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科学技术观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79,文件大小:142KB,团购合买
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 系的总看法。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社会化、社会科 学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联系,也有重要区别。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三篇科学技术观 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 系的总看法。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社会化、社会科 学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联系,也有重要区别 关于中英文的一点比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Technoscience 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科技 0。●

1 第三篇 科学技术观 • 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 系的总看法。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社会化、社会科 学化推动着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一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联系,也有重要区别。 •关于中英文的一点比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Technoscience…… •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科技……

1科学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 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 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表现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 反映;最终成果被理论化、系统化。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通过物化形成直接的生产力。 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国界 阶级性、民族性。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 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

2 1.科学 •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 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 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表现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 反映;最终成果被理论化、系统化。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通过物化形成直接的生产力。 –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国界、 阶级性、民族性。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 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

2.技术 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 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 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无论何时何地,技术的运用总是要遵 循自然规律的,其中的根本要素是科学知识 社会属性: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社会需求的推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 教育、文化、民族传统,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 向、规模、速度和模式,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 和形式

3 2.技术 • 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 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 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两重属性” : •自然属性:无论何时何地,技术的运用总是要遵 循自然规律的,其中的根本要素是科学知识. •社会属性: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社会需求的推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 教育、文化、民族传统,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 向、规模、速度和模式,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 和形式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 指向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揭示因果性,提供可能性 选题相对自由,成果相对不确定甚至高度不确定 评价以真理性标准为内核 技术 指向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 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 选题目标定向,成果较为确定甚至是必须实现 评价以功利性标准为内核 联系: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4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 科学 –指向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揭示因果性,提供可能性 –选题相对自由,成果相对不确定甚至高度不确定 –评价以真理性标准为内核 • 技术 –指向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 –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 –选题目标定向,成果较为确定甚至是必须实现 –评价以功利性标准为内核 • 联系: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4科学和技术的发生、发展 (1)科学的发生、发展 原始时代,体现在原始人的活动和对自然的适 应中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和性质的认识之中。 争鸣:原始时代有没有“科学”? °古代,以自然哲学形态包含在哲学之中,混为 体 争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近代,逐步出现了专门化和体制化,从经验形 态发展到理论形态,从研究低级运动发展到研 究高级运动

5 4.科学和技术的发生、发展 (1)科学的发生、发展 • 原始时代,体现在原始人的活动和对自然的适 应中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和性质的认识之中。 –争鸣:原始时代有没有“科学”? • 古代,以自然哲学形态包含在哲学之中,混为 一体。 –争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 近代,逐步出现了专门化和体制化,从经验形 态发展到理论形态,从研究低级运动发展到研 究高级运动

°现代的显著特点 科学技术化,乃至科学、技术和生产 体化。科研工作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 的特点,“工程技术中的科学”;“以 科学为基础的产业”。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 展;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 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 非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 人文社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 即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 等

6 • 现代的显著特点: –科学技术化,乃至科学、技术和生产一 体化。科研工作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 的特点, “工程技术中的科学” ; “以 科学为基础的产业” 。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 展;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 –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 非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 人文社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 (即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科研究)等 等

(2)技术的发生、发展 原始时代,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劳动创造了人,生产技术是人的生产技术, 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 原始社会影响深远的三大技术: 取火,能量转换,走上了文明大道。 狩猎,导致较为复杂的工具。 采集,走向农业社会的必经之路。 古代,手工工具,农耕工具。 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7 (2)技术的发生、发展 • 原始时代,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劳动创造了人,生产技术是人的生产技术, 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 –原始社会影响深远的三大技术: •取火,能量转换,走上了文明大道。 •狩猎,导致较为复杂的工具。 •采集,走向农业社会的必经之路。 • 古代,手工工具,农耕工具。 –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近代,工业文明,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 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技术体系,其显著特点是 ①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 科学的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 到实现 ②智能技术、人机对话. ③复合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 社会技术例如与管理技术的综合

8 • 近代,工业文明,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 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 现代,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技术体系,其显著特点是: –①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 科学的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 到实现. –②智能技术、人机对话. –③复合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 社会技术例如与管理技术的综合

(3)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 层次结构 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技术 应用技术 网状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乃至与人文社 会科学也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形 成的是网络结构

9 (3)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 • 层次结构 – 基础科学 – 技术科学 – 工程(科学)技术 – 应用技术 • 网状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乃至与人文社 会科学也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形 成的是网络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科学作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和基础是科学家队伍和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科学家 Scientist一词出现于1840‘s 科技统计上(与日常语言有别),科学家就是获得 学士学位并仍然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 19世纪下半叶以前,科学家人数不多。19世纪下 半叶以来,人数迅速增加;1896年世界职业科学 家人数估计有5万。20世纪以来急剧增加,1970 年世界科学家人数已达300万。(贝尔纳)

10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科学作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和基础是科学家队伍和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科学家 • Scientist一词出现于1840‘s。 • 科技统计上(与日常语言有别),科学家就是获得 学士学位并仍然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 • 19世纪下半叶以前,科学家人数不多。19世纪下 半叶以来,人数迅速增加;1896年世界职业科学 家人数估计有5万。20世纪以来急剧增加,1970 年世界科学家人数已达300万。(贝尔纳)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79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