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的运行 目的要求:本章着重分析资本的运行过程,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揭示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和资本运 动的条件,垄断阶段资本运行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揭露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 的种种矛盾,阐明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教学重点:了解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资本的循环就是单个资本的运动。 产业资本是指投入到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它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产业资 本要不断地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再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在周而复始的循环 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可以表示为: A P 式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P代表生产过程 W′代表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G′代表实现了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实线“一”代表流 通过程,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 资本的循环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以商品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目的要求:本章着重分析资本的运行过程,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 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揭示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和资本运 动的条件,垄断阶段资本运行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揭露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 的种种矛盾,阐明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教学重点:了解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 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资本的循环就是单个资本的运动。 产业资本是指投入到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它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产业资 本要不断地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再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在周而复始的循环 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可以表示为: 式中,G 代表货币,W 代表商品,A 代表劳动力,Pm 代表生产资料,P 代表生产过程, W′代表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G′代表实现了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实线“—”代表流 通过程,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 资本的循环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以商品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A G─W … P … W′ ─ G′ Pm
从形式上看,这与一般的商品流通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阶段是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资本家所购买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能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劳动力,以及能吸 收剩余劳动的必备要素——生产资料,这些商品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要素。这表明资 本家的货币在这里已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经过购买阶段,资本家预付的资本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形态上由货币资本形式转 化为生产资本形式,这样,产业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这是资本家使用他所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过程。在生产过 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 生产过程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新的商品,而且创造出了剩余价值并凝结于这些商品 中,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从形式上看,这个过程与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没有区别,但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结合起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才使 资本家预付的资本成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通过生产过程,资本 的形式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从生产资本形式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式。这样产业资本循环便进 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这时资本家以商品销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新商品卖出,收回 货币。在销售过程中,资本家不仅收回了预付的货币资本,也获得了包含在商品中的剩余价 值。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从形式上看,这也是一般的商品流通,但这里的商品,包含着劳动力使用过程中劳动者 无偿为资本家提供的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它不仅是商品,而且是 资本。通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使商品的 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通过售卖阶段,可以看出,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 余价值。资本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产业资本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所以,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
从形式上看,这与一般的商品流通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个阶段是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资本家所购买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能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劳动力,以及能吸 收剩余劳动的必备要素──生产资料,这些商品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要素。这表明资 本家的货币在这里已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经过购买阶段,资本家预付的资本在量上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形态上由货币资本形式转 化为生产资本形式,这样,产业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这是资本家使用他所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过程。在生产过 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 生产过程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新的商品,而且创造出了剩余价值并凝结于这些商品 中,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从形式上看,这个过程与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没有区别,但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结合起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才使 资本家预付的资本成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通过生产过程,资本 的形式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从生产资本形式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式。这样产业资本循环便进 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这时资本家以商品销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新商品卖出,收回 货币。在销售过程中,资本家不仅收回了预付的货币资本,也获得了包含在商品中的剩余价 值。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从形式上看,这也是一般的商品流通,但这里的商品,包含着劳动力使用过程中劳动者 无偿为资本家提供的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它不仅是商品,而且是 资本。通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使商品的 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通过售卖阶段,可以看出,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 余价值。资本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产业资本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所以,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 A G─W Pm A W … P … W′ Pm W′ ─ G′
动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第一,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 的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是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 用的阶段,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在这一阶段中被生产出来。但资本循环也离不开流通过 程,否则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就缺乏必备的条件。第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 联系,依次更替的。在任何一个阶段上运行不畅,资本的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影响。如在第 阶段遇到障碍,购买不到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就会转化为贮藏 的货币:如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剩余价值也无法生产出来:如在第三阶段 遇到困难,商品销售不出去,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实现不了。第三,产业资本循 环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通过完成各自相应的职能去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的,它们是资本在循环的不同阶段而采取的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独立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而,产业资本的循环表现为一个连 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循环过程的开始。用公 式表示为: A P…W Pm ③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又回到自 己原来的出发点。这样,产业资本循环就具有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 生产资本的循环:P…W′一G′·G-W…P 商品资本的循环:W′-G′·G-W…P…W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但又有各 自不同的职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特点,只有把三种循环统一起来进行考察 才能全面了解资本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保持连续性。要使产业资本循环连续不断地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两 个相互联系的必要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产业资本家必须把全部资本依据生 产经营的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部分,使它们同时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
动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第一,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 的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是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 用的阶段,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在这一阶段中被生产出来。但资本循环也离不开流通过 程,否则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就缺乏必备的条件。第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 联系,依次更替的。在任何一个阶段上运行不畅,资本的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影响。如在第 一阶段遇到障碍,购买不到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就会转化为贮藏 的货币;如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剩余价值也无法生产出来;如在第三阶段 遇到困难,商品销售不出去,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实现不了。第三,产业资本循 环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通过完成各自相应的职能去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的,它们是资本在循环的不同阶段而采取的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独立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而,产业资本的循环表现为一个连 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循环过程的开始。用公 式表示为: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又回到自 己原来的出发点。这样,产业资本循环就具有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 生产资本的循环:P…W′—G′· G—W…P。 商品资本的循环:W′—G′· G—W…P…W′。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但又有各 自不同的职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特点,只有把三种循环统一起来进行考察, 才能全面了解资本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保持连续性。要使产业资本循环连续不断地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两 个相互联系的必要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产业资本家必须把全部资本依据生 产经营的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部分,使它们同时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 A A G─W … P … W′ ─ G′· G─W … P … W′ ─ G′ Pm Pm ① ③ ②
本三种形式上,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能。只有这样,产业资本的运动才会连续不断地进行,而 不会在形式变换过程中产生中断。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交替进行,使资本循环得以不间断地进 行。如果全部资本都转化为资本的某一职能形式,那么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就会中断,资本 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是相继的。每一种职能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 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地进行转化,并改变它的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原来的 出发点。例如货币资本要相继转化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再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 本则相继转化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然后回到生产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则应不断转化为货 币资本、生产资本,再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相继 转化,无论在资本循环哪一阶段上发生停顿,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两个条件是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相继性是由并存性决定的, 没有并存性也就没有相继性。同样,没有相继性也就不可能有并存性,如果相继性受到阻碍, 并存性也就不可能存在。产业资本只有做到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以及三种循环 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性,资本循环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 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相继性,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循环运 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存在着对抗性矛盾,经济危机的周期发 生,使得这种条件经常遭到破坏,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循环只能时断时续地进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特征,阐述了资本运动的一般 规律。资本不但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不息 的运动,是一个经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 (二)资本的周转 1、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循环,不是 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2研究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为了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分析加速资本运动的条件,以进一步揭示资 本运动的矛盾和规律。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的快慢程度。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指针有两个:一个是 资本的周转时间,另一个是资本的周转次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1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7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本三种形式上,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能。只有这样,产业资本的运动才会连续不断地进行,而 不会在形式变换过程中产生中断。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交替进行,使资本循环得以不间断地进 行。如果全部资本都转化为资本的某一职能形式,那么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就会中断,资本 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是相继的。每一种职能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 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地进行转化,并改变它的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原来的 出发点。例如货币资本要相继转化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再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 本则相继转化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然后回到生产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则应不断转化为货 币资本、生产资本,再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相继 转化,无论在资本循环哪一阶段上发生停顿,都会使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两个条件是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相继性是由并存性决定的, 没有并存性也就没有相继性。同样,没有相继性也就不可能有并存性,如果相继性受到阻碍, 并存性也就不可能存在。产业资本只有做到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以及三种循环 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性,资本循环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 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1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相继性,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循环运 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存在着对抗性矛盾,经济危机的周期发 生,使得这种条件经常遭到破坏,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循环只能时断时续地进 行。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特征,阐述了资本运动的一般 规律。资本不但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不息 的运动,是一个经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 (二)资本的周转 1、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循环,不是 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2研究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为了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分析加速资本运动的条件,以进一步揭示资 本运动的矛盾和规律。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的快慢程度。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指针有两个:一个是 资本的周转时间,另一个是资本的周转次数。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4 卷,第 119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4 卷,第 174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
资本的周转时间。指资本从最初形式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回到原出发点的一个循环过程所 需的时间,资本周转要经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形成资本的生产 时间,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形成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资本的生产时 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生产时间。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部分。 劳动时间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生产出某种商品所投入的活劳动的时间。劳动时间是生 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这一部分时间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非劳动时间包括生 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和停止工作时间。由于非劳动时间不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劳动时间越是接近生产时间,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的流通时间。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产品的 销售时间。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本的时间,销售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变为货币资 本的时间。就资本的运动而言,资本的流通时间越短越好。影响资本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商品的供需状况,距离市场的远近,运输条件的好坏和信息条件等。一般说来,原材料的供 给充足,生产出的产品需求量大,原料购买、产品销售市场距离生产企业较近,同时交通和 运输较便利、发达,信息准确、可靠都可以大大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 由于各个部门生产的产品性质不同,资本在不同部门周转的时间也不同。为便于比较各 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通常以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作为资本周转时间的衡量单位。如 果用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 转次数,则资本周转次数可表示为 假如某企业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为4个月,那么其年周转次数就是3次。如果另一 企业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为6个月,则其年周转次数则为2次。因此,资本的周转速度 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除了资本周转时间,即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以外,另 个重要因素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 身的周转速度。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 同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这部分生产资本从物质形态上看,是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在多次的生产过程中,始
资本的周转时间。指资本从最初形式出发经过三个阶段回到原出发点的一个循环过程所 需的时间,资本周转要经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形成资本的生产 时间,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形成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资本的生产时 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生产时间。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部分。 劳动时间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生产出某种商品所投入的活劳动的时间。劳动时间是生 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这一部分时间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非劳动时间包括生 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和停止工作时间。由于非劳动时间不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劳动时间越是接近生产时间,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的流通时间。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产品的 销售时间。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本的时间,销售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变为货币资 本的时间。就资本的运动而言,资本的流通时间越短越好。影响资本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商品的供需状况,距离市场的远近,运输条件的好坏和信息条件等。一般说来,原材料的供 给充足,生产出的产品需求量大,原料购买、产品销售市场距离生产企业较近,同时交通和 运输较便利、发达,信息准确、可靠都可以大大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 由于各个部门生产的产品性质不同,资本在不同部门周转的时间也不同。为便于比较各 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通常以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作为资本周转时间的衡量单位。如 果用 U 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 u 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以 n 表示资本周 转次数,则资本周转次数可表示为: 假如某企业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为 4 个月,那么其年周转次数就是 3 次。如果另一 企业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为 6 个月,则其年周转次数则为 2 次。因此,资本的周转速度 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除了资本周转时间,即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以外,另一 个重要因素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 身的周转速度。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 同。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这部分生产资本从物质形态上看,是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在多次的生产过程中,始 n= U u
终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和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作用:从价值形态上看,其价值按它们在生产过 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逐步收 回。直到其使用价值完全丧失,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才进行更新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形式存在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用 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它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一次性地被消 耗掉,其价值也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被 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消耗掉,但又被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活劳动一次性地重新创造出来, 并创造出剩余价值。凝结着工人活劳动的产品被出卖后,又全部周转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 所以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以及用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都是一次性投入生 产过程,又一次性地转移或重新创造出来,并随着商品销售一次性地全部收回。根据这部分 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它们被称为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着完全不同的根据和意 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 用为标准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 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标准的,其目的在于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影响。下表列出这两种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按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划分资本的实物形式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 机器、厂房、设备 固定资本 不变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工资 如上所述,由于划分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及意义也就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只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根本否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其目的就 是为了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抹煞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磨损,固定资本的损耗可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 种。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也称物质损耗,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 (生锈、腐蚀、风化等)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也称精神损耗,指厂房、机器、设 备、工具等物质要素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生产具有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造成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生产 出比原有的机器设备具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无形磨损有着加速进行的趋势,因此,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提高工人的劳动
终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和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作用;从价值形态上看,其价值按它们在生产过 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逐步收 回。直到其使用价值完全丧失,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才进行更新。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形式存在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用 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它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一次性地被消 耗掉,其价值也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被 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消耗掉,但又被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活劳动一次性地重新创造出来, 并创造出剩余价值。凝结着工人活劳动的产品被出卖后,又全部周转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 所以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以及用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都是一次性投入生 产过程,又一次性地转移或重新创造出来,并随着商品销售一次性地全部收回。根据这部分 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它们被称为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着完全不同的根据和意 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 用为标准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 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标准的,其目的在于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影响。下表列出这两种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按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划分 资本的实物形式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 不变资本 机器、厂房、设备 固定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工资 如上所述,由于划分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及意义也就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只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根本否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其目的就 是为了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抹煞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生磨损,固定资本的损耗可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 种。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也称物质损耗,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 (生锈、腐蚀、风化等)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也称精神损耗,指厂房、机器、设 备、工具等物质要素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生产具有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造成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生产 出比原有的机器设备具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无形磨损有着加速进行的趋势,因此,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提高工人的劳动
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工作班次和加速资本周转,用以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以提 高固定资本使用效率 固定资本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进行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通过价值补偿和 物质替换来实现的。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就是按固定资本的平均磨损程度,把转移到新产品 中的价值逐步从销售的产品收入中以折旧费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 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实物更新。固定资本折旧就是补偿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 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方式。因固定资本折旧而提取的补偿金额称为折旧费,折 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折旧费= 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费 折旧率=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100%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由于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固定资本的 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而固定资本本身的各个部分,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因此, 考察全部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考察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 度的计算可表示为: 年内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假定某企业用于建厂房、买机器、添设备的投资分别是200万、350万、150万,其使 用年限分别是20年、10年、6年;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投资是180万元,每 月支付的工资是60万元,流动资本周转一次为2个月,这样,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 20+10+6)+(0+60 =1.87(次) 总周转速度 200+350+150+180+60×2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既定的情况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既定的情况下,由于固定 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相反,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 周转速度就越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
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工作班次和加速资本周转,用以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以提 高固定资本使用效率。 固定资本的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进行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通过价值补偿和 物质替换来实现的。固定资本的价值补偿就是按固定资本的平均磨损程度,把转移到新产品 中的价值逐步从销售的产品收入中以折旧费形式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 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实物更新。固定资本折旧就是补偿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 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方式。因固定资本折旧而提取的补偿金额称为折旧费,折 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由于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固定资本的 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而固定资本本身的各个部分,周转速度也不相同。因此, 考察全部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考察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 度的计算可表示为: 一年内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 预付资本总额 假定某企业用于建厂房、买机器、添设备的投资分别是 200 万、350 万、150 万,其使 用年限分别是 20 年、10 年、6 年;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投资是 180 万元,每 月支付的工资是 60 万元,流动资本周转一次为 2 个月,这样,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为: 预付资本 总周转速度 = ( ) 200 350 150 180 60 2 2 12 180 60 2 6 150 10 350 20 200 + + + + + + + + = 1.87 (次)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既定的情况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既定的情况下,由于固定 资本的周转速度慢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 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相反,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 周转速度就越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固定资本在生产资本中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率= ×100% 折旧费 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增大趋势,这是预付资本周转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家为弥补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造成的预付资本周转日益缓慢带来的损失,便采取种种方式加速资本的 周转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一方面会影响所需要的预付货币资本量的大小。另一方面会影响 定数量的资本在一年中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因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缩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总周转速度。 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随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可以 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维持同样生产规模 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减少,从而节省预付资本量,这样可以使资本家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入生 产或扩大再生产,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其次,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量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 余价值总额。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也就加快了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 因此,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越多,一年内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如果周转次数减少,带 来的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同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如果用M表 示年剩余价值量,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 年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M=m′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企业的资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 现着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地发挥职能资本作用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 条件下,这种各自独立的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个别资本的总和 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要不断地实现价值增殖,就必须进行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运动,各个单个资本的运动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从而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
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增大趋势,这是预付资本周转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家为弥补因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造成的预付资本周转日益缓慢带来的损失,便采取种种方式加速资本的 周转。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一方面会影响所需要的预付货币资本量的大小。另一方面会影响 一定数量的资本在一年中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因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缩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总周转速度。 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随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可以 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维持同样生产规模 所需要的流动资本减少,从而节省预付资本量,这样可以使资本家将节约下来的资本投入生 产或扩大再生产,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其次,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量就是一年内生产的剩 余价值总额。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因此,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也就加快了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 因此,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越多,一年内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如果周转次数减少,带 来的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同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如果用 M 表 示年剩余价值量,用 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v 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 表示预付可变资本一 年的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M = m′·v·n M′= = = m′·n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企业的资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 现着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地发挥职能资本作用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 条件下,这种各自独立的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个别资本的总和 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要不断地实现价值增殖,就必须进行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运动,各个单个资本的运动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从而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 M v m′·v·n v
资本的运动,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与个别资本不同,而且在运动内容上也不同,表现为既包 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并且在运动的形式上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 通,还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因此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以社会总 产品为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 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是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即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方面。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必须全 部销售出去,转化为货币,使全部预付总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实现,以补偿已消耗 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满足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或扩大再生产时用于积累的资 本。实物补偿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全部生产资料及工人、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必 须从社会总产品中购买得到,这样,新的再生产过程才能重新开始。因此,社会总产品实现 问题,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 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达到平衡的条件。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所需要的条件,首先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马克 思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指出,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 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其中生产资料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 用于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则用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与此相适应, 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用符号(I)表示;另一类 是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生产,用符号(Ⅱ)表示。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 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不变资本价值是生产资 料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其中的可变资本价值是新价值中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可 变资本,剩余价值则是新价值中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 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便于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 在理论分析上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抽象,排除一些不利于说明这种规律性的次要因素及其影 响,因此,马克思假设:第一,所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因而整个社会只存在雇佣 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不存在剩余价值在其它阶级中的分配;第二,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 时间是一年,在一年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第三,全部商品都按价值 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第四,全部社会产品都在一国范围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资本的运动,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与个别资本不同,而且在运动内容上也不同,表现为既包 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并且在运动的形式上既包括资本流通,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 通,还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因此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以社会总 产品为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 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是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即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方面。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必须全 部销售出去,转化为货币,使全部预付总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得到实现,以补偿已消耗 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满足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或扩大再生产时用于积累的资 本。实物补偿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全部生产资料及工人、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必 须从社会总产品中购买得到,这样,新的再生产过程才能重新开始。因此,社会总产品实现 问题,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 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达到平衡的条件。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所需要的条件,首先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马克 思从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指出,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 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其中生产资料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 用于扩大再生产追加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则用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与此相适应, 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用符号(Ⅰ)表示;另一类 是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生产,用符号(Ⅱ)表示。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 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不变资本价值是生产资 料价值的转移,代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其中的可变资本价值是新价值中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可 变资本,剩余价值则是新价值中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 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便于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律, 在理论分析上就必须进行合理的抽象,排除一些不利于说明这种规律性的次要因素及其影 响,因此,马克思假设:第一,所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因而整个社会只存在雇佣 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不存在剩余价值在其它阶级中的分配;第二,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 时间是一年,在一年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第三,全部商品都按价值 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第四,全部社会产品都在一国范围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第五,剩余价值率为100%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但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应从 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一是简单再生产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且它直接 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前提;二是从简单再生产出发,弄懂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再去理解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就比较容易。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为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马克思假设一国某年年底两大部类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下图所 I4000c+1000v+1000m=6000 9000 I2000c+500v+500m=3000 当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时,主要包括 以下三个交换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4000c产品,在实物形态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 成,在价值上它代表第一部类中已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使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第一部 类内部不同企业所需的400c的生产资料必须在相互之间交换而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中的500V+500m的产品,在实物形态上是由各种消 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必须通过第二 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现在,第一部类剩下的是10004+1000m,第二部类剩下的 000,这两部分产品都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为第一部类的1000V和1000m这部分产 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形式上它们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但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需要的却是实物形式的消费资料,因此,必须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 料相交换:第二部类的2000c这部分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在价值形式 上代表第二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但第二部类需要的是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料,因此必须与 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所以,这两部分产品,便通过两大部类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 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通过上述三种交换,两大部类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在物质上得到替换,从而使下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可顺利进行,这三者之间的交换过 程,如下图所示:
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第五,剩余价值率为 100%。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但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应从 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一是简单再生产不仅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且它直接 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前提;二是从简单再生产出发,弄懂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再去理解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就比较容易。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为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马克思假设一国某年年底两大部类社会总 产品的价值构成如下图所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当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时,主要包括 以下三个交换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中的 4000c 产品,在实物形态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 成,在价值上它代表第一部类中已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使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第一部 类内部不同企业所需的 4000c 的生产资料必须在相互之间交换而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中的 500v+500m 的产品,在实物形态上是由各种消 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第二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必须通过第二 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现在,第一部类剩下的是 1000v+1000m,第二部类剩下的 2000c,这两部分产品都不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因为第一部类的 1000v 和 1000m 这部分产 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形式上它们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但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需要的却是实物形式的消费资料,因此,必须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 料相交换;第二部类的 2000c 这部分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是由消费资料构成的,在价值形式 上代表第二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但第二部类需要的是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料,因此必须与 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所以,这两部分产品,便通过两大部类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 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通过上述三种交换,两大部类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在物质上得到替换,从而使下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可顺利进行,这三者之间的交换过 程,如下图所示: 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