赶上来。迄 今为止,尽管她尚未完成这一追赶过程,但是她对人类发展的推动、对 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中国走向21世纪的过程,就是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 过程。今后中国还会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赶上,并在 下世纪初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下介绍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几 种预测和估计。 1995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1995-2000年期间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9.3-10.2%。2000-2010年期间为80-87%;2010-2020年 期间为70-7.8%。作者按底线方案预测,1994年中国人均GDP为2100 美元;1994-2015年平均年增长率为76%,预计到2015年左右,中国 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但是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4。按 上限方案预测,1994年中国人均GDP为2510美元;1994-2015年期间 平均增长率为8.1%,中国将于2010年左右GDP总量超过美国,中国人 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4
有上升反略有下降,中国人均 GDP 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也是没有上升略 有下降。1978 年以后,改革与开放使中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提高,而同期 世界经济增长率又明显下降,出现了中国迅速追赶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 国家水平的新现象。这是一个全面追赶的过程,既包括经济总量,也包 括经济个量;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也包括社会发展水平。上世纪美国 追赶英国、本世纪二次大战之后日本追赶美国、“四小龙”追赶发达国家 都相继成功了。同样,占世界人口 1/5 的中国,正在成功地追赶上来。迄 今为止,尽管她尚未完成这一追赶过程,但是她对人类发展的推动、对 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中国走向 21 世纪的过程,就是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 过程。今后中国还会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迅速赶上,并在 下世纪初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下介绍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几 种预测和估计。 1995 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1995-2000 年期间中国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9.3-10.2%。2000-2010 年期间为 8.0-8.7%;2010-2020 年 期间为 7.0-7.8%。作者按底线方案预测,1994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2100 美元;1994-2015 年平均年增长率为 7.6%,预计到 2015 年左右,中国 GDP 总量将超过美国,但是人均 GDP 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 1/4。按 上限方案预测,1994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2510 美元;1994-2015 年期间 平均增长率为 8.1%,中国将于 2010 年左右 GDP 总量超过美国,中国人 均 GDP 水平相当于美国的 1/4
1996年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1994-2015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他 们对中国人均GDP美元值(按PP方法计算)的初始值估计过高,既 1994年为4200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GDP水平的16.3%;他们对 未来时期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估计又过低,在最好情况下仅为49%。 按上述假设条件,他们预测到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到 2010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110%,到2015年相当于美国GDP总量 的127%到200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21%到2010 年上升为256%,到2015年上升为289 1997年世界银行发表了《2020年的中国》的报告,假设今后十年中 国国内储蓄率从40%左右逐渐减少到35%,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略 微下降到每年1.5%。在这些假设条件下,1995-2000年期间,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84%,而后GDP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将减缓,从目前 的9-10%,幅度减到2020年的5%。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有三种力量会造 成今后中国GD增长率有所下降:一是人口因素,即总人口增长率减慢, 劳动年龄人口到2020年不再增长;二是随着资本积累,报酬收益递减的 经济法则起作用;三是随着经济成熟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结构变革 为增长所提供的动力日益减小,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配置收益越 来越小。该报告预测中国与其他国家缩小了技术差距,其技术进步的势 头将趋于减慢。中国的GDP在2020年大大超过美国。根据世界银行对 中国1995年人均GDP的估计为290美元,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 将接近现葡萄牙的人均水平,相当于美国现在人均水平的一半。此外该 报告还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和出口国;其居民
1996 年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 1994-2015 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他 们对中国人均 GDP 美元值(按 PPP 方法计算)的初始值估计过高,既 1994 年为 4200 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 GDP 水平的 16.3%;他们对 未来时期中国 GDP 平均增长率估计又过低,在最好情况下仅为 4.9%。 按上述假设条件,他们预测到 2006 年中国的 GDP 总量将超过美国,到 2010 年相当于美国 GDP 总量的 110%,到 2015 年相当于美国 GDP 总量 的 127%,到 2000 年中国人均 GDP 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 12.1%,到 2010 年上升为 25.6%,到 2015 年上升为 28.9%。 1997 年世界银行发表了《2020 年的中国》的报告,假设今后十年中 国国内储蓄率从 40%左右逐渐减少到 35%,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略 微下降到每年 1.5%。在这些假设条件下,1995-2000 年期间,中国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8.4%,而后 GDP 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将减缓,从目前 的 9-10%,幅度减到 2020 年的 5%。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有三种力量会造 成今后中国 GDP 增长率有所下降:一是人口因素,即总人口增长率减慢, 劳动年龄人口到 2020 年不再增长;二是随着资本积累,报酬收益递减的 经济法则起作用;三是随着经济成熟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结构变革 为增长所提供的动力日益减小,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配置收益越 来越小。该报告预测中国与其他国家缩小了技术差距,其技术进步的势 头将趋于减慢。中国的 GDP 在 2020 年大大超过美国。根据世界银行对 中国 1995 年人均 GDP 的估计为 290 美元,到 2020 年中国的人均 GDP 将接近现葡萄牙的人均水平,相当于美国现在人均水平的一半。此外该 报告还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和出口国;其居民
购买力可能会超过整个欧洲;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作为资本的提供者和 使用者,中国可以和大多数工业国家竞争。 1997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崛起的亚洲》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 势作了三种可能的估计:一是乐观方案,中国将继续进行经济改革,生 产力和资本形成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 GDP增长率为66%;二是悲观方案,中国未进行必要的改革,行业瓶颈 将制约整个经济增长,1995-2025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4.4%; 三是基本方案,假设中国仍保持1995年自然和政治条件不变,1995-2025 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605%,大大高于东亚地区人均GDP增长 率(28%),略高于东南亚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为4.5%在这一持 续性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人均GDP相对于美国人均GDP水平迅速缩 小,由1965年的3.2%,提高到1995年的108%,到2025年又上升为 38.2% 1998年麦迪逊对中国的未来作出了自认为相当保守的估计。他基本 假设条件如下:第—,劳动投入增长相对缓慢,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有 所下降,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也有所下降;第二,教育水平增长速度有所 放慢;第三,人均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不会超过5%;第四,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速度也会有所放慢。在上述假设情况下,他预测195-2010年期间 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由1978-1995年期间的75%下降为55%,人 均GDP增长率大约由604%下降为45%。既使在这种假设条件下预测 按PPP法计算到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将会超过美国约占世界GDP 总量的17%,比1995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
购买力可能会超过整个欧洲;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作为资本的提供者和 使用者,中国可以和大多数工业国家竞争。 1997 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崛起的亚洲》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 势作了三种可能的估计:一是乐观方案,中国将继续进行经济改革,生 产力和资本形成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1995-2025 年期间,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为 6.6%;二是悲观方案,中国未进行必要的改革,行业瓶颈 将制约整个经济增长,1995-2025 年期间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为 4.4%; 三是基本方案,假设中国仍保持 1995 年自然和政治条件不变,1995-2025 年期间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 6.05%,大大高于东亚地区人均 GDP 增长 率(2.8%),略高于东南亚地区人均 GDP 增长率(为 4.5%)。在这一持 续性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人均 GDP 相对于美国人均 GDP 水平迅速缩 小,由 1965 年的 3.2%,提高到 1995 年的 10.8%,到 2025 年又上升为 38.2%。 1998 年麦迪逊对中国的未来作出了自认为相当保守的估计。他基本 假设条件如下:第一,劳动投入增长相对缓慢,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有 所下降,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也有所下降;第二,教育水平增长速度有所 放慢;第三,人均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不会超过 5%;第四,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速度也会有所放慢。在上述假设情况下,他预测 1995-2010 年期间 中国的 GDP 年平均增长率由 1978-1995 年期间的 7.5%下降为 5.5%,人 均 GDP 增长率大约由 6.04%下降为 4.5%。既使在这种假设条件下预测, 按 PPP 法计算,到 2015 年中国的 GDP 总量将会超过美国,约占世界 GDP 总量的 17%,比 1995 年提高了近 6 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
那时人均GDP的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GDP仅相当 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5,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大,将在 世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无论那一种长期预测都表明,如果中国不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分裂 和重大经济决策失误,在下世纪初期的10-20年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 美国应当是可预期的发展结果。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 家仅经历了20年的改革开放就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水平的相对差距。如果我们再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的话,20年后中 国GDP总量将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水平,中国的贸易总量将略低于美国 贸易总量,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空前发展将成为跨世纪的世界性重大事件, 并将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前景 1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 迅速发展,各国在贸易、直接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深 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导致一个国家产生的危机会改变本地区 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特别是通过货币危机传导;一个国家的经济 萧条会减少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一个国家的币值贬值会增加其他国家 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从经济増长、国际贸易、金融交 易、债权债务关系和囯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同时 也对中国产生愈来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东亚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直到2000年以后才能有所 复苏。据世界银行1998年10月报告,1991-1997年期间,世界经济增长
那时人均 GDP 的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 GDP 仅相当 于美国人均水平的 1/5,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大,将在 世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无论那一种长期预测都表明,如果中国不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分裂 和重大经济决策失误,在下世纪初期的 10-20 年间中国 GDP 总量将超过 美国应当是可预期的发展结果。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 家仅经历了 20 年的改革开放,就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经济总量和人均 GDP 水平的相对差距。如果我们再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的话,20 年后中 国 GDP 总量将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水平,中国的贸易总量将略低于美国 贸易总量,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空前发展将成为跨世纪的世界性重大事件, 并将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前景 1 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 迅速发展,各国在贸易、直接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深 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导致一个国家产生的危机会改变本地区 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特别是通过货币危机传导;一个国家的经济 萧条会减少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一个国家的币值贬值会增加其他国家 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金融交 易、债权债务关系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同时 也对中国产生愈来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东亚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直到 2000 年以后才能有所 复苏。据世界银行 1998 年 10 月报告,1991-1997 年期间,世界经济增长
率为23%,1997年为3.2%,1998年下降为18%,比上年下降了24个 百分点,预计1999年为19%,2000年为27%;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991-1997年期间经济增长率为9.9%1997年为7.1%1998年降为-1.8%, 而后将逐渐恢复。其中1998年该地区1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 和地区出现负增长,从-0.4%-15.0%,而中国经济增长最高,为7.8%, 但是明显低于前几年的记录。引起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的主 要原因是:一是日本和东亚危机国为负贡献,分别为04%和-0.3%,合 计使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0.7个百分点;二是美国、中国和拉丁美洲对世 界经济增长率的呈现正贡献,但均下降了0.1%,合计使世界经济增长率 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预计1999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比上 年又下降04个百分点,拉丁美洲也下降0.1个百分点,日本和东亚危机 国开始复苏,其贡献率为零,即中性作用,而中国的贡献可提0.1个百分 点,为0.3% 第二通过恶性竞争和大幅度贬值产出影响。东亚地区各国的出口依 赖程度明显高于与世界岀口市场的程度,这表明,在本地区各国之间的 竞争性要高于各国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竞争性。从1997年6月至1998年8 月28日,印度尼西亚币值贬值了76%,南韩贬值了34%,马来西亚贬值 40%,菲律宾贬值了40%,泰国贬值43%,俄罗斯贬值了52%。这些周 边国家币值大幅度贬值,而中国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却有所升值,这势 必影响今后中国出口竞争力;同时其它周边国家由于币值贬值,按美元 计算的资产价格下降,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比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 势。例如,到1998年8月美国在亚洲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80亿美元
率为 2.3%,1997 年为 3.2%,1998 年下降为 1.8%,比上年下降了 2.4 个 百分点,预计 1999 年为 1.9%,2000 年为 2.7%;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991-1997 年期间经济增长率为9.9%,1997 年为 7.1%,1998 年降为-1.8%, 而后将逐渐恢复。其中 1998 年该地区 13 个国家和地区中,有 7 个国家 和地区出现负增长,从-0.4%至-15.0%,而中国经济增长最高,为 7.8%, 但是明显低于前几年的记录。引起 1998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的主 要原因是:一是日本和东亚危机国为负贡献,分别为-0.4%和-0.3%,合 计使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 0.7 个百分点;二是美国、中国和拉丁美洲对世 界经济增长率的呈现正贡献,但均下降了 0.1%,合计使世界经济增长率 比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预计 1999 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比上 年又下降 0.4 个百分点,拉丁美洲也下降 0.1 个百分点,日本和东亚危机 国开始复苏,其贡献率为零,即中性作用,而中国的贡献可提 0.1 个百分 点,为 0.3%。 第二通过恶性竞争和大幅度贬值产出影响。东亚地区各国的出口依 赖程度明显高于与世界出口市场的程度,这表明,在本地区各国之间的 竞争性要高于各国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竞争性。从 1997 年 6 月至 1998 年 8 月 28 日,印度尼西亚币值贬值了 76%,南韩贬值了 34%,马来西亚贬值 40%,菲律宾贬值了 40%,泰国贬值 43%,俄罗斯贬值了 52%。这些周 边国家币值大幅度贬值,而中国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却有所升值,这势 必影响今后中国出口竞争力;同时其它周边国家由于币值贬值,按美元 计算的资产价格下降,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比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 势。例如,到 1998 年 8 月美国在亚洲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 80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