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53
调制的功能和目的: 1、实现信道的复用 2、进行频率变换,以利于信号的发送和信道中的传输 3、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1MB 文档页数:490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组成及规范 第三讲 信道 第四讲 基带传输 第五讲 载波传输 第六讲 信源编码 第七讲 信道编码 第八讲 多址1 第九讲 多址2 第十讲 抗衰落 第十一讲 抗干扰 第十二讲 无线网络及系统 第十三讲 新技术及新应用1 第十四讲 新技术及新应用2 第十五讲 总复习 第十六讲 考试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95MB 文档页数:162
 7.3 线性分组码 7.3.1 一般概念 7.3.2 一致监督方程和一致监督矩阵 7.3.3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 7.3.4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7.3.5 线性分组码的最小距离、检错和纠错能力 7.3.6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7.3.7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 7.3.8 汉明码 7.3.9 由已知码构造新码的方法 7.3.10 GSM 的信道编码总体方案 7.3.11 线性分组码的码限  7.4 循环码 7.4.1 循环码的多项式描述 7.4.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7.4.3 系统循环码 7.4.4 多项式运算电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2MB 文档页数:99
8.1 信令系统的概念 8.1.1 电信网对信令系统的要求 8.1.2 信令的定义和分类 8.1.3 用户线信令 8.1.4 局间信令 8.2 随路信令——中国1号信令 8.2.1 线路监测信令 8.2.2 记发器信令 8.3 公共信道信令——No.7信令 8.3.1 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 8.3.2 No.7信令系统的组成 8.3.3 No.7信令链路单元格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1.42KB 文档页数:9
一、(8分)说明调频(FM)系统的特点。 二、(10分)什么是信道的群时延特性?它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如何?如何测量信道的群时延特性?画出测量方法框图,说明工作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0KB 文档页数:30
例 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 度Pn (f)=0.5×10-3W/Hz,在该信道种传输抑制 载波的双边带信号,m(t)频带限制在5KHz,载 波100KHz,已调信号功率10KW,若接收机的输 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带 通滤波器,试问: 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H(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42KB 文档页数:4
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代码的电波形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 如,前面介绍的含有直流分量和较丰富低频分量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 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又如,当消息代码中包含长串的连续“1或“0 符号时,非归零波形呈现出连续的固定电平,因而无法获取定时信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2KB 文档页数:59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机仿真方法,使用 MATLAB软件对二进 制双极性通信系统中的几种基本信道编码迸行了仿真性能测试和讨 论,并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扩频通信中的信道编码进行了初步仿真 首先本文阐述了对二进制双极性通信系统进行蒙特卡罗计算机 仿真的具体方法给出了二进制双极性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模型 以及仿真流程图接着本文对几种基本信道编码(7 4 HAMMING 码、(2,1,3)卷积码、级联码(外编码采用(7,4) HAMMING 码,交织编码采用(7,4)卷积交织编码,内编码采用(2,1,3) 卷积码),分别进行了仿真性能测试,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三种编 码纠错性能依次增强,级联码为最佳编码方案的结论。并且,还分别 对级联码中的两种交织方式:卷积交织和循环等差交织进行仿真,依 照仿真结果对两种具体的交织方式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从仿真为 实际应用服务的角度出发,仿真测试了级联码(外编码采用(7,4) HAMMING码,交织编码采用(7,4)卷积交织编码,内编码采用 (2,1,3)卷积码)对双用户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误码性 能改善情况,得出了在二进制双极性扩频通信系统中采用级联码,能 够实现信道复用和误码性能双赢的结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7KB 文档页数:66
第2章物理层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2.2.4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导向传输媒体 2.3.2非导向传输媒体 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4.1 模拟传输系统 *2.4.2 调制解调器 *2.4.3 数字传输系统 *2.5 信道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5.2 波分复用 2.5.3 码分复用 *2.6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 2.7.1 EIA-232-E接口标准 2.7.2 RS-449接口标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5KB 文档页数:66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4.1 模拟传输系统 *2.4.2 调制解调器 *2.4.3 数字传输系统 *2.5 信道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5.2 波分复用 2.5.3 码分复用 *2.6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 2.7.1 EIA-232-E接口标准 2.7.2 RS-449接口标准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