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59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2KB 文档页数:7
依据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传质过程可分为平衡分离和 速率分离。 平衡分离过程: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 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 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据两相状态的不同,分为:TECN 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0.81KB 文档页数:8
针对邯钢IF钢冶炼过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中逻辑回归分析、相关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冶炼过程中关键参数和轧材夹杂缺陷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IF钢冶炼过程中将转炉终点温度控制在1695~1700℃之间,吹氧量控制在250 m3以下,静置时间控制在30~40 min之间,加铝前氧位不超过3.9×10-4时,IF钢轧材出现夹杂缺陷的机率减少.由此对现场提出了改善措施,结果表明以上优化措施可以减少IF钢轧材中夹杂缺陷的产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7
通过对中厚板边部折叠试样的检测分析,对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厚板边部折叠现象是板材横轧宽展过程中侧面材料在轧制中受轧辊作用而翻转到板材表面的结果.折叠缺陷处所观察到的微观组织结构,是轧制前板材表面在高温下形成的氧化铁及脱碳层形成的.建立了轧制有限元数值模型,证实折叠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侧面的折叠翻转所造成的.通过实验室实验,得到铸坯边部质量、轧制制度、宽展道次及轧制压下量对中厚板折叠缺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横轧宽展导致折叠缺陷的出现,铸坯边部质量对其没有影响,轧制过程中铸坯侧边的折叠经翻平形成表面折叠缺陷,随着横轧展宽的道次及压下量增加,折叠缺陷距边部距离变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3.5KB 文档页数:97
燃烧装置:用来实现燃料燃烧过程的装置。在炉膛中合理组织燃料的燃烧过程,以保证炉子的工作合乎工艺、技术和经济的要求。 (1)在规定的负荷条件下保证燃料的合理燃烧和燃烧过程的稳定; (2)能组织火焰,使火焰具有一定的方向、外形、刚度等 (3)具有足够的燃烧能力 (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坚固耐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2.5KB 文档页数:52
第十二章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12.1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确定 12.212.3RC电路、RL电路的过渡过程 12.5一阶电路过度过程的三要素法 12.6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8KB 文档页数:13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在自然情境中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以 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创设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5.13KB 文档页数:5
基于对石灰石分解机理的分析,研究了炼钢过程中利用石灰石代替石灰进行造渣时炉内富余热量的变化,发现当采用全部石灰进行冶炼时,铁水加入比(质量分数)可达到86.1%左右,随着石灰石加入量的增加,废钢比降低,吨钢富余热量减少,石灰加入量降低.若全部采用石灰石进行造渣,铁水比最高可达到97.0%.在此基础上,利用60 t转炉研究了炼钢过程采用石灰石完全代替石灰进行造渣炼钢的冶金效果.实验发现:与采用石灰造渣炼钢相比,当采用石灰石进行造渣炼钢时,吹炼至4 min时的炉渣TFe质量分数为21.87%,碱度为1.22;随着吹炼时间增加,炉渣TFe含量降低,碱度上升至3.0以上.炼钢过程脱磷更加稳定且脱磷率提高了2.6%;平均终渣碱度为3.52,能满足冶炼的脱磷要求;渣量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钢铁料消耗;吹炼时间略有延长,终点熔池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为调整炉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56KB 文档页数:3
溶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称为相际传质或两相间的传质。吸收过程的相际传质是由气相与界面 间的对流传质、界面上溶质组分的溶解、液相与界面间的对流传质三个过程串联而成。解决吸收过程相 际传质速率问题目前是用双膜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6KB 文档页数:6
针对340MPM机组(Multi-Stand Pipe Mill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芯棒服役过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芯棒在服役过程中温度场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热应力的研究,分析了芯棒热疲劳裂纹萌生机理及裂纹在芯棒内部的扩展规律.对比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认为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反映芯棒温度变化趋势.芯棒首次脱管后表面最高温度为630℃,此后经历三次反复的水冷降温和空冷返温过程,冷却结束后表面最高温度为98℃.脱管后,芯棒表面轴向和环向压缩热应力均达到900 MPa,第三次水冷结束时刻,轴向拉伸热应力达到186 MPa,环向拉伸热应力达到221 MPa.芯棒的拉压交变热应力使其表面出现热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展,环向裂纹扩展至距表面17.5mm深、轴向裂纹扩展至距表面20mm深时会显著受阻,热应力对轴向裂纹的促进作用强于环向裂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4.62KB 文档页数:8
通过对国内某钢厂BOF-LF-CC工艺生产50CrVA弹簧钢进行全流程连续取样,综合分析了冶炼过程中总氧(T.O.)、N含量变化,非金属夹杂物的衍变规律,以及铸坯中大型夹杂物的特征.结果表明,LF精炼前T.O.和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0-6和13×10-6,铸坯中分别为15×10-6和39×10-6,LF过程脱氧效果明显;运输和浇注过程存在较明显的二次氧化现象,需要加强大包到中间包的保护浇注;铸坯中夹杂物主要为CaOAl2O3-MgO和CaOAl2O3-SiO2复合氧化物夹杂,其中Al2O3含量(质量分数)较高,达到60%~70%,未得到低熔点夹杂物,可通过适当提高精炼渣碱度,或喂入适量钙线促使夹杂物充分转变为成分更加均匀的低熔点夹杂物;大型夹杂物以CaO和CaOAl2O3-SiO2-(MgO)球状氧化物为主,还存在一定比例的纯Al2O3夹杂物,需要延长钢包弱搅拌时间使夹杂物充分上浮
首页上页12913013113213313413513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59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